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芳
任何国家的语言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文言文涉及面广泛,从礼俗、宗法、地理到古代历史,包罗万象。而选入中学教材的,都是久传不衰的华章,内蕴丰富,思想深邃。然而,在高中阶段,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数量大大增加,篇幅大大加长,识记内容较多,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教师串讲灌输,学生死记硬背。久而久之,教师越来越难教,学生越来越厌学。文言文教学就如同一潭死水,难以泛起些许涟漪。如何愉悦地教学文言文呢?在此,我就个人教学体会浅谈几点看法:
一、以赏带疏
《考试大纲》明确指出高中生要能读懂浅显的古诗文。学生如果选择先文译对话,之后集中分析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乍看,似乎明确了学习目标,学生落实了学习任务,但试想,长此以往,学习模式单一,学生的学习还会有质量吗?不但事倍功半,恐怕我们对文言文也会产生厌恶感。文言文学习固然离不开各种文言知识的理解,但如何有效地接受并消化知识才是关键。倘若我们能将文意疏通与鉴赏课文穿插起来,以赏析某一点来带动疏通文义,尤其是文意难以理解之处,这样,我们便会打破单调的学习模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也有了更多思考的空间。
而赏析则依据不同的文本来确定不同的内容,或从人物形象的刻画,或从思想感情的表达,或从个人观点的确立,或从写作方法的创新等角度赏析。如《鸿门宴》一课,我们可围绕“项羽为什么上当受骗?刘邦如何欺骗项羽,掩盖真相?”这一问题解读文本,在分析人物的言行举止中判断人物性格,在判断中学习文言文基本知识。
二、在读中记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反复诵读是理解文意、品味语言、体会情思的一种基本而有效的办法。因为“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予作品生命”。在诵读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层次化
根据不同的阅读层次,应该给学生确定不同的目标。如《归去来兮辞》一课采用层层递进方式。当学生充分预习后,可以分步骤朗读。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再读,要求结合注释,读懂文义;末读,注意语调语速,读出情感。
2.形式灵活化
在选择形式时,切不可盲目地追求表面的花样,还需静下心来精心地为课文“量身定做”。如《鸿门宴》一文适合分角色朗读,朗读之前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大致看懂文意,看清人物性格,最后读出精彩。而《祭十二郎文》一文则适合单独配乐朗诵,低沉哀婉的乐曲更能让学生进入到作者的内心深处。我想,主动尝试会远胜过于被动接受,切身感受之意也会远胜过他人传授之味。
3.诵读指导化
在课堂中,师生既是参与者,又是听众。教师的技巧指导,学生的互相点评,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诵读得越是声情并茂,学生就越容易更快更好地进入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有时,教师也不妨做示范性诵读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能感其真情,品其真心,读其真味。有时,教师也可反其道而行。如我在讲授《陈情表》一课时,故意以轻松愉悦的语调来读文章。读罢,学生立即躁动起来,纷纷指出我的朗读有误,我便顺藤摸瓜地追问何以见得,学生又纷纷找出众多语句证明本文应以沉重的心态去朗读,并作出示范。这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顿时提高。学生能自如地读懂文义,读出情感,实属不易!
三、在学中悟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而文言文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所以,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仅要关注相关的文言文知识,还应看到文言文内在的血液与活力,立足于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
我们可从哲学思想、道德观、价值观、社会观等角度,通过读古人之文来启迪智慧,通过读圣贤之书来怡养性情。如学习《师说》,我们知道了正确的求学观,认识到“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学习《秋水》,我们明白了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切不可作井底之蛙,否则就会“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懂得了一条基本的做人准则。读“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我们清楚了生活中奋斗的哲学理念。
当文言文学习突破教材的原点向生活靠拢时,我们便会发现文言文的无限魅力。
四、在练中用
选入教材的文言文都是美文美篇,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結构章法,无不值得我们学习。因此,我们还可以从写作角度来学习文言文。
一学表现方式、艺术特征等。如归有光先生在《项脊轩志》一文中通过对日常生活里琐细之事的叙述来表达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我们平日则要提醒自己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写作时学习作者用最细微的东西来表达最真挚的情感,学会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二学素材,包括思想材料和语言材料。通过积累思想材料,逐渐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让我们的思想认识能向更深更广处延伸。如《过秦论》中“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谏太宗十思疏》中“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劝学》中学习要重积累的道理。积累语言材料,则是通过品味优美的词句,巧用造句形式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之达到“信、达、雅”的境界。如《阿房宫赋》一课中表现秦皇骄奢的各组排比句,我们不妨也来几句仿写。
如此一来,我们从课本取材的意识和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的提升,课文便成了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座宝库。
总之,我们应以全新的眼光审视文言文学习,多角度、全方位学习文言文。在文言文这片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壤上多角度挖掘其特有的魅力,完成思想传承、语文传承。让我们都带上一双明亮的慧眼,一颗执着的心,在文言文学习的道路上开辟出一条舒坦的希望之道。
(作者单位:湖北省阳新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