龚小毛
摘 要:数学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是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课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学习中起主要作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这是教师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数学;参与意识;动手能力
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教师的教学目的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锻炼学生。也就是说,教学的整个过程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能力自我培养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事物、明白道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其实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获得了提高。所以,教师的教学是一个双向努力的过程,所以只要教师认真教学就够了的错误说法是不全面的、不正确的,因为忽视了学生的因素。要想让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培养能力,教师就必须要改变,改变固有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那些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式”教学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要求,不适合当代的教学标准。因此,教师就要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要想培养出有能力的学生,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努力给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導学生积极主动地锻炼思维,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能力。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呢?
一、充分利用学生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必要条件
教育专家奥苏泊尔曾经说过:学生吸收课堂知识的多少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经验有很大的关系。大家都知道,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前面学过的知识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数学知识是一脉相承的。前面学到的知识是后面学习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后面学到的数学知识是与前面的知识有联系的,一环扣一环,后面将要学到的知识是前面学过知识的深化和引申。如果学生对前面的数学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后面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数学知识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些,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降级处理”。所谓的“降级处理”其实就是把要学习的新知识通过降低难度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乍一接触新知识难免会产生不适应的情绪,如果让学生看到以前学过的知识再次出现就会比较容易接受,学习兴趣就会浓厚很多。我们的“降级处理”就是这个意思,把复杂的新知识变成比较容易接受的旧知识的引申,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好很多。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学习质量肯定会有所提高。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过程。“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可以说,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从而逐步达到学生“自学”的目的。所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要想让学生学好,教师就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为,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学习意识才能增强,参与能力才能提高。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就要想方设法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三、在数学课堂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有没有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参与热情,而在数学课堂给学生设置认知冲突就是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一个好方法。比如,讲授“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我首先给学生出示了12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问学生:要想用它们摆出一个大的长方形,有几种摆法?接着,我再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这样采用层层深入的方法,不断给学生设置认知冲突,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在运转、在思考,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参与热情。
四、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我针对各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有题可做。这样的分层练习不但在课堂上进行,在课后的练习中我也采用这样的方法。有能力、学习好的留一些难题,给学困生留一些较简单的习题。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张建梅.高中数学课堂互动现状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10.
[2]黄小安.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