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刘方华
摘 要:教育先行策略是当今世界普遍采用的一种策略,但给我国带来一些问题,如适用差等;儒家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它提出天人合一、政教合一、文道合一、知行合一等思想。在儒家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实施教育先行策略,做到教育与科学相结合,抓好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建设,可以提高人们科学素养、促进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先行策略;儒家教育思想;教育结合科学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2 — 0131 — 03
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的制约,反过来又积极地服务于政治、经济。在中国教育史上,儒家教育思想对我国政治、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它依然在教育思想中占主要地位。关于儒家教育思想,有许多教育家进行了研究,有研究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基本特征、当代价值、现实冲突、未来取向的,有研究儒家教育思想与技术教育、现代教育、终身教育等关系的,有研究不同时期儒家教育思想的哲学内容和价值的,等等。如何更好发挥它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也值得我们去研究。
一、儒家教育思想的特点
教育思想是指人们在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条件下,在教育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教育现象与问题的认识和看法〔1〕前言1。儒家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历代教育的主流〔1〕前言4,是儒家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春秋时期就初步形成,从汉武帝将其定为国学之后,便统治了中国思想界和一般民众的意识整整两千年,主要经过汉代的神化和宋代的理化两次重大改造。
儒家教育思想的重要特点是办学为政。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天人合一、政教合一、文道合一、知行合一〔2〕四个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一)儒家教育思想的内容
1.根据天人合一思想,儒家教育重视人性的培养
它提出,教育是培养人性的重要保证。人性是善的,或者通过改造可以为善,因此教育要大力发展人格教育,提高全民族的人格道德素养。
2.根据政教合一的思想,儒家教育重视教化作用
它提出了“富庶教”的观点,认为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提出要“学而优则仕”,通过教育途径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3.根据文道合一的思想,儒家教育重视德育
它强调不仅要组织学生进行单独的德育内容学习,还要在各科教育中渗透德育,做好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4.根据知行合一的思想,儒家教育重视德育的实践
它强调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学习先知后行,重在实践。因此,教育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其主要方法从教师的角度说,学生要做到上行下效,从学生自身的角度说,学生要学会举一反三等。
(二)儒家教育思想的意义
儒家教育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1.天人合一思想指出教育要保存与发扬人性
天人合一思想不但指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而且指出了在个人发展中、道德与智力发展的统一性,教育工作者要从人的本性来改变受教育者的气质,体现了教育的德治作用。
2.政教合一思想指出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人才
儒家教育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把为仕作为实现其政治理想的重要途径,与“任人唯贤”的路线配合一致,对如何办好学校教育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3.文道合一思想指出教学与德育相结合
文道合一的思想把德育摆到了第一位,甚至把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形式都与德育结合在一起,因此,對培养人的道德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4.知行合一思想指出教育中要重视实践
“知行合一”不仅提出了认识的首要意义,更指出了实践的重要性、提出要实践是学习的最终目标,要加强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对重视教育的实践性有重要指导意义。
总之,儒家教育思想以人文主义、群体意识、实践理性为特征,〔1〕绪论1 具有积极性。
二、我国在实施教育先行策略中的问题
关于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般有三种观点:教育后行,教育与经济同步发展和教育先行。第二种观点可以看作是第一种观点与第三种观点调和的产物。〔3〕 教育先行的观念作为一种潮流,是上世纪后半叶出现的事,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策略,但它的实施带来了一些问题,在我国也不例外。
(一)教育先行策略的提出
所谓教育先行策略,亦称教育超前,是指在教育的推进中,教育作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应在一定程度上走在现有社会经济发展的前面。〔4〕 采用教育先行策略,在纵向上,社会应优先投资教育事业的发展、适当超出现有的生产力或经济发展现状;在横向上,教育的发展要优先,要超过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发展。〔5〕484教育先行策略在国外产生后,传入国内。
1.国外教育先行策略的提出
早在1972年,“教育先行”思想和命题就被首次明确提出来:“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于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6〕38
2.国内教育先行策略的提出
我国的教育先行策略是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逐步确立的。从1975年到1985年,邓小平反复倡导教育的重要性,这使我国教育的发展模式从后行模式更新跃升到并行模式。至1988年,在邓小平的领导下,我国逐渐完成了从教育与经济并行到教育先行的历程。〔7〕
(二)我国实施教育先行策略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教育先行策略中,大多数国家成果不尽如人意,出现了种种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不仅没有促进经济的腾飞,反而造成了人才外流、降格使用等恶果。〔8〕 在我国实施教育先行策略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
1.效益低下
通常情况下,教育的投资应该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事实上现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与之相称的经济利益,更不用提社会效益,造成教育的浪费。
2.差距加大
通常情况下,由于大的发展中国家增加教育支出,教育发展的差距在世界不同地区之间会趋于缩小,事实上它扩大了。〔9〕
3.适用性差
通常情况下,投入了大量的教育资金,应该培训出一大批合格的人才,但结果是出现了社会排斥使用学校毕业生的现象。〔10〕
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现行的教育先行策略实施与社会的需要不太相符。
三、儒家教育思想下的教育先行策略实施建议
根据儒家教育思想,教育发展应为社会发展服务。那么,针对目前我国实施教育先行策略出现的问题,应如何通过儒家教育思想来解决,即如何通过教育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呢?通过研究学习,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教育应与科学结合
我们要树立教育与科学结合的观念,这是因为:
1.符合儒家教育的和谐发展观
