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中职教材处理的艺术

2017-03-22 11:26张兴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课程改革

张兴华

【摘要】教材的处理,就是不断改变或重构教材内容、体例和改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的处理必须坚持课程标准,并与专业培养目标向一致,与企业标准相结合,并基于学情艺术地运用相关技术,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中职教育 课程改革 教材处理 汽车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239-01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需要对教材做出处理以适应学生、企业和专业的需要。但是,究竟该怎样处理教材,处理到什么程度,却让很多老师感到迷惑,觉得无从下手。笔者结合《汽车文化》教学谈几点浅见。

一、中等职业教育处理教材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遵循课程标准。教材处理不是随心所欲的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增加,她始终应当围绕课程标准进行。在解读课程标准的时候,我们需要回答清楚四个问题,即专业培养目标是什么?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本课程的上限(天花板)在哪里?本课程的下线(地板)在哪里?弄明白了这四个问题,我们才知道对教材的再加工应当在围绕什么目标进行和在怎样的区间进行。

(二)把握住教材的知识(技能)体系。这需要回答三个问题:起点在哪里?终点是什么?如何从开始走向结束的?学习《汽车文化》需要学生有文字阅读能力、读图能力,有一定的美学素养,能够进行归纳总结,能够进行语言加工和表达。更高级一定的能力,则还需要收集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和沟通、合作的能力。在知識上,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汽车构造的知识和一定的历史知识。分析了教材的知识与能力体系,再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我们就可以弄清楚教学的起点,教学的终点,知道课程该向哪个方向走,并对如何达标有了基本的思考。

(三)领会编者的意图,将处理结果放到专业背景下考量。我们需要主要关注四个方面:编者编写意图是什么?编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专业培养目标是什么?教材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编者的角度审视所修改、增删的内容,可以保障知识的连贯性、目标的一致性和标准的统一性。《汽车文化》的课程性质和任务,在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编者的意图则是“让学生通过对汽车概述,汽车史话,汽车外形和色彩,著名汽车公司及车标,汽车名人汽车运动,汽车新技术与未来汽车等内容的了解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热爱汽车专业,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汽车专业学习中。”理解编者的意图,就为自己拓展资源,选择资源,投放新的资源打开思路,找到方向。

(四)以生为本,尊重学情。课程改革一定是以学生发展作为改革的前提和关注的重点的,脱离了学情,课程改革就成了无本之木。关注学情,需要回答清楚三个问题。即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如何?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情感怎样?学生的上述情况对学习本课程的影响有哪些?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针对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技能基础的学生,教学的要求、资源的投放、课堂的组织都需要进行适应性的改变。

二、教材处理的方法

(一)要素分析法。就是依据课程标准,与企业行业要求相结合,列举要素点,比照要素点分析教材内容是否做到了一一对应,并以此判断新资源的价值,选择服从标准,符合要求的资源,吐故纳新,增加课程资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金字塔分析法。就是在宏观上(对标课程标准,对标专业培养目标)对教材整体做出分析,把握整体脉络;中观上对标行业企业标准,对各个章节(模块)做出功能和价值判断,掌握内部逻辑关系;微观上具体细分,找到处理的内容和处置点。在教授《汽车文化》第二模块——世界著名汽车公司的时候,结合上一模块得出的汽车工业“根在欧洲,长在美国,变在亚洲”的产业概况,按欧洲著名汽车公司、美国著名汽车公司、日韩著名汽车公司、中国著名汽车公司四个部分对教材进行整合。

(三)合纵连横法。就是运用迁移理论,在教材处理中让别的学科知识何技能为我学科所用,帮助学生构建新的学科知识与能力体系。如教学《汽车文化》第一模块《汽车概述》时,借助学生已经学习汽车构造的基础知识,知道汽车基本构造等内容的优势,进行翻转教学,将课堂交给学生,效果很好。

(四)几种常用的有效的小技巧。

1.重组法:重构知识与能力体系,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内容。

2.换例法:将教材中的事例替换具有时代感、学生感兴趣的事例,提高亲和力,增加学生兴趣。

3.割补法:将陈旧的内容割舍掉,补充新的内容,或者补充完善原教材。

三、教材处理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满足于小修小补,没有综合考量和顶层思考,不敢动大手术。

(二)违背课程标准,能散不能收。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对课程标准把握不足,以为什么材料都可以进入课堂,却忽略了专业目标和课程标准,导致散得太开,收不回来。

(三)对学情研究不足,“收”和“放”都失当,案例超出学生认知,导入课堂的内容太散,学生思维无法聚焦等等。

总之,教材的处理必须要求实求是,遵循课程标准,尊重学情,主动接纳行业企业标准;也需要创新思维,在理解课程价值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为学生学习和综合职业能力提升不断改革创新;也需要讲究方法,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在革新教材内容的同时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贾荣固.教材分析与处理的策略,大连教育学院学报[J],1998-11-15,51-56.

[2]余映潮.教材处理的技巧,语文教学通讯[J],2014-04-15 ,69-71.

[3]王保卫.教材处理三境界,中小学教学研究[J],2012-09-10,20-21.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课程改革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