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说类评注语的英汉对比研究

2017-03-23 14:30杨才英鲁熙莹

杨才英+鲁熙莹

〔摘要〕 英汉语言中普遍存在一种由“说”构成的独立结构:言说类评注语。文章从语义构成、语义分类和话语功能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言说类评注语。从语义分类来看,英汉言说类评注语均可分为话语范围类、话语基调类和话语方式类三种语义类型;從语义构成来看,二者基本是由形容词类副词和动词“说”共同构成,但句法位置和语法构成有所差别;基于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三种语义类型,英汉言说类评注语都具有视角指示、态度介入和话语衔接的话语功能。

〔关键词〕 言说类评注语;视角指示;态度介入;话语衔接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7)01-0025-08

引 言

从语言类型学角度来说,诸多语言都存在着一种以动词“言说”为核心的启动话语的独立结构,譬如英语的frankly speaking,汉语的“坦率地说”,法语的pour parler franchement,德语的ehrlich gesagt,俄语的откровенно говоря[1]以及日语的はっきり言って等。一般来说,西方语法学界从句法地位上将其看作句子的状语成分(adverbial),而汉语语法学界多数从话语关系上将其定性为句子的插入成分。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该独立结构的功能是说话者把人际意义的交际双方引入到概念意义的命题表述,从而达成谋篇意义的话语评述,因此,文章将其统称为言说类评注语。

言说类评注语的基本构成是“说”类动词及其修饰成分或论元,较为典型的英语言说类评注语由adverbial + speaking构成,如politically speaking、generally speaking、honestly speaking等,而汉语的言说类评注语则是“总体来说、简言之、老实说、说实话、说得简单点儿”等。为了便于从语言类型学角度揭示言说类评注语的共性,文章主要以英国国家语料库BNC、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COCA)和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为英汉语料来源,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力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言说类评注语进行对比分析。首先,从句法上剖析英汉言说类评注语的句法功能;其次,从语义上划分英汉言说类评注语的不同语义类型;最后,从语用上比较英汉不同语义类型言说类评注语的话语功能。

一、 前人关于英汉言说类评注语的研究

(一) 前人关于英语speaking 类结构的研究

根据前人研究英语speaking结构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不尽相同,这些观点和方法大致可以分三种:描写语法的分层状语说、生成语法的话语统辖说和系统功能语法的评注附加说。

首先,描写语法的分层状语说。主要代表就是Quirk。Quirk, et al[2][3](568-617)[4]根据其句法独立的性质及其与整体句子的关系,运用描写语法的变换方法把状语分为四类:附加状语(adjuncts)、下加状语(subjuncts)、外加状语(disjuncts)和联加状语(conjuncts),对于speaking分词结构作状语的论述出现于观点下加状语(viewpoint subjuncts)和语体外加状语部分(style disjuncts)。观点下加状语在语义上通常表达说话者的视角观点,在句法上从属于所在的句子,如speaking economically, speaking morally等,其speaking分词分句可对应于一个表达视角的介词短语。那么,speaking economically意为from an economic point of view,speaking morally对应于from a moral point of view,而其中的形容词不再具有可分等级性,不再具有可被修饰性,其句法独立性较差,在语义上从属于整个句子。语体外加状语可以“用一个小句表示”,这个小句的“主语是I”,并“包含一个与语体外加状语同形的附加状语”和“一个表示讲话的动词”[3](615)。语体外加状语或者表示说话者的情态评论,speaking类分词结构如frankly speaking、speaking generally等,或者表示对元语言评论的语体外加状语,speaking类分词结构如strictly speaking等。外加状语在句法上较为独立,从更高的语义层面管辖整个句子。整体看来,描写语法对speaking结构的分类和辨析最为细致,但总体的归纳概括和系统解释稍显不足。

