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改革中市属本科院校学业指导应用研究

2017-03-23 00:28陶敏
教学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分制

[摘要]当前,我国市属本科院校陆續开始了由学年制或学年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的转变。作为学分制的辅助,学业指导在这一变革过程中的意义日益凸显。市属本科院校开展学业指导的时间尚短,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指导效果差强人意。鉴于此类高校在学生来源和办学定位等方面均有别于省部级高校,故而其学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也应充分尊重这些特点,因地制宜,探索顺应市属本科院校发展趋势、符合学生需求的学业指导模式与方法。

[关键词]市属本科院校;学业指导;学分制

[中图分类号]G64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7)01002904

市属本科院校是指由地市级政府拨款筹建,并由同级教育部门管理的本科学校,多位于大、中城市,办学定位突出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偏重于以教学为中心;人才培养定位突出应用型特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较于省部属高校等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目前国内大多数市属本科院校历史相对较短,本科办学经验缺乏,师资力量薄弱。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与高等教育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身处巨大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潮流中的市属本科院校应时而动,逐步开始了由学年制或学年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的改革。这一改变在为此类院校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综合考虑市属院校的办学背景、办学特色与生源特征,学校是否能够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平稳完成这一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是否能够迅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合理规划学习路径,并充分利用学分制赋予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市属本科院校可借鉴国外高校的办学策略,在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同时,建立并完善学业指导制度,将其打造为完全学分制的左膀右臂。

本文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探讨市属本科院校在推进学分制改革背景下学业指导制度的实施现状、目标问题以及改进方向。南京晓庄学院自2011级四年制本科生起实行完全学分制,并在2012、2013级本三学生和2014、2015级本二学生中试行“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模式,短短5年之间创新力度之大、改革力度之强前所未有。本次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共发放问卷965份,回收有效问卷944份,接受调查的学生涉及全校14个二级学院、4个年级。调查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辅之以个案访谈,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与可比性。

1现行学业指导的形式与成效

目前,部分走在学业指导前沿的国内高校,如西南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已设立了独立的学业指导中心,持续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业指导方式。而市属本科院校的学业指导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形式内容相对单一。南京晓庄学院已采取的学业指导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开设学业指导讲座及专业导学课程,由专业教师和教辅人员统一讲授学业要求、专业认知以及如何使用校内学业资源等内容。此类讲座与课程主要面向大一新生。

2) 发放纸质或电子版本指导资料。如新生入学时领取的《学生手册》,内容涉及学籍管理、学位授予等现行学业制度。此外,还通过教务处和二级学院网站发布大量学业相关资料及学术资源,并持续更新,供全体在校学生查阅。

3) 试行本科生导师制度。该制度在2011、2012级学生中尝试执行,由专业教师担任本专业学生导师,指导学生学习方向、制定选课方案,并在生活中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

由于学业指导发展时间尚短,经验欠缺,上述方法的执行效果差强人意。仅有不到23%的学生认为这些指导措施对自己帮助很大;约64%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指导措施效果一般,聊胜于无。而仅仅在两届学生中试行过的本科生导师制,虽被学生赋予了极高的期望,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流于形式等现象,指导效果与学生预期有较大落差。

2亟待学业指导解决的问题

学业指导作为当代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有关课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的问题与困惑,同时根据学生本人的教育背景、学习动机、兴趣与能力,辅助其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1]。对于处于向完全学分制转型期的市属本科院校,学业指导则同时肩负着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这一转变的功能,其应用价值不容小觑,对建立高效的学业指导制度的需求极高。在本次调查中,约69.8%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有责任与义务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业指导,仅仅有不到2.6%的学生认为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的摸索完成在校的学习任务。对学业指导如此强烈的需求虽与市属高校推行完全学分制时日尚短有关,但更多是由此类高校的生源特征决定的。完全学分制要求学生在学习上要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在能力上,要能够充分认识自我、甄别好坏并做出选择。而市属本科院校的生源一般都难以达到这个水平[2]。

本次调查发现,仅有30.7%的受访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中积极发挥了个人主观能动性,并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学业指导资源;有超过6成的学生表示自己仅有部分能动,遇到问题时多会咨询关系较好的同学或朋友,不求甚解;另有8.6%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则完全消极对待,不做任何行动。虽然学校在新生入校时就发放了《学生手册》,但能主动查阅者不足30%,而能主动浏览学校网站查找学业指导资料的学生也仅有39%。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无法充分利用现有指导资源,信息的不对等导致部分学生无法精确认识自身及所处环境,并极易被不实消息所误导。由此可见,市属本科院校在不断健全完善现有学业指导制度时,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2.1学生对自身特点与专业特色认知不足

