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去年年中,蜻蜓FM在上海书展上刚宣布与掌阅科技、酷听听书等有声书内容版权方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喜马拉雅FM就紧随其后宣布与中信出版集团、中南出版集团、上海译文出版社、果麦文化、企鹅兰登等出版商在有声改编、IP孵化、版权保护等方面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国内两大在線音频公司先后宣布与上游内容版权方展开合作,抢占内容制高点意图明显。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作为欧美市场热门销售品类的有声读物市场,在国内迅速兴起。
快速增长的有声书市场
书籍,已不仅仅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而存在。对我们这些生活在信息过剩时代里的人来说,听书,实际上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有声书是一种个人或多人依据文稿并借着不同的声音表情和录音格式所录制的作品,常见的有声书格式有录音带、CD、数位档(例如MP3)。有声书一词约在1980年代出现,意味着这是一本用声音来表达内容的书。有声书主要是由有声书出版社或盲人图书社团出版。一本有声书依靠讲者的声音而存在,讲者是听者和文稿的媒介,讲者的声音具有吸引听者、使听者著迷的本质。有声书的内容可以是朗读、广播剧、或是专题报导来呈现。
20世纪60年代,有声读物率先在美国兴起;而我国在1994年才开始真正意义上发行有声书,但多年来在出版数量、质量与民众的普遍认同度上都很低。
2000年后,互联网在我国不断普及,网络消费者已从社会精英阶层延伸至大众阶层。网络时代的来临,掀起了全国各个行业的改革与创新,每个行业都希望搭上网络这部“快车”,奔跑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有声书作为已经发展十几年的产业,也搭上网络快车,开始了新一轮的重生。
在美国,虽然有声书只占该国图书销售总量的3%,但它的普及以及快速增长速度惊人。在中国,有声书的历史虽然只有短暂的十多年,但由于数字音频能够存放在MP3播放器中,也自然吸引了不少的爱好者,发展前景也相对乐观。
目前热门有声书的累计收听人次一般能达到2000万以上,最畅销的能达到8000万~1.5亿人次收听量。
有声书经历行业“元年”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作为欧美市场热门销售品类的有声读物市场,在国内迅速兴起。
有声书为何会此时在中国兴起,业内为何把2016年称为“有声书元年”?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余建军这样表示:“出现这样的趋势,首先是由于用户时间的碎片化。如今,随着智能硬件的不断发展,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用户的时间被碎片化,这也给有声书带来了发展的机会,因为只有‘听才可以发生在从早到晚所有双眼被占用的场景中。”
而目前国内主流网络音频平台的内容分发已不仅是在智能手机上,而是在包括汽车、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场景中的各种智能硬件中,触达用户每天各种应用场景。
“基于这样的特有属性,有声书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就不难解释。读者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原本需要花费较大时间成本的书听完;有声书的形式也能够让原本单调的图书内容,变得更为灵动,增强了书籍的可读性。”余建军表示。
而在励志类有声书推广上颇有建树的深圳梦工厂文化公司则称,有声书的热销,首先因为它符合快速获取信息的需要,携带方便,“阅读”起来不太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看看大城市每天堵车的情况谁都明白,大量的时间被浪费掉,但需要学习和充实的东西却更多,有声书正好可以弥补二者之间的矛盾,让忙碌的商务人士在工作或休闲的同时能够感受另外一种阅读方式。其次,传统的图书往往只注重文字阅读,而忽视了以听觉为依托的第二阅读空间的开发。第三,有声书满足了人们一心多用的心理,是典型的伴随型产品。传统纸介图书与有声图书并不矛盾,二者是合理的补充,有时候用耳朵去“阅读”有声书更意味着精准化,更具有细节的力量。
充实内容细分市场破瓶颈
目前,包括国内最大的两家音频App喜马拉雅FM、蜻蜓FM在内的上百家音频App都在争抢上游内容版权。上海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认为,听书软件的发展,必然要依托内容资源的支持,如何获得高质量内容资源,成为听书软件竞争的关键因素。
面对这样的趋势,上游出版社纷纷加重在有声出版方面的投入。企鹅兰登出版社伦敦办公楼的地下室里,有专门用于有声书录制的工作室。从2016年3月开始,企鹅兰登出版社将有声部门正式划为一个独立的业务部门,并与BBC达成独家合作,而不再像过去那样作为一个支持部门。博尼尔出版社、国内的中南出版社也在积极拓展有声读物市场。
不过有声书市场也正在面临着行业瓶颈。
作为商业模式来说,有声读物的内容制作需要投入相当高的时间、资金及精力成本。然而用户群及使用频次低,付费习惯尚未得到培养,难以吸引流量获得利润且盗版更加容易,这就导致有声读物制作者及内容生产商更加缺乏生产优质内容的动力,陷入恶性循环。
但从广义上来看,声音的商业价值开发潜力极大。从使用场景来看,声音具有排他性切入点,如开车、运动、儿童、盲人、弱势人群等。另外,声音独具伴随性特征,不妨碍与文字、图片等消费内容的融合。
据统计,美国一年的有声读物市场份额高达25亿美元,而时代华纳有声读物出版公司的副总裁托马斯曾指出,在中国,至少有1亿年轻人喜欢有声读物,这个数量比美国翻了一番。
因此,这一市场值得探索和深耕。
在任何一个行当中,想要开拓市场,优质的产品都是前提条件。因此,如何生产优质内容,是有声读物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而在探索商业模式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参照国外成熟的商业模式。亚马逊和苹果中排名靠前的读物几乎都存在声版,甚至许多知名人士也参与其中。
如安妮·海瑟薇朗读的《公主日记》,艾伦·里克曼(《哈利·波特》中的魔药学教授西弗勒斯·斯内普)朗读的《还乡记》,甚至就连奥巴马和克林顿也因录制有声读物而获得了格莱美“最佳朗读专辑奖”。
中国的有声读物行业也可尝试类似的模式,通过“名人效应”为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
此外,有声读物不应只局限于有声书和广播剧,电台、播客及有声自媒体都可以纳入这一体系中。
最重要的一点是做好市场细分。研究不同类型用户不同的阅读习惯,之后围绕这一点进行深层次挖掘发现产品特性,找出独特的品牌理念和价值观,强化说服力,从而实现差异化。
当然,在有声读物商业模式尚未成熟的状况下,要实现这些并非易事。然而有声读物市场确实是一座“金矿”,商业化的过程也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经历了探索与实践,才可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有声读物才能在中国市场中“大展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