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炎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20-02
时代的需要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生活的气息,新的课程标准也更多的强调要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机结合,教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事物,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然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不能因为数学教育强调数学生活化就用“生活化”完全取代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化”。下面阐述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处理“数学味”和“生活味”之间的合理关系。
1.数学“生活化”提出的背景和现状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具有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数学生活化是在传统教学过于偏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下提出的新理念,目的是通过数学知识生活化使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步伐加大,不少数学课却因过分关注“生活味”而忽略了本质的“数学化”过程。然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将数学教学联系实际与数学教学生活化相混淆,造成数学教学的困境。
2.数学“生活化”的误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步伐加大, 数学课堂上精彩纷呈。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老师们为把这份“数学大餐”做得更加美味可口付出的努力,其中不乏有既“好吃又有营养”的好课。但是不少数学课却因过分关注“生活味”而忽略了本质的“数学化”过程。一些数学课堂因为片面追求生活化而变得华而不实的时候,“数学味” 渐渐淡了,形式化的东西多了,留给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的训练等却越来越少了。
3.解决措施
(1)创设生活情境要注意的关键点
①趣味性
生活情境的创设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紧密地结合教材,真切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避免杜撰。然而趣味化不等同于趣味性,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很多的趣味化教学仅注意视觉上的强刺激,偏离了经历数学的体验过程,没有实现让数学的实践过程具有趣味性。因此,把握好情境的趣味性与其内在数学特征的基本关系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内容的特定需要,才能对情境功能有效发挥。
②可操作性
情境中的背景信息中蕴含的数学关系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并且应符合现实生活场景和事物的客观规律。生活信息高于学生认知水平,会使学生望而却步,过易则使学生缺乏探究欲望。要让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可以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升华,享受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喜悦之情。
③开放性
生活情境的创设不仅要贴近生活而且要更“开放”,要让学生真正经历猜想、探索、论证、归纳等有意义的过程,真正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
(2)协调“生活味”与“数学味”的关系
①设置合理恰当的生活原型
【范例一】五年级《相遇问题》
师:上个星期,小雷把小峰的作业本带回家了,小雷和小峰都很焦急,该怎么办呢?
片刻过后,学生纷纷举手示意,任洁说:“那就让小雷把作业送到小峰家呗。”陈炎煌说:“或者打电话让小峰去小雷家取作业。”教师:“可是他们两人家相距比较远,来回都要1个多小时呢。”林子豪说:“让他們各走一半不就可以省时间了?”黄莹说:“对,让小雷从家出发,同时小峰也从自己家出发,他们就可以在中途相遇,小雷就可以把作业给小峰啦。”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法让老师很惊喜,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平时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的内容—《相遇问题》。
【分析】不小心把同桌的作业带回家的情境十分常见。通过设计这样的生活情境以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老师根据学生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学生一起编出实用数学问题。
②将所学的数学模型应用于生活
【范例二】三年级《估算》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能运用你学习的“估算”解决问题吗?谁能举例说明?
生: 我如果是一个建筑师,为了节省一些材料成本,我可以运用估算方法计算出建筑一栋大楼大概需要多少砖,多少水泥等等。
【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估算的知识,举出各种例子来。学生通过把书本和生活结合起来,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生动有趣,效果显著。
4.总结
总而言之,将数学课堂生活化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生活化只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要谨记生活是为学生发展服务、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宗旨。在当前《新课程标准》践行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偏离,但是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教的是实实在在的数学,要学会从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如果丢失了数学的“本”,也就丢失了数学的思维与实质,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走适合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