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慧强
摘 要:通用航空产业是民用航空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用航空产业主要指的是民用航空中除了用于常规运输外的所有的航空器的应用(比如说林业灭火、农业播种喷药以及渔业巡查、抢险救灾、气象/海洋探测等多个领域与行业),通用航空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通用航空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就业等方面也有着不俗的成绩。据相关统计表明,通用航空产业能够产生1:10的投资拉动效应且可以有效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就业。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较为发展的长江三角经济带,对于通用航空产业的需求十分巨大,加之浙江省近些年来积极引导和推进本省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并借助于当地完善的加工制造产业链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使得浙江省的通用航空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十分迅猛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极为旺盛,与旺盛需求相反的是通用航空产业人才的短缺,这种人才的短缺主要集中在飞行员和飞机维修人员等领域,为缓解通用航空产业的人才短缺问题需要积极地做好对于通用航空产业人才的培训,以保障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通用航空产业;人才;培养
前言
通用航空产业是一项前景十分广阔的产业,在我国通用航空产业仍处于探索发生的起步阶段,我国的航空产业近些年来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相较于国外我国在航空工业的设计、试验、制造等领域进步迅猛并逐渐缩短与国外航空产业发达国家缩小差距并积极的参与到国际航空制造领域中。与国外不同的是,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规模仍然较小开发空间巨大,但是与通用航空产业旺盛需求相对立的是通用航空产业人才数量的严重不足,需要加强对于通用航空产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以确保通用航空产业的健康发展。
1 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对于人才的旺盛需求
航空产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结晶,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对于通用航空产业的投资力度尤其是我国逐步开放低空领域为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在“十三五规划”中,借助于“一带一路”发展的宏伟蓝图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国工业产品的输出,对于我国的通用航空产业来说,这一发展规划更是一个发展的良机,通用航空产业一个十分庞大的产业链,其涉及到飞机的设计、试验、制造、售后维修等多个产业,浙江省在以往的发展中通过积极布局,从而使得浙江省在通用航空产业的推进发展中占据了先机。以浙江省温州为例,温州通过开展直升机旅游以以往地面旅游所具有的不同的视角在带动旅游发展的同时也有效的带动了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浙江省各区县都在积极布局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通过规划通航产业园的方式兴建浙江省内的通用航空产业园。早在2012年浙江省的人均GDP已经突破了1万美元大关,根据国际上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随着浙江省经济的高速发展,浙江省的通用航空产业将迎来一波发展的高潮,据相关调查表明,在浙江有越来越多的老板向往于拥有一架自己的飞机,随着我国低空领域的逐渐放开,浙江省的通用航空产业正处于需求量爆发的酝酿时期,一旦相关条件满足,通用航空产业将呈几何式增长。通用航空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也带来了对于通用航空产业人才需求的增加,但是与高速通发展的通用航空产业不同的是通用航空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相对缓慢,远远无法满足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需求。现今我国在通用航空产业的维修人员主要来自于:来自于军队的退役维修人员、民航运输企业离退休机务维修人员、地方非航空单位或院校调入的机务维修人员。
2 通用航空产业机务维修人员所面临的困局
在我国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中,从事通用航空机务维修的人员在学历、知识水平以及薪资福利等各方面与运输航空机务人员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通过对我国民航直属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调查后发现,近9成左右的毕业生都进入到了与民用运输领域相关行业进行工作,相较于通用航空产业机务毕业生更倾向于在航空公司开拓事业,在通用航空产业大力发展的今天,通用航空产业机务人员的短缺将成为制约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瓶颈。因此,做好通用航空产业人才队伍培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在以往的通用航空机务人才的培养中对于通用航空的不重视,加之运输航空和民航机务人员需求的旺盛使得各大专院校在对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将更多的资源与精力投入到了对于运输和民航人才的培养中,致使对于通用航空产业的人才培养较为滞后。此外,相对于技术水平发展越来越高的运输飞机通用航空起不论是在成本、结构以及技术难度方面都与现代运输航空器存在明显的差距,这就使得从事通用航空机务维修人员在知识面拓展和未来发展方面都存在着后劲不足的问题,从而不利于通用航空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此外,在通用航空产业人才的培养中,各学院对于通用航空产业机务人员的培养理论过多,从而使得通用航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时实际操作经验明显欠缺无法满足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需求。
3 如何做好通用航空产业人才的培养
为更好地做好通用航空产业人才的培养,各人才培养学校应当积极调整学院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以使得学校的学科建设与学生的培养更为贴合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需要,在通用航空产业人才的培养中要以专业的通用航空器机务理论知识为指导,突出通用航空机务维修的实操能力,并积极形成“知识学习-技能培养-执照考取”的通用航空机务学生培养新体系,以确保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很好地投入到通用航空机务工作中。在实现学校课程及教学理念改革的同时应当积极建立“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在通用航空机务人员的培养中可以借鉴大型运输机及民航飞机的机务人才培养模式,将通用航空人才培养分为理论学习和企业实操两个主要的阶段,采用“3+1”的通用航空机务人才培养模式,前期3年培养学生通用航空飞行器的相关理论知识,以理论教学为主,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向学生讲述运输、民航飞行器的知识外将教学的重点向通用航空飞行器的方向倾斜,以便使得学生能够更扎实地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在1年的实践教学中,应当由学校内专业的教师和企业内的通用航空机务工程师共同做好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并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通用航空飞行器的一线实际操作,从而使得学生对于通用航空飞行器的理论知识能够与实践相印证,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通用航空飞行器的相关知识,从而在毕业后能够尽快地适应通用航空飞行器的机务工作。在通用航空飞行器机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对于航空维修执照考试的组织和完善,现行的通用航空维修执照都是按照ME-TA或是ME-TH执照,但是上述执照的考试内容主要针对的是对于运输航空飛行器机务维修方面的,与现行的通用航空飞行器维修实际不相匹配,这种考取执照与实际应用不相匹配的问题在增大了通用航空飞行器机务维修人员考取执照难度的同时,也加剧了通用航空飞行器机务人才的稀缺性,从而不利于通用航空产业的产业布局。在通用航空飞行器机务人才培养中应当做好通用航空飞行器机务教学的分析研究,以便使得通用航空飞行器机务教学能够更好地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创新,以便在在通用航空飞行器机务人才培养中发挥出好的效果。
4 结束语
通用航空产业是我国现今极为热门的一个新兴产业,做好通用航空产业人才的培养是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以通用航空机务人才培养为例对现行的通用航空机务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困局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做好通用航空产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分析阐述。
参考文献
[1]高启明.中美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比较研究[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3,31(2):33-35.
[2]黄选红,许冀威.我国通用航空机务维修人才培养探索[J].中国民用航空,2015(2):86-87.
[3]梁欢欢,罗敏.广西通用航空产业航空特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6,21(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