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空气象观测精品课程的设置

2017-03-23 14:40刘月新易旋翰杨忠全彭勃夏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高空培训班

刘月新+易旋翰+杨忠全+彭勃+夏明

摘 要:高空气象观测是气象基础观测业务中综合性很强的项目,高空气象培训的培训教学课程建设上,必须达到具有精干教师队伍、精彩的教学内容、精致的教案模块,以点带面、浓缩精华,打造精品課程,才能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

关键词:高空培训 精品课程

高空气象观测是气象基础观测业务中综合性很强的项目,其中内容涉及:高空观测基础知识、地面观测基础知识、雷达机务知识、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应用、雷达、仪器的操作使用等等诸多方面。随着我国气象事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气象科技能力和气象观测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更新、专业规范变革、专业仪器设备换代、专业技术升级……等,都需要对从业或相关辅助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但是,由于高空气象观测培训项目较多,参加培训人员不仅有高空气象观测专业人员培训班,而且还有各类辅助人员,比如:管理人员、器材装备保障人员以及新入职人员气象基础知识培训等。但这些培训班有着能在较短培训课时中,达到最佳的的培训效果的技术要求。因此,在高空气象培训的培训教学课程建设上,必须达到具有精干教师队伍、精彩的教学内容、精致的教案模块,以点带面、浓缩精华,打造精品课程,才能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1]

下面,笔者就如何开展高空气象观测精品课程的建设进行一些探讨。

1.突出“特色”,以特色达到特效

“特色性”是精品课程独有的风格与不可替代的特质,是其存在的价值和水平的体现,衡量一门课程是否精品必须通过一定的特色和标志性成果体现出来。例如:湖南分院将长沙高空站引入教育培训序列里来,将培训和业务观测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了理论学习平台和实训实操平台有效衔接,形成有别于体验式观摩的蜻蜓点水式的教学,以“实”贯穿于培训的始终,让学员的培训过程始终处于实景、实物、实操的氛围之中在国内气象培训界单独具有的培训模式。[2]

2.打造精干培训教师队伍

按照长沙高空气象观测站人员结构的特点,发扬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中年教师的骨干作用;优化职称结构,体现高级职称教师的领军地位,中级职称教师的主体地位,初级职称教师的协作辅助地位。同时,重视团队合作,精品课程建设是一种系统性和持续性的行为,需要以团队合作和薪火相传的方式出现。

合理优化长沙高空气象观测站培训教师能力结构,使团队中既有多年从事课程教学、擅长课堂讲授的教师,又有从事高空气象观测多年,具有高空气象过程经验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实习指导教师,以及接受过专业培训、持有相关资格证书、的培训辅助教师。把“操作员”“教练员”“研究员”“三员合一”的能力素质作为团队能力建设的核心要求。形成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的理论课、实习辅导课的师资力量配置。

3.浓缩精华,根据不同的培训需要精选教学内容、精准对口教学

根据不同的培训班的培训内容和要求,按培训项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任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四个方面归纳、提炼,因培训需求、因参加培训人员业务素质、因培训时间的长短,因培训效果的预期等精选提炼、量身定做。例如:“气象部门县局长综合素质轮训班”等此类管理人员培训,对于高空观测的理论及操作技术层面要求较低,课时也设置较少,因此,此类培训课程内容以高空气象观测常识普及,以及对高空观测方式仪器设备等有一个初步感性认识为主,让参训学员在短短几个课时当中,对高空观测有所了解,印象深刻。又如:“大气科学专业基础知识培训班”,参训学员是新入职气象部门的非气象专业高校毕业生,培训结业后所有相当部分学员不直接从事气象观测业务工作,但从事如装备器材管理、信息传输管理、资料审核管理等在气象部门内专业性很强工作,如果不了解高空观测的详细方式和流程、高空观测基本内容、器材使用方式及消耗量等,无法顺利工作,甚至犯一些低级错误,造成损失。因此,此内培训课程的设置,在理论教学时应该注重提取精选高空观测规范、观测流程、高空观测基本术语、观测信息基本内容、传输要求,在理论授课的同时,还要安排一定时次的跟班实习,全面掌握高空气象观测从仪器准备、放球到数据处理传输全过程,这样学员在以后的工作中,对气象业务能做到心中有数。再如:“高空地面一体化培训班”这类的培训班的学员,来培训前,全部是从事地面或高空观测的观测员,来培训是因设备换代或转岗,目的是拓宽或提高专业技能。针对此类培训班,在定制培训内容和方式时,应主要以实习实训为主,在教的方面突出实用性和技巧、窍门的传授,在实景环境下,操作实体、实物的设备,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让学员学到了实实在在的操作技巧,结业后回单位能立即投入工作。[3]

4.按照模块化进行教学培训

编写教材,并将编写的教材按照模块化的思路,按照树形结构划分成互不影响的总模块—分模块—子模块模式,第一个层次是理论知识与实作技能两个总模块,并根据高空观测规范要求在理论知识总模块下,设置了地面观测基础知识、高空观测基础知识、应用软件知识、雷达机务知识、业务规范流程、台站数据质量传输审核等六个分模块,在实作技能总模块下设置了高空观测应用软件操作技能、雷达、接收机操作技能、雷达仪器应急故障处理、经纬仪操作技能、特殊情况处理技能等五个分模块。

整个模块化教材主要应该有以下两个要点:一是要充分体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各模块都是高空观测员及气象从业相关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紧密贴近工作实际;二是各子模块之间相互独立,互不为前提,便于各类岗位人员不同项目培训时按需学习,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之,精品课程建设是当前培训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课程结构再好,教师水平再高,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习效果上来。 学生满意度高、能学以致用的课程才是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 周英东.怎样打造教学精品课[N].学习时报

[2]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3]高学浩,杨萍,罗林明.面向终身教育的气象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研究[J].继续教育,2015,(2).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高空培训班
高空走绳
“无人机航测与GIS技术应用培训班”在海口成功举办
高空缆车
不要高空抛物!
高空莫抛物
关于举办第51期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画画培训班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