对自身与专业的认同感是在学分制环境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也是高校学业指导工作应率先关注的重中之重。然而,由于适应了基础教育与中等教育按部就班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在校生鲜有针对自身特点与优势进行深度剖析的行为,在选择专业时,除了考虑自身意愿之外,仍有近半数的学生是听从父母师长建议,或出于其他原因被动选择专业。在进入学校后,仅有34.4%的学生表示自己对目前所学专业或专业类别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并能主动探索与规划自己的学业发展策略;44.8%的受访者习惯于被动地从院系、老师、同学等处获取信息,从未有过主动探索自身发展和专业前景的尝试,学业发展策略模糊,缺乏系统规划;其余20.8%的受访者则态度更加消极,对目前所学专业并不了解,甚至出于各自的特殊原因,对现学专业有强烈的排斥感,拒绝接收任何与专业学习相关的信息。这一局面对于处于学分制改革初期的市属院校来说并不乐观,在提倡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学分制下,学生自我认知模糊在本质上与学分制的导向背道而驰。而高质量的学业指导通过在学生和多种学习机会与学术资源间建立联系,加深学生的自我认知以及对专业的认同感,对激发学生的成功动机、提高学习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

2.2学生对于学分制的政策规定理解不到位

在完全学分制模式下,学生自身的学业进度具有高度灵活性,势必要求学生对学分制的具体政策,如选课要求、毕业条件及学位授予条件等都有充分了解,从而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安排学习进程,降低因信息不对称、操作失误或是误读政策造成不应有的失误。然而,由于实现由学年制向完全学分制的完美转变是一个长期的变革过程,而市属本科高校目前多处于学分制改革的初期,在探索最适合本校模式的进程中,势必会伴随着政策与规定的不断调整以及培养方案的多次修改。政策的不稳定极易造成学生的混淆,加大了政策宣传的难度。本次调查显示,仅有18.6%的学生对自己培养方案要求的选课模式、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十分清楚。在首批施行完全学分制的2011级学生中,有4.2%的学生申请了缓期毕业,其中不乏因为不了解培养方案中对毕业与学位授予条件而导致延误的情况。政策宣传与解读的盲区呼吁市属本科院校必须建立有效的学业指导制度,避免漏读或误读政策。

2.3学生对于自主选课缺乏理性

选课制可谓是完全学分制的核心内容。自主选课是建立在学生层次较高的基础上的。然而受到市属本科院校生源素质的影响,能在选课时体现充分理性和主动性的学生十分有限。本次调查体现了学生选课时面临的一些误区(见表1),如极易倾向于选择考试容易通过的课程、愿意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任教的课程等。此外,在选课资源相对稀缺时,往往出现盲目抢课的现象,部分学生选课时仅仅考虑凑够学分,选课的出发点已偏离学分制的初衷。有近两成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规划毫无计划,每学期选课门次完全随机。

表1南京晓庄学院学生选课动机

选课动机比例自己是否感兴趣78.81%是否容易获得学分61.44%是否青睐课程的任课老师16.53%是否有助于未来的职业发展61.12%没有具体标准,随意选择19.70%2.4学生独立克服学业困难的能力欠缺

本次调查中有超过半数的受访学生表示自己曾经遇到或者正在经历学习困难,且遇到的学习障碍不尽相同(见表2),涉及学习方法不当、专业认知偏差、选课资源不足、不适应学分制的理念、自我规划及控制能力薄弱、课程设置欠合理等多种类型。当这些困难不能被及时排除或解决时,极易导致相关学生遭遇补考、重修、收到学业预警、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等诸多不良后果。

表2南京晓庄学院学生学业困难情况调查

遭遇学业困难类型比例学习方法不当56.89%对专业不感兴趣52.97%不适应学分制,无法合理规划自身学习进度37.50%学校选课资源不足45.97%课余事务如社团、实习等投入时间、精力过多12.18%其他,如学习氛围不佳、课程设置不合理等5.72%此外,通过对“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遭遇学习困难的概率”两个变量进行交叉分析,发现两者呈负相关。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知越清楚、自我规划能力和对专业的认同感越强,出现学业困难的概率就越低。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认同,拒绝了解专业相关信息并疏于对自己的学业进行规划,则极易遭遇学习障碍,并难以克服。因此,在学生自行解决学业问题能力和条件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完善的学业指导制度来引导学生调整面对障碍的心理状态,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3优化市属本科院校学业指导制度的思考

3.1学业指导与学生个人需求相结合

完全学分制的本质在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依照自身特点规划发展路径的机会。在这种提倡个性化发展的背景下,学业指导也应做到与学生的个人需求密切结合。目前,市属高校普遍使用的指导方式多为面向大批量学生的统一指导。这些指导方式在介绍学校统一的政策制度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但在助力于学生个人规划方面,却因其无法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发展需求而收效甚微。同样在帮助学生排除学业障碍时,集中指导也因其薄弱的针对性无法取得明显的效果。由于学生遭遇的学业困难不尽相同,而此类学生又往往出于自卑、羞涩等不良心理,主動求助于同学或老师的动机较低,故而往往造成多种问题的积压,需要通过个性化的学业指导,针对个人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排除学业障碍。