儒家教育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和谐发展观。它既要求教育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也要求在教育中做到人文与科学的和谐。教育本身是一种社会活动,也是一种人文活动;从人文与科学的和谐即相结合,也可以得出教育与科学相结合的结论。
2.符合马克思关于科学作用的论断
关于科学的作用,马克思也曾多次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11〕145许多领导也都有类似的论断。可见,科学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育与科学的结合也是对马克思重要论断的运用。
因此,在儒家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实行教育先行策略,我们提出:必须把教育与科学紧密结合起来,以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教育应全面与科学结合
在教育与科学相结合过程中,我们要做到:明确培养科学人才的教育作用,重视对学生的科技素养培养,把科技教育作为德育内容,重视科技教育实践等。
1.确立培养科学人才的教育作用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培养科学人才的教育作用,教育能让学生人人爱学科学、用科学。为保证培养科学人才的教育作用的发挥,我们要加强制度建设。
(1)制定相关的制度。我们要就教育与科技相结合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要有章程、有规范,以明确教育与科技结合的原因、措施,提高人们行动的自觉性。
(2)落实相关的制度。制定了相关制度,我们还要真正对照实行、化为相关的行为,要有领导、有组织,使教育与科学相结合落到实处。
(3)加强对制度实施的检查。实施制度之后,我们要有相关部门开展检查评估活动,要有督促、有鼓励,使人们养成认真执行相关制度的习惯、教育与科学相结合的观念深入人心。
2.重视对学生的科技素养培养
儒家教育思想提出“学而优则仕”,提倡办好学校。因此,我们要抓好学校管理,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进行分段管理,重视对学生的科技素养培养。
(1)基础教育抓实践。中小学生年龄小,在科学学习中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因此,在普及义务教育、提升中等教育的过程中,中小学校要采取措施,让学生受到文化熏陶、享受科技给教育带来的种种益处,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中小学校在开展正常教学活动的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小就能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具有基本的實践技能。
(2)高等教育抓创新。高等院校是科技创新的孵化器,因此,高校要加强学生的理论学习指导、重视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发挥高校的科技引领作用。在产学研一体化过程中,高校要利用新的科技知识去指导生产生活实践,提高群众的科学技术应用水平。
在对学校分段管理的同时,国家要加强对中小学科技实践、对高校科技创新的考核奖励;加大对学校、地方的科学素养能力培养的引导,加大升学考试中的科学比重等,促进学校对科技教育的重视。
3.把科技教育作为德育内容
儒家教育思想还重视德育。因此,我们要把科学素养培养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重视科学学习。
我们要把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作为重要教育内容,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蕴涵在生产、生活之中的科学知识,还要让学生知晓一些科学原理及其简单运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组织学生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外,还要有意识地把科学知识渗透到各学科学习中去,逐步培养起学生的科学观念。
4.重视科技教育实践
儒家教育思想重视道德实践,从教师角度看,要学生做到上行下效;从学生角度看,要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其实践方法较为科学,值得我们在学习中推广。将教育与科学相结合,我们可以用德育实践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既做好教师的引导、也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1)做好教师引导。在上行下效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合理的引导能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根据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组织教材教法,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课堂指导,保证学生练习、加强操作实践,做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示范者。我们还要加强教师管理,做好专业培训、科普学习,以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的带头人。
(2)启发学生主动。举一反三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是科学学习的保证。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利用学习资源、学习科学学习方法、主动参与学习。在学习中,教师要求学生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充分练习,抓住知识要领、理清知识脉络;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互联网技术等,开展拓展、交流活动。
(三)教育应深入与科学结合
我们在儒家教育思想下实施教育先行策略,还要做到教育与科学深入结合。
1.总结相关方法
总结教育与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可以归结为:在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都要注意讲究科学。总结见下表:
儒家教育思想下的教育先行策略实施方法
2.展望相关结果
采用教育与科学相结合的方法,预计能带来的结果是:一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不断发展;二能通过科学素养培养、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三能通过科学素养培养、满足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需要。
3.注意相关事项
采用教育与科学相结合的方法,还要注意一些问题:一要加强宏觀领域的领导,做好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衔接;二要加强微观领域的研究,根据不同年龄学生、不同学科的特点,做好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三要注意由点到面地推广,先在发达地区试验、再把成功的经验推向其他地区。等等。
虽然世界日益现代化,但儒家教育思想并不会失去它的作用。相信在儒家教育思想的引导下,在实施教育先行策略中我们把教育与科学相结合,能使教育焕发新的生机,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第一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杨淑娥.儒家教育哲学思想探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6,(01):79-80.
〔3〕梁勇.简论教育先行战略〔J〕.生产力研究,1990,(02):15.
〔4〕蒋纯焦.教育先行与我国教育〔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5,(03):79-83.
〔5〕柳海民.教育原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7〕刘彦文.论邓小平教育先行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J〕.教育探索,2004,(03):4-6.
〔8〕邬志辉.教育先行的决策效益研究〔J〕.上海高教研究,1997,(08):5.
〔9〕陈桂生.略论教育的先行与先行的教育——读《学会生存》札记〔J〕.教育与经济,1988,(04):5-7.
〔10〕李志华.反思教育先行观〔J〕.教学与管理,2005,(09):3-4.
〔1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