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生活原味”和“知识品味”

2017-03-22 08:37薛晓红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35期
关键词:原味研究性品味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并运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解决相关的社会和生活中的问题。”笔者认为课标中的“现实生活背景”“社会和生活中的问题”等表述,其实就是要求高中生物教学要有“生活原味”,而“深入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就是要求教学应揭示“知识品味”。

知识源于生活,知识是有“生活原味”的;知识高于生活,更有其独特的“知识品味”。“生活原味”是直接、具体、感性的;“知识品味”具有间接、抽象、理性的特点。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提炼与升华。因此,教学中如何辩证把握“生活原味”和“知识品味”的关系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实践。

一、用“生活原味”揭示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传统的教学常常注重书本知识,忽视知识的生活意义,甚至为应试而剥离知识与生活的关系。这样的教学看似强化了知识内容,好像“学术味挺浓”,实则使知识教学变得抽象乏味,知识也随之变得僵化和教条。当我们用“生活原味”来阐释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时,生活就会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例如,在开始“DNA的分子结构”这段知识的教学前,笔者先播放了一段央视寻亲栏目“等你来”的视频。视频中主人公艰难曲折、困顿迷茫的寻亲故事,让学生体会了“千里寻亲相认难”的复杂情感……这是“生活原味”。这段视频故事结束于主持人的结论:“经DNA检测,确认他们的父子关系可能性达到99.8%。”显而易见,故事结局的明朗化,有赖于生物学知识和技术的支撑。此时,对“DNA检测为什么能帮助他们父子相认”的疑问自然就成为学生最关注的热点。“生活原味”为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品味”做了良好的铺垫。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生活原味”是知识的意义与价值的最好体现,知识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还原生活真相的过程。对于这一点,我们生物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解读一张肿瘤医院的报告单,可以引导学生走出对癌症的恐惧,进入到对癌细胞膜结构的客观认识之中;把身体发烧的感受融入到对酶活性的认识中去,从而理解最适温度对酶活性的意义;把不能滥用抗生素的警示与自然选择学说相联系,使警示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等等。丰富的生活实例使生物课富于“生活原味”,它能更好地揭示出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知识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

但过多的生活实例也会使高中生物的知识教学难以聚焦,使学生对知识的理性认识不够深入,学科思想方法的提炼会显得不足。人类的生活只是生命科学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生物学原理可以阐释一些生活的实例,但过度的“生活化”可能会使生物课堂教学庸俗化。生物科学与生活更多的是隐性的、内在的联系,高中生物教学更应该引导学生去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品尝“生活原味”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品味”在更多的时候应该浓于“生活原味”。

二、用“知识品味”品析和提炼生活化的学习素材

生物教学中的“知识品味”主要体现在理性分析生命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体现在构建生物学科知识的脉络和体系,体现在运用生物学的思想方法发现和研究生命现象,体现在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方法探究生命活动的规律等等。因此,有“知识品味”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生物学知识的储备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更注重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效调动与应用生物知识,注重学生生物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对生物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富于“知识品味”的生物教学是达成新课程生物教学三维目标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以下一段教学设计就很值得我们体会其中的“知识品味”。这是关于酶的学习内容的一个创新实验。

师:许多生物材料中都有过氧化氢酶。

这句话简单明了,并未表现出浓厚的“知识品味”,只是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生物学结论。但接下来——

师:今天我们尝试用生活中常见的水果香蕉、苹果、梨为实验材料,验证这些果肉中都存在过氧化氢酶。

接着教师取相同质量的三种果肉,分别与相同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并快速置于三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然后用三个传感器与密闭容器相连,以读取密闭容器中氧气浓度的变化数据。实验结果是:三个容器内氧气的浓度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学生自然得出结论:这三种水果材料中都存在过氧化氢酶。

这段教学设计的“知识品味”主要体现为对比实验的设计思想、实验设计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传感器这项物理实验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实验结果与结论的逻辑关系等方面。由此可见,注重“知识品味”的教学不是就知识而教知识,也不单纯以学生知道结论性知识为目的,它更关注学科思想方法的解读,更关注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分析思考、判断推理等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物教学中用“知识品味”品析和提炼生活化学习素材的例子非常多:运用思维导图品析生活中基因突变的实例,用假说演绎法分析某种遗传病的传递特点,用细胞呼吸原理解读健身或减肥的方法等等。高中生物教学常常要求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原味”中凸显“知识品味”,这需要教师有相当的学术修养和洞察生活的能力,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在生活问题和生物学问题之间进行本质的归纳和形式的转换。

三、在研究性学习中体验“生活原味”和“知识品味”的水乳交融

笔者努力追求“生活原味”和“知识品味”的生物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但对于学生更多源于生活的生物学问题,如为什么吃饭后写作业有时会头疼?为什么运动能缓解抑郁情绪?为什么有氧运动更能减肥等等,老师在课堂上却常常因为时间关系不能给予学生细致从容的解答。这些困惑也为笔者提供了良好的创新视角:指导高二生物选修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将研究性学习成果以学生生物学系列讲座的形式介绍给非生物选修班的普通学生。

高二生物选修班的学生相对普通班学生有更多的生物学知识,指导他们为普通班学生做讲座,无疑会激发他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热情。讲什么?怎么讲?这是他们首先遇到的两个问题。笔者的建议有二:一是选题要有“生活原味”,要源于同学们的生活。二是要有“知识品味”,要用生物科学的原理解读生活。讲座语言既要生动有趣,又要科学准确。

为了实现老师提出的第一项要求,学生采取了发放讲座题目征集条的形式,搜集了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再通过筛选汇总,拟定了讲座题目系列,如“舌尖上的生物学”“运动的奥秘”“你想成为学霸吗——高效学习中的生物学原理”“追寻睡梦中的安详”等等,这些选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题目被学习小组分别领取。

学生在研究学习、讨论讲座稿的过程中发现,讲座的“知识品味”是科学讲座必须有的味道,否则讲座就没有说服力。这里的“知识品味”主要体现在讲座内容是否有邏辑性、科学性上,体现在采用的素材是否真实可信上,讲座者的语言既要生动有趣,又要准确规范等方面。

讲座海报一次次地让讲座者激动而忐忑,讲座现场,学生互动热烈而生动。这项系列活动让生物班的学生在学以致用、致用促学的过程中深入体会了“生活原味”与“知识品味”的交融与互动,也让听讲座的同学进一步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用科学解读生活能帮助我们学会更科学地生活。

知识需要回归生活,但我们的教学不能走入过度“生活化”的误区。生活不是知识时髦的外衣,更不应成为知识的误导。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需要辨证地把握“生活原味”和“知识品味”的关系,使生活知识和生物学知识在学生自主构建的知识体系中达到和谐的统一,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感受知识的力量与价值。

(薛晓红,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214031)

责任编辑:宣丽华

猜你喜欢
原味研究性品味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初中原味英语阅读实践探究
初中原味英语阅读实践探究
品味六城:追溯中国的印记
鱼怎么烧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品味中考 提升能力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杰米·奥利弗教你巧煎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