其次,生成语法的命题统辖说。主要代表是Andrew Radford和Buysschaert。Andrew Radford[5](607)根据生成语法的Ccommand理论从句法角度把speaking类结构直接命名为对整个句子具有统辖作用的句子状语(sentential adverbials),Biber等[6](857)则从语义角度将其称为表达说话者立场的视角状语(stance adverbial),并以此对信息传递方式作出评论,而Buysschaert[7](255)则从话语层面进一步把可后加speaking的副词状语归为一类而统称为话语修饰语(UtteranceModifiers),以强调其对整个句子所表达的话语命题的统辖。可以说,生成语法从句法、语义到话语三个角度强调了speaking类结构的话语统辖性质,将句法成分提升到了与情态相对立的句子命题层面,但没有根据语义细致地讨论统辖的不同类型及其功能。

第三,系统功能语法的附加评注说。代表人物就是Halliday。Halliday[8][9](83)根据系统功能的意义分类把speaking类分词结构看作是表达说话者对整个命题态度的评论附加语(Comment Adjunct),并于 2004[10]年直接称之为情态附加语(modal adjuncts),从而凸显了speaking类结构的人际意义。而Huddleston & Pullum[11](774)则以candidly speaking为例,提出其不仅是由动词speak形成的分词形式,而且也是被情景方式状语所修饰的独立从句,而整个从句在小句矩阵中属于与言语行为相关联的附加语(speechactrelated adjunct),在言语行为层面又凸显了交互主观性。可以说,系统功能的附加评注说不仅强调了说话者情态性,更强调了言语行为双方的交互主观性,很有积极意义,但缺乏句法、语义和功能的系统分类和解释。

总的说来,不同的观点反映了前人对英语speaking结构有一个从句法的状语性质到话语的命题统辖再到功能的人际情态的认知过程,从句法的非独立性到话语的统辖性再到人际的交流性,逐渐揭示了英语speaking结构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的立体性。

(二) 前人对汉语言说类结构的研究

在汉语学界,对言说类结构最早加以描述的是杨欣安[12](354),他在独立成分的插说中首次简单分析了“老实说”,后来,这种表示插说的独立成分逐渐得到关注。后有学者将其命名为独立成分[13](340)[14](119)或独立语[15][16](127)以及插入语[17](53)(54)[18][19][20](651),随着汉语语法学界对语篇的关注,言说类结构开始被命名为连接成分[21](418)(423)[22]和话语标记[23][24]。

在术语称谓上,从关注语言形式的独立语/插入语到标识话语功能的连接成分/话语标记,可以透析语言研究理论基础和方法视角的转变,表明了汉语语言学界的研究趋势是从描写语法主导的句法结构分析逐渐过渡到话语分析为主导的话语标记研究。

在语法功能上,尽管早期描寫语法的学者在句法上把言说类结构与后续句看成一个“单句”,但却否定言说类结构在这个单句结构上的句法地位、句法功能,甚至连接功能和表达功能,偶尔提及语义功能[25]。随着篇章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的引入,其连接功能[21][22][23][26]和表达功能[27][28]才逐渐得到关注,并开始把言说类结构看作是后续句的话语标记[13][23][24]。

(三) 英汉言说类结构研究的比较

无论是前人对英语speaking类结构的研究还是对汉语言说类结构的分析,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一是起点同而观点异,二者都是以描写语法为理论基础并以单句为结构单位来研究言说类结构,但得出的观点迥异,前人认为英语speaking类结构与后续句之间存在着句法结构关系,因此定性为状语,而汉语的言说类结构却被认为没有句法地位的独立性插入语;二是趋势同而过程异,二者目前都特别重视话语功能分析,强调说话者的研究视角,但英语学者经历了描写语法、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的洗礼,而汉语学者主要从描写语法到篇章语言学的和话语分析的理论变迁;三是不足同而阶段异,二者对言说类结构都缺乏基于语料库的全面调查,都没有把言说类结构的语义构成、语义类型及其话语功能联系起来给予系统解释,而英语已经开始注意主观情态的重要性,而汉语还在强调言说类结构的话语性质。

