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玉珍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0000)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略
方玉珍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0000)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培育,如何使其成为大学生群体的精神信仰,是当前急需集中讨论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文章就新媒体在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主阵地作用、引导自我教育作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和探讨,主张发挥新媒体的主阵地作用,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利用新媒体变革教学方式促进教育效果提升。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当今时代各种新媒体异军突起,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或多或少的改变,这也昭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实际上就是指在数字信息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为人们提供娱乐服务与相关信息的新型媒介,与传统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比较,这些新媒体的即时性、广泛性与组织性更强,充分借助新媒体可以帮助人们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并随时随地将自己的声音发出来,这一功能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全面的了解社会、认识自我、思考人生,因此受到了学生群体的广泛青睐和欢迎。但是新媒体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有效把握新媒体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重要作用,是当前相关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
当前,新媒体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中不可阻挡的力量,并渗透于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角落,充分利用新媒体针对高校学生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新媒体为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认知提供了便利。理论认知为取得大学生的价值观认同提供了重要前提,只有理论认知完成了,才能进入到后续从理念转化为现实行动的过程之中。当前大学生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程度普遍不高,基本停留在传统理论灌输与讲授的层面上,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很难继续开展。依托碎片化信息处理模式与高速传输技术,新媒体逐渐成为广大高校学生生活与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种情况下,高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宣传应在充分利用广播、课堂及影视等传统方式的基础上,深入利用新媒体时代下的多种新媒体平台,不断丰富教育方法与手段,有效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1]。
其次,新媒体为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反馈创造了环境。在控制论中反馈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同时它也是解决系统内部及外界动态变量不确定性因素及控制作用矛盾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运行过程中极有可能会受到动态变量的影响,甚至对目标效果的发挥造成一定影响。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信息反馈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它为思政决策制定及调整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过程控制提供了条件。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反馈理论的应用主要通过传播过程中的访问、抽查及汇报等形式发挥作用,新媒体环境中反馈理论有了应用的平台,利用大数据、网络论坛及网络问卷等方式,为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真实的资料,这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性意义。
第三,新媒体为大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平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经过一个内化的过程,价值观实践从被动逐渐转变成自觉,真正落到实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过程中,舆论起到了重要的引领性作用,现代社会舆论正引领着大学生的思想,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导向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前提[2]。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新闻媒体扮演着建设者、促进者以及推动者的角色,它们有效引领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统一思想的重要载体。在新闻媒体中新媒体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群体中新媒体的使用率和认可度都比较高,所以对于高校健康舆论环境的营造来说,新媒体舆论引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大环境中,当前高校只有充分重视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起到的舆论引导性作用,占领大学生群体舆论的主要阵地,这样才能在校园主流文化中发挥引领作用,最终不断提高推动核心价值观内化过程的完成效率。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新媒体发挥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往可控、单一的传播环境被打破,多种新的思潮开始涌入互联网中,加上当前我国这方面监管体制尚不完善,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道德意识、思想观念及身心发展等方面面临着巨大冲击,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新的挑战。
首先,信息传播越来越复杂,不利于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新媒体出现以后,传统媒体环境中点对点的新闻传播模式发生了改变,逐渐形成了一种点对面的新的传播模式,这种情况下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他们也是信息的发布者,逐渐形成了一种以点带面、网络状的传播模式,这种新的传播模式下信息如同井喷式袭来,对大学生们开拓视野、提升素质起到了推动性作用,但是与此同时,也对大学生价值判断形成了不可避免的不利影响。新媒体信息中夹杂着大量的低价值信息、难以辨别真假的信息等,将会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造成不利影响[3]。
