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坤
摘 要:将科技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开阔视野,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增添光彩、使教与学显得更加和谐,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步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以形、声、色的优势将教材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同时也大大激活了语文课堂,将科技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开阔视野,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增添光彩、使教与学显得更加和谐,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用音乐感染学生,引发情感共鸣
音乐有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功效。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那动人心弦的节奏,跌宕起伏的旋律,凝练感人的歌词,很容易感染学生。在音乐中,会催动学生插上想象翅膀,思维能超越时空飞进美妙的艺术殿堂。语文教学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这和音乐给人们带来的灵魂震撼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情感色彩,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情文并茂的名品佳作,字里行间与结构安排及意境渲染中倾注了作者浓浓的情,寄托着作者深深的爱,一种音乐美流淌其间。把音乐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冲刺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如教《伯牙绝弦》,学生对乐曲“高山流水”的情境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很难从字里行间感悟领会,致使无论课文描绘的情景怎么形象,叙述的事情怎么感人,不少学生还是无动于衷。朗读时,教师选取《高山流水》作为配乐,乐曲中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高山流水,韵律和谐。在音乐的感染中,“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一意境使文本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差距拉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辅助了学生“悟”。
二、用圖像加深学生理解
生活中,图像无处不在,语文教学不能忽略图像的作用。图像的有效运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从视觉角度刺激了学生的神经,从而刺激学生的大脑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课堂有的放矢地还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另外,图像的直观性,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文本的理解。如《可爱的草塘》这样描写草塘:“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现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看图,学生一眼就能从图中直观地感受“鲜绿”、“翠绿”、“墨绿”,从而体会到了草塘不同层次的绿,体会到草塘的美,并理解了“茫茫”的意思。中图的辅助学习中,学生有滋有味品读,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利用演示功能化解疑难
多媒体课件,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便可以为学生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一座桥梁,就可以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使一些问题迎刃而解。学生学习不同内容,总会遇到不同的重难点和疑点。如何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很好地掌握重点,化解难点呢?计算机具有模拟演示的功能,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变抽象为具体,增加了知识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语文课堂中利用计算机为辅助媒介,在突破重难点知识上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使难以觉察的事物或难以理解的知识清晰地展示在学生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架设起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桥梁,还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四、用链接丰富知识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构建灵活开放的语文教材体系,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这就需要教师们引领学生从语文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去,而网络在这当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网络环境中,信息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超越时空性的特点,知识以节点的形式存在,又以链接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同时具备快速的检索功能,因而成为拓展性阅读的最佳媒体。如教《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从网上搜索圆明园的自然风光,并分成“中轴线景观”、“西洋景观”和“环湖景观”三部分,景点达30多个;历史文物如清初的“玉麒麟”、“恋花仕女图”等40多件;还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等。教师把它们合成为电子阅读教材,先设置一个“正文阅读”文本让学生浏览,真实感受和领略教师国古代皇家园林瑰宝震慑人心的艺术魅力,亲历侵略者的残暴抢掠的情境,从而激发其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的切齿痛恨之情;再把有关文章的历史背景、作者简介以及有关的文学常识、阅读方法、重点语句理解等设置成“相关知识”,让学生可以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同时,设置“拓展阅读”,里面有教师国古代建筑的精华,如颐和园、故宫博物院等资料,与正文相呼应。这样,教师根据阅读课的主题,利用互联网信息丰富、资源多样、传播快捷等特点,搜集信息,查阅资料,充实、更新阅读课文的内容,从而使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得到了扩大。
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是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语文教师应努力挖掘信息技术的优势和潜能,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异彩纷呈,不断增强语文学科的吸附力和情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