文章试图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对英汉语料库的调查分析,以语义构成为描写基础,确立言说类评注语的语义类型及其在话语中的不同功能,从而为英汉对比和语言教学提供借鉴。

二、 语义构成及句法位置

(一) 英语speaking类评注语的语义构成

在结构形式上,英语speaking类评注语主要采用状动结构adv.+speaking,其中,speaking为分词结构,由于英语动词的形态区分,此类结构在英语中被视为小句的一个组成成分。根据Quirk, et al[3](618),这种结构的adv.+v.便于和通常附加状语的v.+adv.结构区别开来,同时他们也专门解释了作为语体外加状语的speaking generally和作为附加状语的generally speaking的区别。Halliday[29](131)从语法的语义视角出发,指出speaking类评注语是与投射相关联的修饰类评注语(qualified Adjuncts),而之所以具有一定的投射性,是因为该类结构都或隐或显地包含着具有投射论元功能的言说动词speaking。

与speaking类结构同义的变体包括副词、不定式结构to be +adj.、以说话者I为主语的限定性小句I tell you + adv.等,以frankly speaking为例:

(1) a. Frankly, I didnt like the movie.

b. Frankly speaking, I didnt like the movie.

c. To be frank, I didnt like the movie.

d. I tell you frankly, I didnt like the movie.

从以上评注语的四种表现方式来看,speaking类评注语既可以还原为以“I”为主语的投射句,又可以将speaking省略简化为副词状语成分。但是无论哪种形式,其中表达评注的副词是不可省略的。也就是说,从语义聚焦来看,此类speaking结构的语义焦点是表达评注的副词,不是动词speaking。那么,作为分词结构的speaking的本质又该如何呢?

黄国文[30](816)在讨论介词短语和小句的区别时提出功能语法的两个分析原则,以意义为中心原则和有“过程/动词就是情形/小句”原则,也就是说,只要包含过程动词的情形即可视为小句。据此,(1)a的frankly为副词状语或附加语,而(1)b和(1)c因分别包含动词speaking和be,应属于非限定性情形小句,而(1)d为限定性投射句。在陈述句中speaking的隐含主语为说话者I,而在疑问句中,其隐含主语则为听话者you。如:

(1) b. Frankly speaking, I didnt like the movie.

(1) b(a) Frankly speaking, did you like the movie?

(1)b中的评注语是说话者个人态度的表达,而(1)b(a)的评注语则是对听话者态度表达的索求。前者为自述式评注语,而后者为对称性评注语。

由此可见,speaking评注语强调了说话者对话语交际的一种显性介入,重在展示说话者或听话者的投射态度或投射视角,与被投射句的命题内容关联性不强,因而其句法位置也相对灵活。其第一优选位置为句首,其次为句尾,还可居于被投射命题所在的句中位置。例如:

(2) Broadly speaking, there are two ways of putting a cover round a book.

(3) You have your egos, honestly speaking.

(4) Farmers, generally speaking, like to grow crops and look after livestock rather than sell.

在Buysschaert[7]的状语分类中,能后接speaking的frankly, theoretically被称为话语修饰语Umodifier,不同于句子修饰语Smodifier,其区别特征在于此类状语的首选位置为句首,其次为句尾,但基本不会出现在句中。

(5) a. Frankly, noone knows what Bill has in mind.

b. Noone knows what Bill has in mind, frankly.

c. Noone frankly knows what Bill has in mind.

(6) a. Theoretically, all bankers are sinners.

b. All bankers are sinners, theoretically.

c. All bankers are theoretically sinners.

