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元
【摘要】围绕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育有效性的中心目的,紧紧抓住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通过调查研究民办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诉求,总结当前民办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实际,脱离学生的原因所在,探索实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一、研究民办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诉求的意义
1.为破解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的命题提供基础。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程,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特色,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全面成长的任务。但目前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够理想,尤其是生源质量较差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程度不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程的教育效果?首要的在于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民办高校大学生对此门课程的教育诉求。
2.为解决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与学的矛盾提供依据。在当前我国高考录取制度下,学生按照高考分数实现分流,进入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一般为本科或专科批次中分数较低的学生。这是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除了当代大学生的共性,也有这一群体独有的个性。深入研究民办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诉求,为解决授课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提供了依据。教师只有更多的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诉求,才能不断提高备课的针对性,才能讲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才能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找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路径。
二、当前民办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诉求研究现状
目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方法脱离大学生的诉求,立德树人效果不理想,为此,不同的学者和教育者从实证调查、理论探讨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一是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独特性。不少学者通过实证调查研究,总结了民办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独特性,有大量有益成果,但总体来看都是从教育者、旁观者的角度进行观察调查,而极少从主体的诉求方面进行探讨。二是来自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践行者的实践与经验。目前大量的研究来自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的一线人员,他们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大学生的诉求,并总结了不少措施和办法,作用较为显著,但停留在表面,没能形成长效机制,不能跟上快速更新的大学生思想。三是借鉴公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在比较中寻找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独特性,但没有形成民办高校特有的研究方式,没有观察民办高校大学生诉求的特有角度。
总体来看,关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对许多问题的研究尚未全面展开,有些问题还未涉及。没有教育主体的深入了解,就谈不少教育目的和模式的科学设置与实现,加强对民办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诉求研究是进行其他研究的基础。
三、民办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诉求研究内容
1.人生导航诉求。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相对于重点公办高校的学生而言,民办大学的学生群体内心或多或少存在自卑感,对于人生的前途看的更加灰暗,心理有更多的迷茫,但在从人的内心需求而言,但他们同样渴望成功的人生,得到社会的认可。而这种诉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用科学、正确的思想理论来为大学生的人生发展进行符合规律的导向。特别是刚入校门的民办高校大学生,他们刚在人生的一次“大考”中遭遇失败,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人生导航诉求尤为强烈。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满足学生的人生导航诉求,要结合自己的办学目标,学生状况,通过构建思想导航平台、实践导航平台,在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职业规划、个人素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阶梯式的塑造、培养和熏陶, 提升大学生自我认知的水平, 帮助大学生进行人生发展的规划。
2.政治认同诉求。政治认同指的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当代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普遍关注社会政治生活的事件,政治热情较高,政治参与意识强烈,但是相对公办大学的学生,他们掌握的政治理论更加薄弱,对社会政治生活中热点事件的来由主要来自于网络,认识偏颇严重。他们关注国内外大事和社会发展,却对改革开放中的现实问题存在较多的困惑,对社会发展的期望值过高,对改革开放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分析得不够全面。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满足学生的政治认同诉求,要充分考虑民办高校大学生理论基础差,不接受大段理论讲解的特点,多利用典型案例、社会热点事件来说明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
3.道德塑造诉求。面对当今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功利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面临道德矛盾,一方面是用经济规则参与社会,注重权利,用实用尺度衡量效果。一方面是用集体原则参与社会,注重义务,讲求奉献。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不在道德的徘徊中失去立足社会之本,是当代大学生走入社会之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大学生自身的诉求。民办高校一般以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在专业课的教育过程中更多的强调实用性,或多或少的影响学生的道德价值判断,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给予平衡。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满足学生的道德判断诉求,要改变仅给学生灌输道德知识的教育模式,要作好道德实践教学,促进道德践履,通过采取民主对话、主题辩论、心理咨询等方法淡化说教成分,调动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实现道德进步,培养健全人格。
4.法制理念诉求。法制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求公民具备的基本素质,法制社会没有相当的法制理念难以立足社会。由于高考制度的分流,民办高校大学生们法制素质相对较低,普遍存在法律知识薄弱;缺乏学习法律的意识;民主法制知识欠缺,迷信西方民主,片面追求自由,民主參与意识不强,法律运用能力不足,人治思想较浓等问题。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满足大学生法制理念的诉求,要开展大学生民主法制教育要坚持六条原则:民主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方向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民主法制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原则,针对性教育原则,民主法制教学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持续教育原则。
参考文献:
[1]张耀灿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沈壮海著:《思想政治有效性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