其次,“快餐”文化不利于价值观培育深入展开。当前正值社会转型期,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深刻改变,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人开始不注重信息质量,反而对信息发布速度提出了较高要求,这种情况下快餐文化应运而生。所谓快餐文化是指追求信息速成、不关注信息内在质量,短期流行成一种文化现象[4]。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这种快餐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平台,大学生是新媒体使用的主流人群,他们很容易受到快餐文化的影响,在这些世俗化、肤浅化网络信息环境的影响之下,缺少对具有思想内涵信息的正确判断与深入思考,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使大学生信息接收片面化,对于很多信息的理解流于表面,这无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造成了困境。
第三,虚拟化生活空间使道德约束力降低。新媒体是一种新的思想教育载体,在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影响下,人们利用新媒体实现了人们生活、学习及交往过程的虚拟化,使用者利用互联网载体时可以隐去自己的真实身份,单纯针对某一事件进行关注、评论及传播,这一系列行为都是虚拟化的,正因为新媒体的这一特点,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表达情感、寻求认知变得更加方便,在大学生的眼中,新媒体为其提供了非常自由的舆论环境,在这一舆论环境中他们可以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发表的意见和看法表达出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抒发出自己的情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无疑提升了大学生言论的自主性,同时其交往空间也得到了拓宽[5]。但是与此同时,网络虚拟化使得人们的言行不再像现实生活中那样规范,不再受到社会舆论的监督,加上面对面人际交往逐渐减少,很容易造成人际交往障碍,严重时甚至会驱使人做出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最后,参与主体多元化削弱了媒体议程设置功能。新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为相关议题安排提供了大量信息,左右着人们关注哪些事件。随着近年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议程设置主体不再局限于报纸、电视及广播等传统媒体,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受众充分利用新媒体发布自己对某事件的意见和看法,通过发表评论、转发等影响着整个舆论导向,这种情况下媒体议程设置功能逐渐弱化。大学生群体由于其价值判断、社会经验都不成熟,很容易出现一些情绪化的行为,议程设置功能被弱化,这一点在大学生群体中逐渐凸显出来,一方面受众互动过程中讨论的话题变得多元化,另外一方面,由于议程设置被弱化,媒介中缺少了“把关人”角色,出现了一系列话语权滥用、低俗文化入侵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造成了不利影响,冲击着当前的思政教育模式。
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受众者之一,教育者应充分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群体起到的传播效果,清醒的认识到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充分重视利用新媒体引导大学生,将新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其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阵地。
首先,发挥新媒体在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主阵地作用。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新媒体不仅承担着传播意识形态的重要责任,同时还要始终坚持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作用[6]。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受众人群正处于不断扩大之中,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紧密联系,这种情况下必须充分发挥出新媒体的作用,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媒体建设、管理的相关工作,利用法律规范及相关技术性手段对新媒体传播起到约束性作用。
新媒体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应从网上精神家园建设、加大网络互动社区建设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共同理想是民族与国家团结奋进的动力,新媒体环境为意识形态提供了集散地,充分利用新媒体建设、引导等诸多功能,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网上精神家园,从而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较强的号召力与凝聚力,这对于增加大学生群体的认同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其次,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引导大学生展开自我教育。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中多以文字、图片等方式为主要教育形式,信息形式单一,教育方式主要为强制性的灌注与接受,整体教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新媒体重视即时性、交互性及隐蔽性,将更多动画技术、互动技术及多媒体技术融入其中,信息形式变得丰富多样,与传统媒体相比其灵活性、趣味性更强,其形式的互动性与趣味性对于增强核心价值观学习效果非常有利[7]。高校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信息传播、获取更加快捷,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互动性更强等优势,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的崭新平台。
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自我教育为其提供了内在推动力,在培育核心价值观中大学生不仅是受教育的客体同时也是主体。在新媒体广泛参与性的影响下,应该充分关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整体性作用,时刻关注大学生的主体需求,同时结合新媒体环境下呈现出的特点(依靠个体道德维持秩序、以法律规范作为指导等),利用自我教育的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之中引发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共鸣。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根据大学生接受网络传媒信息的能力,使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成为大学生自觉参与活动的动力,最终促进价值观教育成效的提升。
第三,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与自主参与意识。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群体个性、能力展现提供了平台,不仅有利于学生多样化审视社会,同时还逐渐成为影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新载体。新媒体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海量信息,另一方面凭借其多元化、匿名等特点,为大学生价值观念、思想碰撞等提供了重要阵地。由于大学生们的认知尚未完全成型,其价值观念始终处于重要形成时期,面对社会热点问题与突发事件时,他们的判断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及规范能力都在受到考验。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不仅要提升大学生对信息进行鉴别与处理的能力,同时还要提升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此外,还有助于净化校园网络环境等。所以,高校应该将对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思政教育的工作领域中,积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充分参与到社会交流与沟通中来,在海量信息中有效甄别、整理相关信息,认清社会事件背后存在的价值。