但在我們的语料搜索中,frankly出现在句子中间的情况并非个案。如:

(7) Introducing a new Thrills series which, frankly, hasnt got a lot of mileage in it. (BNC)

(8) It looks to me, frankly, like a clear case of chronic timidity, laced with apathy. (BNC)

实际上,句中评注语除说话者的声音介入外,兼具信息突出功能,即引起听话者注意后面要表达的信息。因此,句中评注语一定是在信息单位之间。(5)c中的no one knows是一个信息单位,所以不可以将评注语置于其中,同样(6)c中的are sinners是一个不能切分的信息单位,因而也不能植入评注语。但是,将评注语置于信息单位之间的(5)d和(6)d却是可接受的句子。

(5) d. Noone knows, frankly, what Bill has in mind.

(6) d. All bankers, theoretically, are sinners.

Quirk等[3](617)在论述语体外加状语时指出,此类状语大多可以转换为不定式结构to be+adj,但也并不是全部可以转换,其中的规律性值得研究。杨信彰[31]认为Halliday的评论附加语系统不包括to be honest等to be+adj.结构。从语义的关联性来看,我们认为to be+adj.结构也是评注语,是speaking评注语的变体。

(二) 汉语言说类评注语

汉语动词没有形态变化,那么汉语言说类结构从语法地位来看,更像是一个以动词“说、讲、言”为核心构成的独立小句;从其与引入的小句之间语义关系来看,前者表达说话者的态度视角,后者则表达命题,两者之间的关联关系不够紧密,因而在汉语语言学界多被视为插入语或话语标记语。从汉语言说类评注语的自身构成来看,其构成形式不如英语的那么固定,其自身结构相对比较松散,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包括动宾结构,如“说实话”;主语“我”+动宾结构,如“我跟你说实话”;状动结构,如“坦白地讲”;动补结构,如“说得准确一点”。用于言说类结构的言说类动词有“说、来说、说来、讲、来讲、告诉、而言、而论”等,与英语不同,在汉语言说类结构中,这些言说类动词是不可以省略的。

如果以话语为分析单位并基于意义(语义关系)来分析句首的“A(地/的)V”相关结构与后续句关系,就会发现,从本质上说,“A(地/的)V”相关结构与后续句的关系属于小句与小句之间的复句关系[32]。例如:

(9) a 坦率地说,有一点您写得不准确。

b 可以坦率地说,有一点您写得不准确。

c 我可以坦率地说,有一点您写得不准确。

d我可以坦率地告诉您,有一点您写得不准确。

英语adv.+ speaking中的副词均由形容词转化而来,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孤立语,对于词性的界定没有明显的形式标记,无论“A(地/的)V”中的A是形容词还是副词,均不能像英语的frankly一样独立出现,即不能说:

(9) e坦率地,有一点您写得不准确。

如上所言,汉语言说类评注语中的“说、讲、言”是不可或缺的。

从句法位置来看,汉语言说类评注语的句法位置主要有两种:句首和话题之后,其中句首居多。如:

(10) 老实说,他自己对这件事还要保留意见。(CCL)

(11) 这件事,老实说,我也不清楚。(CCL)

语料查询表明,不同于英语speaking类评注语,汉语言说类评注语通常不会在句尾出现,也就是说,汉语中言说类评注语通常不会是追补性的。如:“?这件事我也不清楚,老实说。”是否可以这样说,值得商榷。我们调查的100余人普通话为母语者有近一半表示在口语中将其置后是可以的,但另外一半人却认为不可以置后,又鉴于我们缺少语料库的佐证,所以仍持怀疑态度。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视汉语言说类结构为一个投射小句,但是此类投射句的主语必须是交际者“我”或“你”,不能为第三人称,表明了此类结构从说话者出发的主观视角,而且表明主观视角的言说类动词是不可以省略的。

三、 语义描述及分类

(一) 英语speaking类评注语

通过语料搜集,我们把与speaking同现的副词基于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分为相对应的三类。

与speaking同现的话语范围类副词有:politically, aesthetically, socially, technically, theoretically, practically, photographically, diplomatically, statistically, psychically, technically, academically, anecdotally, functionally, logically等,话语范围类评注语主要是基于话语内容,多数副词与话语所涉及的学科相关,说话者试图从专业视角增强话语的专业可信度,此类评注语是相对开放的,可随着学科的发展而拓展。

