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维武
摘 要:批判性思维是指人通过一定的评价标准合理的、反思的某一事物、思维进行审评,进而改善人的思维方式,这既是一种思维技能,也是一种思维倾向。在进行批判性思维活动时,要求人不断的累积知识,不断的更新自己的信息知识,从而保证自己的批判性思维的正确性,保证自己批判方向的科学性。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高中历史 教学 建构
批判性思维的构建需要人长期的过程来实现。比如说,从婴幼儿时期随地大小便到现在的遵守交通规则。都是由教师或者父母在身边进行正确的引导,指出人做的不正确的行为,要求其进行改善,在这个过程中所运用的思维,就是批判性的思维。目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就经常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高中生的思维方式已经处于一种僵化状态,对高中生构建历史教学批判性思维的难度也比较的大。因此,本文将主要分析批判性思维应该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被构建。[1]
一、在高中历史中使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教学的优势
1.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批判活动是建立在对某一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之上的,它要求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基础知识一定要掌握的非常熟练,要求对历史知识点和社会生活之间进行新的聯想和思考,如此才能正确的去批判学习中存在错误及问题。学生在运用批判性思维过程当中会不断思考,对历史知识会不停的吸收和创新。由此可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批判性思维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在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时,会逐渐对对历史知识和教学内容抱有怀疑态度,通过不断怀疑和提问,逐渐加深学生的思考层次,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且,批判性思维的本质就是要不断推翻原有的,再创造新的知识和理念。在这个推翻的过程中,学生会去思考和考虑这个观念、事物是否指的被推翻?该怎样去推翻?从哪个方面去推翻?通过这些思考,逐渐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2]
3.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身处如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总是能接受到各种各样的新知识、新观念。但是,这些观念、知识就一定是正确的吗?这需要学生用审批的眼光去看待这些新知识、观念,杜绝错误知识带来的不良影响,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价值观,并促使健康人格的构成。而且,学生正处于知识的吸收时期,其分辨能力还比较的脆弱,其对知识的理解也比较的敏感。在被信息时代淹没时,如果不能有效的分辨出消极思想,避免消极思想带来的不良影响,学生难免会被这些消极思想给带歪。因此,只有对这些知识不断的进行批判,发现知识之间的不合理和不科学,才能使学生正确避开这些消极思想的影响。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建构的具体实施方法
1.创新情境设问教学方式
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活动时可以运用现在比较流行的情境教学方式开展课堂。采用故事叙述的方法作为课堂的开头,交代清楚教学内容的历史背景、情景环境,以及人物的感情色彩。如此,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身上,将学生的意识带到历史当中。然后再通过提问的方式保持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保证学生一直都跟随着教师的步奏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并且,通过提问和反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事件,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使学生的思维一直都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热情也一直不减。
2.注重与学生的沟通
高中历史教学本质上是学生和教师进行双向沟通的一种过程,如果历史课堂上教师一直都只自顾自的向学生灌输历史知识,不注重与学生之间沟通。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感到枯燥无味,对历史知识的学习热情会受到打击。这样的单向交流方式中,教师不能及时的了解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期望,学生在期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也会失去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对历史信息提出的疑问和批判教师也无法及时的知道,并解决和引导,会阻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建设。因此,教师只有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及时的解答,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批判性思维。对学生提出的批判,正确的要予以鼓励,错误的要予以正确的引导,从而保证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被走偏。另外,质疑才会有批判,有批判才会有创新。
3.营造良好的批判环境,积极的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因此,目前仍有不少高中历史教师不能放下原来的老师架子,放不下身段去了解和与学生进行沟通。还有不少学生面对教师以往的积威会具有胆怯情绪,在课堂上放不开手脚。如果教师问这个知识点是否学会了,学生也会因为怕麻烦老师和不敢跟老师说话而谎称自己学会了。这样,实际上教学效果就没有教师想象中的那么好,等到考试检测的时候又为时已晚。因此,教师应该要放下身段,积极的去亲近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对历史事实产生质疑,鼓励学生对历史信息进行自己的批判。在这种鼓励当中逐渐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放松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4.积极拓展历史课外知识
历史本就是一门知识内容较为枯燥的课程,学生对历史教学的理解就是——死记硬背,认为自己只要把知识点熟练的背下来就行,就能通过考试了。所以,大部分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印象就是:无聊。为了消除这种消极情绪和印象,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积极拓展历史课外知识,对各种历史秘闻都应该予以了解,在学生课堂情绪有些低落的时候可以运用这些秘闻信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对这些课外历史知识进行批判和探讨,从而改变课堂沉闷的教学环境。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大部分人对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度,会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应该要着重注意对学生固定思维模式的改变,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去思考和批判历史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精神。而且在对学生的批判思维的培养时,可以降低集体教学对学生的同化,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结语
高中历史作为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为了相应我国素质教育的号召,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传授高中历史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着重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批判性精神的培养。通过不停的思考、不停的批判,使学生逐渐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人生观。这样,不仅能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效果,更能有效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和谐社会教育事业的构建作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 谭颖辉. 试论批判性思维在高师历史教学中的建构[J]. 现代教育科学,2011,11:143-146.
[2] 李军志. 浅析高中近现代史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养成[D].首都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