新媒体具有互动性、虚拟性及开放性等特点,这些特征为大学生情感抒发提供了重要渠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表达的情绪都可以在新媒体环境中抒发出来,新媒体时代正悄悄改变着大学生的信息传播与流动方式。当前大学生交往方式已经打破了在空间上的束缚,使其信息交流及情感沟通变得异常便捷,这种情况下要求高校思政教学成为双向互动的过程,将信息反馈看成这一过程中的重中之重[8]。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高校很多部门建立了微博、微信官方平台,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这些官方平台了解校园动态及相关政策,还能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和学校相关部门“互动”,同时学校相关机构也能通过学生的留言掌握当前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展开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最后,利用新媒体变革教学方式,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新媒体时代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慕课”,所谓慕课是指“大规模、开放式的在线课程”,“大规模”是指慕课改变了传统学校的设置,大量学生可以在同一时间对同一门课程进行学习,不管学生的学习背景如何、社会地位如何、收入水平如何,都能申请加入课程学习之中。在慕课教学模式中,将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教学内容整体纳入到在线体验之中,可见与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显然是不同的。慕课教学模式以“学”为主,充分凸显了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冲击着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慕课教师从主讲方式转变成辅导、答疑方式,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更加关注教学、研究教学,他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挪”到科研上,省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学生未来的发展之中提供帮助[9]。
随着慕课的不断推广,人们不仅认识到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新媒体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开始将慕课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引入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去。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慕课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方便,帮助学生不断提升思辨能力,因此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由此可见,将慕课教学模式引入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去,有助于革新教学方式、提升教育效果,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渠道。
总之,新媒体时代中思政教育工作必须解放思想、拓展思维,充分利用新媒体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与功能,促进新媒体正能量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不断推动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新媒体作为新的传播媒体,凭借其美好的发展前景及影响力,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至于应该如何利用好新媒体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1]盛建军,何茂昌.新媒体时代交往实践观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8):56-57.
[2]张婉丽.新媒体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互动模式探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8):94-97.
[3]陈慧棋.“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4(4):120-122.
[4]朱冬梅.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6):22-26.
[5]任福全,王婷.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及对策[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71-74.
[6]李恺,陶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基于微信载体的实证调查[J].广西社会科学,2016(3):203-210.
[7]王冬梅,覃小林.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求知导刊,2016(8):5-6.
[8]王志学.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0):134-135.
[9]张叶丹.“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综述[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4):1-3.
The Cultivation Strategy of College's Socialism Core Values in New Media Era
FANG Yu-zhen
(Department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Hun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Changsha,Hunan 410000,China)
In the new media era,the way of cultiv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making the values a part of their spiritual faith is an important topic that extremely needs intensive discussion.For this reason,new media's effects in such aspects as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core values and guiding self-education are extensively analyzed and discussed here.It is advised to exert the main role of new media to enhance the media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and to promote education effect by taking advantage of new media.
new media era;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cultivation
G641
A
1672-934X(2017)06-0074-05
10.16573/j.cnki.1672-934x.2017.06.013
2017-10-16
方玉珍(1982-),女,福建潜洲人,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