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证券金融市场逐步扩大,资本竞争成为了高端竞争的主要博弈工具。上市公司在一定期间内的盈余信息,体现了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生产经营能力等基本信息。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措施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
在短期内,盈余管理可以改善企业的绩效报告,为上市公司带来收益稳定的口碑,但是这种正面影响只是暂时的或表面上的,任何原因产生的盈余管理都潜在地会扭曲真实的财务报表和影响正常资源配置。盈余管理的后果是使企业的财务信息失去最基本的可靠性,产生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盈余管理歪曲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就会导致投资者错误的决策,最终影响有效的资源配置;适度的盈余管理能够提升企业形象,但不加限制地滥用盈余管理,则会导致管理者决策的机会主义大大增加;债权人在签订借款合同时,要考虑盈余管理存在的可能性,所以盈余管理队债权人做出决策也会产生影响;另外,政府制定会计准则和证券法规时,应权衡在多大程度上,允许企业利用该准则进行盈余管理。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利弊分析
适度的盈余管理有利于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对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程都是有益的。当企业出现财务困境的情况时,运用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走出经营困境,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形象,而且还能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甚至可以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适当的盈余管理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盈余管理就是一种能有效地传递企业内部信息的手段,当公司管理人员认为盈余管理前的财务信息容易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误导,他们就会主动进行盈余管理来调整盈余。
但是,盈余管理也有不容忽视的弊端。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最根本质量特征,如果经营管理层把财务报表上的盈利信息变成数字游戏,导致其披露的会计信息往往缺乏全面性和相关性,给投资者、债权人造成经济损失,误导了会计信息使用者。过度盈余管理一旦被投资者和债权人发现,导致他们对公司的不信任,会破坏公司形象,对公司今后发展非常不利。这种过度盈余管理使得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变成了数字游戏,使得其传达的信息失去了应有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对投资者和债权人产生了误导,继而影响了个体间财富分配、消费生产以及整个社会企业间的资源配置。
二、优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一)企业内部的措施
1.完善公司董事会制度
董事会已经日益成为上市公司组织机构的核心,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起着关键作用。一方面,上市公司应当建立一个独立高效的董事会,完善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制度,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应当扩大独立董事的比例,以强化独立董事的职权行使的可能性,建立独立董事轮换制度,对于独立董事的连任时间作出严格限制,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避免产生情面上和利益上的依赖,有利于加强对现有董事会的监督,形成对经理层和大股东的制衡机制。同时,上市公司还应在董事会下设置若干专业委员会,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深入公司内部,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专业支持,并通过他们实施治理是加强董事会专业性的有效举措,有利于独立董事内部和独立董事与内部董事之间的交流,提高董事会的工作效率。
2.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在现有的制度情况下,上市公司股份过分集中于国家所有,形成股东缺位。股权过分分散,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护。要改变股权结构严重失衡的局面,必须允许国有股、法人股流通,实施上市公司股权的分散化。直接让一部分国有股上市流通,减少国有持股比例,让机构投资者的队伍也同时壮大起来,整合中小投资者分散的资金力量,他们出于对真实会计信息的强烈需求,会自发监督企业管理层的会计行为,形成有监督能力的股东,参与企业的决策,对企业管理层实施有效监督,扼制企业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
(二)企业外部的措施
1.加强审计监督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盛行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注册会计师外部审计监督不力,使得盈余管理范围被人为地扩大,为了对我国企业不当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的外部制约,应当及时完善审计监督制度。完善注册会计师的聘任制度,将上市公司的审计任务统一进行招标,增强事务所保持独立性的可能性;建立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机制,由目前的行政处罚逐步过渡到行政处罚与经济处罚并重,充分利用经济压力迫使注册会计师强化风险意识;推行合伙制或有限合伙制,由外部审计机构提供被审计企业盈余管理的评价报告,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减少企业的盈余管理。
2.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
我国会计准则的内容以及执行过程当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给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空间,因此对有关法规、政策要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加快制订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进一步压缩企业利用会计标准漏洞操纵利润进而误导投资者的空间和余地,提高财务报告的使用价值;减少会计准则制度性失真的现象,从保护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尽量压缩盈余管理的空间,努力使会计信息向更高程度的真实性发展;贯彻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作为首要目标,避免在证券市场发展的现阶段,在监管上给某些问题的出现留下可乘之机,有效地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3.加强道德诚信建设
盈余管理行为与公司管理当局的道德水平及道德评价标准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应该不断深入和加强诚信教育,对经济领域的各个行业都应加强其职业道德建设。建立社会监督与惩戒机制,促使全社会高度重视伦理道德教育,从而使市场经济运行所需要的法治环境得以逐步实现;加强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素质,使其充分认识到盈余管理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危害,从思想上减少盈余操纵的驱动意识;改善会计执业环境,净化社会的整体环境,为改善会计职业环境提供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程小可.公司盈余質量评价与实证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5-60
[2]中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12-116
[3]财政部注会考试办公室.审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236-284
作者简介:
徐天(1993.03-),男,汉族,陕西延安人,西安思源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