与speaking同现的话语基调类副词包括:frankly, honestly, virtually, factually, objectively, imperially, emotionally, bluntly, candidly, absolutely, blithely, properly, positively, conservatively, reasonably, truthfully, authentically等。话语基调类评注语多涉及说话者的情感态度,不仅包含恳切的主观性态度,还包括公正的客观态度,也就是说,说话者力图以主观的恳切和客观的公正性来增强话语的可信性。进入此结构的态度副词均为正面积极的态度,而且恳切的主观性副词大多可转化为 to be + adj.,如to be frank, to be honest, to be authentic,较多出现于口语语篇。

与speaking同现的话语方式类副词包括:strictly, broadly, generally, figuratively, loosely, roughly, formally, alternatively, basically, comparatively, critically等。话语方式类评注语是对前续话语的注解、说明甚至总结,是对话语表达方式的一种限定,话语范围和话语方式类评注语多出现于正式文体,如学术论文等。

(二) 汉语言说类评注语

对应于英语的话语范围类,汉语也存在类似结构,如“从语言学角度来说(看)、从科学性来讲(看)、理论上讲”等,此类结构中的“说、讲”与“看”可以互换,可以投射出其表达的视角性。从英汉对译的角度看,话语范围类speaking评注语多被译为“从政治学(美学等)的角度来讲(看)”,视角性非常明显。

杨才英、赵春利[32]讨论了形容词+“说、讲”的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将其分为确切性、简括性、诚意性和客观性四类。

从话语基调的角度来看,话语基调类包括诚意性和客观性两类,诚意性侧重说话者的主观诚恳性,如“坦诚地说、说老实话”等;客观性是说话者从客观事实性出发,来增强命题的可信性,如“客观而言、公正地讲”等。无论是说话者的主观诚意,还是客观事实,二者看似矛盾,其话语功能则归于一致,即从说话者态度的视角来增强命题的可信性。

同样,话语方式类也有两类,确切类和简括类,确切类是把事情往准确、详细里说,如“确切地说、具体来讲”等;简括类是把事情往简单、通俗里说,如“说得简单一点、扼要地说”等。二者的后续命题句对其前命题或进行解释、说明,或进行概括、归纳,以促进对方对命题的理解。这两类均是对同一命题在话语表达方式或风格的变化。

由此可见,英语speaking类评注语和汉语言说类评注语在语义分类方面具有共通的可比性,是人类共同认知的产物,具有类型学的普遍性。

四、 话语功能

(一) 视角指示功能

话语范围类评注语就话语内容进行限定,使得表达更具权威性和学术性,从而提高话语的可信性。我们来看下面几个例子。

(12) Politically speaking the issue of local autonomy and sovereignty scarcely ever arose: people recognized popular committees as valuable means of access to resources; (BNC)

(13) Any complex referential symbol, or a string of such symbols, theoretically speaking, can apply to any number of individuals (BNC)

(14) 國有企业相互之间参股控股的试点还在探索之中,而且从理论上来讲,这种不是建立在企业经营者个人私利基础上的纯粹公对公的相互控制。 (CCL)

(15) 这样从军事上来讲,消灭匪徒的耳目;从政治上来讲,平民愤发动群众,巩固治安,以利支援前线。(CCL)

无论是上例中英语的“politically speaking, theoretically speaking”还是汉语的:“从理论上来讲、从军事上来讲”,这些话语范围类评注语,都是就所统辖的内容基于特定的视角予以进一步的阐释和说明,以增强命题的理据性。虽然视角的发出者为说话者“我”,但此类评注语的侧重点为视角的定位点,以其从客观定位角度来提高话语的说服力。

(二) 态度介入功能

较之客观定位的话语范围类评注语,话语基调类评注语从说话者的主观态度出发,向对方显示一种诚恳的姿态,以此来增加交际双方的信任度。如:

(16) I know full well that, frankly speaking, prostitutes are bad, but I feel something human in them which prevents me from feeling the slightest scruple about associating with them.(BNC)

(17) You have your egos, honestly speaking. (BNC)

(18) 人们都知道我曾‘三上三下,坦率地说,‘下并不是由于做错了事,而是由于办了好事却被误认为错事。(CCL)

(19) 出走前,她给要好的同学留下了肺腑之言:说实在的,我也不想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不走也得走,走也得走。(CCL)

从以上四例可以看出,话语基调类评注语,如英语的“frankly speaking, honestly speaking”以及汉语的“坦率地说、说实在的”较多出现于口语语料中。这与口语交际的亲和性是密切相关的,主观诚恳的态度更易于获取对方的信任,以此拉近与对方的心理距离,从而保证交流的成功。而且,大多话语基调类的speaking评注语可以转化为to be +adj.,由此说明,此类评注语更加侧重对说话者的信任评估。

(三) 话语衔接功能

话语方式类评注语具有话语衔接功能,以重构的形式对前续话语给予进一步的概括(generally speaking,总而言之)、说明或阐释(loosely speaking,换言之)。其连接成分可以是句子、小句或者仅仅一个小句成分。

(20) If you use straw as bedding for farm animals, generally speaking, you improve the welfare of those animals.

(21) Mr Williamson prefers to calculate ‘fundamental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s (FEERs)— loosely speaking, rates that are consistent (according to some underlying economic model) with a readily financeable currentaccount position.

(22) 所有这些不足之处,总而言之,就是两条:其一,我们的政府官员们能不能认清时代潮流,跟上市场,其二,我们的政府官员能不能真正做到如已故毛泽东。

(23) “数字鸿沟”又称“信息鸿沟”,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简言之,就是对信息的掌握、拥有、控制和使用能力上存在的差别。

很明显,英语的generally speaking, loosely speaking与汉语的“总而言之、简言之”这些话语方式评注语,具有承前启后的语篇连接功能,或是对前话语的概括和归纳,或是对前话语的阐释和说明。如果去掉这些评注语,话语之间的过渡就会显得生硬,不够流畅。不同于话语范围类和话语基调类评注语可以作为起始语而开始语篇,话语方式类评注语通常需要前话语作为铺垫,恰好居于承前启后的中间位置,其话语衔接功能昭然若揭。

通过剖析评注语的话语功能,我们发现,这些评注语并不像传统语法所认为的是可有可无的。如果将其省略,话语的命题意义固然没有太大改变,但是话语在态度意义和谋篇结构的连贯性方面则要大打折扣了。而且,话语的停顿也足以引起听话者的注意,从而帮助说话者达到了信息突出的效果。

五、 结 语

据此,虽然英语的Adv. + speaking类结构语义上基本等同于其所对应的副词,但我们认为,英语speaking类评注语同汉语言说类结构一样,是作为话语标记的一种投射小句,并非小句的附加成分。不同的的语言形式承载着不同的语义,一定的语义必将附着在一定的语言形式上。表达交际者话语介入的语义概念在两种不同的语言中不约而同选择了同一种表达方式,即投射句。

英语speaking 类评注语和汉语言说类评注语具有共同的语义功能,但在语法构成上,由于各自语言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英语中评注语的体现形式包括副词、to be + adj.及小句,而汉语言说类评注语结构上呈现多样性,包括动宾、动补、状动以及状动宾结构等。其综合对比如下表所示:

所以说,言说类结构,是以交际者作为投射源的投射结构,这种投射结构的引入从交际性来看增强了被投射话语的对话性以及交际内容的可信性,從谋篇构成来看则增强了话语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可以说,此类结构是语言主观化发展的又一佐证。我们试图通过对此类结构的分析以期对类型学视野下的英汉对比有所贡献,并有助于英语和汉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Birzer, S. From subject to subjectivity: Russian discourse structuring elements based on the adverbial participle govorja ‘speaking [J]. Russian Linguis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Russian and other Slavic Languages, 2012 , (10): 221-249.

