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华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欢愉的学习中增长知识,在活跃、轻松的情境中体验到数学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一、因材施教,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一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搞“一刀切”,否则中差生就会因跟不上而丧失信心,优秀生会因“吃不饱”而影响学习情绪。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基础、能力、兴趣、爱好和特长等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调动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困生采取帮扶的策略。一是加强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二是帮助他们达到教材所提出的要求;三是提出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让他们知道自己既能学会,也能学好,鼓励他们不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表扬,对他们的要求是由不会到学会,再到会的更多一点。对中上等学生则要采取“更上一层楼”的策略,经常给他们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鼓励他们参加课外小组活动和竞赛,发挥他们的个人特长,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自主學习兴趣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初中生的情感容易在行动中反映出来。如果一位学生因受到某位老师的斥责而产生畏惧感,那么,他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反之,若一位学生因事受到有关老师的表扬和赞赏,那么他会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善于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上、课下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兴趣点,以便能够及时地改进教学模式,使教学符合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三、善于抓住学生心理特点,调动主动学习兴趣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都说好奇是青少年的天赋,“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有意义、有趣味的问题有其独特的魅力,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促使他们为之绞一番脑汁,费一番苦心,探索它、解求它,所以课堂上应根据该节课的内容,精心巧妙地设计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感到新奇,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另外,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利用课外活动讲数学家的故事,猜数学谜语,针对学生喜胜不服输的心理,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竞赛和游戏,这些都非常受学生欢迎,适时地把他们引入课堂或课外活动中,可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四、亲身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上,有些内容需要教师讲解,还有很多内容的结论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以此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讲内容。凡是在讲解此类内容时,我一般都是让学生独立动手操作,然后互相交流,并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合作得出结论。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讲清要求和要领,勤指导、多巡视、多鼓励,让学生感到自主参与操作的快乐,感受到克服困难、得出结论的喜悦和成就感。
五、丰富教学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丰富有趣的教学语言,能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之中,有利于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假如教师讲课的语言毫无激情,只是采用枯燥无味的、平淡空洞的语言来叙述教材内容,那么学生听起来就会感到枯燥,所讲内容对学生毫无吸引力,也就不会有什么好的教学效果,渐渐会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就要努力组织自己的教学语言,练就一张能说会道的“嘴皮子”,不断提高自己灵活运用语言的艺术能力和技巧,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更丰富,使自己的课堂更活泼。
六、消除师生“相离”现象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学教“相离”现象较为严重。所谓学教“相离”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学教“相离”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所以在新时期,就需要教师认识到师生协作对于课堂的重要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参与行为培养。比如在教学《相交线与平行线》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观察,看看教室里哪些线是相交线、哪些是平行线,通过真实物体的观察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感知,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认识。
七、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完了某节课程就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学生的学习体验往往是通过作业进行体现的,单调的学习形式很难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需要教师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与学习体验,在课堂教学之余,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如举办趣味数学小讲座、数学竞赛专题讲座、学习方法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出版数学墙报等来调动各类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从而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统计调查”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统计:学校一共有多少学生、多少老师?多少间教室、多少间宿舍?让学生能够运用学习的理论知识来进行实践操作,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创造力、自主性也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的目的。
总之,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注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师范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