市属本科院校可效仿国外高校及部分学业指导起步较早的国内高校,设立学业指导中心,由专职指导人员受理学生的咨询,根据个人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详细指导。如西南财经大学于2012年成立了学业指导中心,致力于推广先进的大学学习理念,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模式,理清自我学习的策略和心理,优化学生学习指导项目,丰富学生学习体验。除了开展集中的宣讲或讲座外,还组织任课教师和教务管理人员组成专家咨询队伍,每日在学业指导中心值班,为学生提供学习咨询服务。需要咨询的学生可通过电话、邮件或现场等多种方式向学业指导中心提出申请,中心整合校内专家库,安排咨询专家与咨询者进行点对点的交流辅导;并组织志愿者团队,在晚间提供一对一的同辈辅导。点对点的个性化咨询与高度的私密性极大提高了学生主动寻求学业指导的积极性,保证了高质量的学业指导效果。

对于市属院校而言,成立学业指导中心除了借鉴著名高校学业指导中心的运作方法与经验外,也应充分结合其学生特点与办学定位等综合因素,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学业指导时应各有侧重。大一时学生如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和自我规划的意识,并一直保持高度的主观能动性,将会为随后3年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故而针对大一学生的学业指导首先应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由于刚刚脱离高中千篇一律的教学环境,市属高校大一学生对于学分制的概念相对陌生,自主选课的意识较为淡漠。尤其对于部分尝试 “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等创新模式的市属院校来说,大一新生还面临着第一学年结束时的专业选择,对学业指导尤其是专业指导的需求度相较于以传统招生模式入校的学生更加迫切。随着年级的上升,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对于专业认知和选课流程等具体操作类型的关注程度下降,对学业进度和学业计划的关注度上升。而大四学生则更多关注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以及由学业指导向职业指导的过渡。因此在进行集中指导时,也应根据学生年级调整指导内容的侧重点,提高指导效果与学生的满意度。

3.2學业指导与心理指导相结合

部分学生的学业问题根源于自我意识模糊或心理素质薄弱。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全的人格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前提条件。明确的自我意识能促使个人正确地认识自我,做力所能及的事,能根据自身的认识和评价来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妥善安排个人的学业进度,并端正专业认知。通过高校的心理健康指导课程,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自我意识,并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安排学业进程,解决遇到的学业问题。

此外,针对少数严重排斥就读专业、抗拒正常学习的学生,可由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介入疏导,完成心态调整后视情况安排恢复正常学习或转入其他专业。

3.3做好学业指导与就业指导的衔接与过渡

由于市属本科院校大多着眼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办学定位势必要求学业指导与就业指导的顺利衔接。学业指导的部分内容与就业指导相互交叉,不可分割;且相比于学业指导,就业指导在此类本科院校中出现的时间较早,发展较为成熟。如能将学业指导与就业指导完美融合,则可以实现这两类指导效果的良性循环:以就业导向帮助学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从而推动学生在选课时做出理性决策;同时以学业指导辅助学生提高学业水平,则可增强未来的职场竞争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

3.4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本科生导师制度

与学分制一样,作为西方高等教育的舶来品,导师制度在我国的应用同样需要因时因地制宜。导师制在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然而受制于市属本科院校较低的师生比,如全面照搬国外的导师制度势必导致指导效率的低下,也给导师带来极大的工作压力。鉴于导师职责中的“指导学生思想与生活”与辅导员的工作职能相互交叉,建议市属本科院校在施行导师制时可将导师的指导范围限定为指导学生学习时对于宏观方向的把握,而具体细节如操作流程等,可在高年级学生中选择数名优秀的学生担任导师助理进行指导解释。如此,既减轻导师的工作负担,同时也能扩大指导范围,保证指导效果。

参考文献

[1] 陶敏. 美国学业指导制度变迁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2(3):6972.

[2] 王明华,储德峰.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行学分制改革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11):4852.

[3] Tinto V.Leaving College:Rethinking the Causes and Cures of Students Attrition,2nd ed[EB/OL].(20160309)[20160226].http://www.aacu.org/peerreview/prwi08/prwi08 AcAdv.cfm.

AbstractAt present,the majority of our municipal universities have been carrying out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cademic year system or academic year credit system to full credit system.As the subsidiary of the credit system,academic advising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in the reform process.However,due to the lack of experience in academic advising,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operation.The advising is not as effective as expected.In view of the educational goals and the students sources of municipal universities,the academic advising should take these characteristics into consideration,and adjust measure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Exploring the innovative academic advising system will contribute to the university development and students satisfaction.

Key wordsmunicipal university;academic advising;the credit system

猜你喜欢
学分制
高校实行学分制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民办高校学分制收费改革与优化
山东14所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管理试点
本科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学分制改革及思考
浅谈学分制对教务工作的影响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休学创业要以“完全学分制”为前提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