[2] Quirk, R., Greenbaum, S., Leech, G. and Svartvi, J.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M]. London: Longman, 1972.

[3] Quirk, R., Greenbaum, S., Leech, G. and Svartvi, J.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London: Longman, 1985.

[4] Quirk, R., Greenbaum, S., Leech, G. and Svartvi, J.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1985. 苏州大学《英语语法大全》翻译组王国富, 贺哈定, 朱叶等译校. 英语语法大全 [T].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5] Radford, A.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6] Biber, D., Johansson, S., Leech, G., Conrad, S. and Finegan, E.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 1999.

[7] Buysschaert, J. Distinctions in English Grammar [M]. Tokyo: Kaitakusha, 2010.

[8] 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5.

[9] 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4.

[10] Halliday, M. A. K and Matthiessen, M. I. M.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2004.

[11] Huddleston, R. and Pullum, G. K. The Cambridg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Cambridge/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12] 楊欣安. 现代汉语(第三册)[M]. 重庆: 重庆人民出版社, 1957.

[13] 胡裕树. 现代汉语(修订本) [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62/1979.

[14] 王维贤, 卢曼云. 现代汉语语法 [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1.

[15]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下册)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

[16] 刑福义. 汉语语法学 [M].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17] 那润轩. 英语与“说”有关的插入语 [J]. 英语知识, 1990, (6): 36-37 .

[18] 司红霞. “说”类插入语的主观性功能探析 [J]. 语言文字应用, 2006, (2): 203-206.

[19] 邱闯仙. 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 [D]. 天津: 南开大学, 2010.

[20] 刘月华, 潘文娱, 故韡.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增订本)[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

[21] 廖秋忠. 现代汉语篇章中的连接成分 [J]. 中国语文, 1986, (6): 423-433.

[22] 刘昱昕. 现代汉语实情连接成分考察 [D].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 2009.

[23] 徐素琴. 实情连接成分的话语标记功能研究 [D]. 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24] 王蕊. 基于言语行为的“说”类标记语研究 [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0, (5): 61-65.

[25] 叶南薰(原著)/张中行(修订). 复指与插说 [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叶南薰.复说与插说[M]. 上海: 新知识出版社, 1958.)

[26] 沈开木. 句段分析 [M]. 北京: 语文出版社, 1987.

[27] 张成福, 余光武. 论汉语的传信表达 [J]. 语言科学, 2003, (5): 50-58.

[28] 余奕. “说”类插入语研究 [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0.

[29] Halliday, M. A. K and McDonald, E. Metafunctional profile of the grammar of Chinese [A]. In Cafferel, A., Martin, J. R. and Matthiessen, M. I. M. (eds.). Language Typology: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4: 305-393.

[30] 黃国文. 两类英语介词短语的功能语法分析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 (6): 815-821.

[31] 杨信彰. 英语学术语篇中的评论附加语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10): 11-13.

[32] 杨才英, 赵春利. 说讲类话语标记的句法语义研究 [J]. 汉语学报, 2013, (3): 75-84.

(责任编辑:高生文)

Abstract: There is a common 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with speaking, Comment Adjuncts with speaking both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his paper explores English and Chinese Comment Adjunct contrastively in terms of semantic classification, semantic formation and discourse function. Chinese and English Comment Adjunct with speaking can both be classified into filed type, tenor type and mode type. They can be considered semantically as a project complex sentence, in which the adjunct as the main clause and the proposition as objective clause. Discursively, Comment Adjunct with speaking can functions as the speakers perspective indicator and attitude engagement as well as discourse cohesion.

Key words: Comment Adjuncts with speaking; perspective indicator; attitude engagement; discourse cohe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