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粘性文献综述

2017-03-22 21:50郭玲
商情 2017年1期
关键词:粘性盈余管理层

郭玲

如ABC作业成本法这样的成本体系中,都是假设成本与经济业务活动呈现对称性变化,但Noreen,Soderstrom(1997)发现,实际经济业务活动中企业成本在业务量下降时减少的幅度小于业务量上升时增加的幅度,其呈现出不对称的成本关系。Anderson et al.(2003)表明,当公司收入每增加1%,其公司的销售管理费用(SG&A)就会增加0.55%;当收入每下降1%,其公司的销售管理费用(SG&A)就会下降0.35%,进一步否定传统的成本性态理论,认为成本费用的变化与公司的业务量之间是存在非对称性关系,因此,其借鉴“价格粘性”概念将该现象称之为“成本粘性”。

Banker等学者把成本粘性存在性原因解释概括为资源调整成本、管理者预期决策及代理问题等三个方面。

一、资源调整成本

无论是增加资源还是减少资源,企业都会发生调整成本,并且向下调整资源的成本比向上调整资源的成本高,表现为成本粘性增强。由于调整成本不可直接观察得到,因此学者采用实物资产与劳务资本来衡量。Banker(2013)将OECD的19个国家劳动力保护法作为衡量劳动力调整成本的一个视角,研究表明劳动力保护法越严格的国家,其成本粘性越强;龚启辉(2010)从地区要素市场发育程度研究成本粘性,公司所在地地区要素市场发育水平越高,公司的成本粘性越小。

二、管理者预期决策

管理者预期决策影响管理者对未来所需要资源的预期水平。管理者对未来预期收入持乐观态度,当期收入上升,其更有愿意增加资源;即使当期收入下降,管理层也不会削减持有资源,这样会增加成本粘性或者降低成本反粘性。若持有悲观态度,当期收入下降,管理层会选择大幅度削减资源;收入上升时,其仅增加业务量所需资源,因此则会降低成本粘性或增加反粘性。现有学者从以下角度来度量管理层预期,包括宏观经济形式(GDP增长率);前两期销售收入水平,前期销售收入变化主要反映调整成本的最优化决策结构与管理者对未来销售收入预测的影响两方面;现有学者还从管理者的个性特质进行分析,个人特质差异会影响管理者预期决策。(Daecheon Yang et al.,2015;梁上坤,2015)都从过度自信、狂妄的管理者特征出发,结论都保持一致,即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当管理层对未来需求估计过高时,其就会保留更多的资源,最终会导致公司的费用粘性特征更强。

三、代理问题

当管理者注重个人帝国主义建设时,管理者满足掌控资源最大化。当收入上升时,其借机增加更多资源;当收入下降时,其不会削减资源,因此导致成本粘性增强。如果管理层与公司利益保持一致,那么成本粘性是好粘性的表现;但若管理层是为了个人帝国主义建设,则就会导致坏粘性Alexander Brüggen et al.(2014)研究表明销售管理费用(SG&A)与公司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高管薪酬,结果表明管理层与股东利益是紧密相连,因此产生好的粘性特征,而并非个人帝国主义建设动机解释。从外部治理机制出发研究代理问题与成本粘性关系,无论是高质量的外部审计,还是提供较好的法律制度环境、政治制度环境、市场环境以及信息环境的境外上市,都有助于减少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动机,一定程度上抑制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管理层盈余动机都从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等两个角度出发研究,Kama,I.,and D.Weiss.(2013)为避免亏损或者盈余下降时,或满足分析师预测盈余值,管理层更偏向于大幅度向下调整闲置资源当收入下降时,因此导致成本粘性大幅度下降。江伟(2015)从应计盈余管理角度出发,发现管理层向上调节应计盈余的行为会弱化企业的成本粘性,而向下调节应计盈余的行为会强化企业的成本粘性;在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之后,管理层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有减弱。

随着会计准则逐渐完善,上市公司采用应计盈余管理方式的风险增加,很容易被监管者识别,公司开始亲睐真实盈余管理。围绕真实盈余管理与成本粘性展开研究,进一步帮助探究管理者行为中的“黑箱”。Roychowdhury(2006)首次提出真实盈余管理并建立模型判断企业是否存在真实盈余管理行为。Gunny(2010)发现公司降低研发费用和销售管理费用来调节盈余,使得公司的资产报酬率高于行业调整的平均资产报酬率;并认为实施真实盈余管理可能不是公司的机会主义行为,而是管理层为了提高公司未来业绩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因此,基于再融资需求,一定程度上会对公司近三年的经营业绩进行对应的盈余操纵,一是满足证监会的配股增发条件;二是传递利好的业绩信息,满足自身较高的再融资资金需求。当企业为实现股权再融资的意图时,其可能会对企业内部的产品销售采用赊销、促销的方式进行,使得企业本年度实现较大的盈利,但是其真正會影响企业当年经营活动创造的现金流量;管理者也可以根据经营决策适当调整企业内部的酌量性费用,减少费用支出,实现盈余管理,必然影响企业的成本粘性或者费用粘性。因此需要具体分析管理层更偏好于哪种盈余方式,哪种方式对企业成本(费用粘性)起着重要影响机制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江伟,胡玉明,吕喆.应计盈余管理影响企业的成本粘性吗?[J].财务与会计,2015,(2):83-92

[2]孔玉生,朱乃平,孔庆根.成本粘性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营证据[J].会计研究,2007,(11):58-65

[3]李增福,郑友环,连玉君.股权再融资、盈余管理与上市公司业绩滑坡——基于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方式下的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4):49-56

[4]罗宏,曾永良.外部审计、产权性质与费用粘性[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5(2):63-72

[5]梁上坤.管理者过度自信、债务约束与成本粘性[J].南开管理评论,2015(3):122-131

[6]马永强,张泽南.金融危机冲击、管理者盈余动机与成本费用粘性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3,(6):70-80

[7]梁上坤,陈冬,胡晓莉.外部审计师类型与上市公司费用粘性[J].会计研究,2015(2):79-86,94

[8]孙铮,刘浩.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4,(12):26-34

[9]何丹,黄之荔.产权性质,股权再融资与真实盈余管理[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4(6):52-62

[10]崔学刚,徐金亮.境外上市绑定机制与公司费用粘性[J].会计研究,2013(12):33-39,96

[11]谢获宝,惠丽丽.代理问题、公司治理与企业成本粘性—来自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J].管理评论,2014(12):143-156

[12]龚启辉,刘慧龙,申慧慧.地区要素市场发育、国有控股与成本粘性[J].中国会计评论,2010,(4):431-446

猜你喜欢
粘性盈余管理层
中国建筑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实证分析
中国建筑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实证分析
高管薪酬与上市公司相互影响机制的探究
三方博弈下企业成本粘性驱动性研究
关于审计准则中管理层舞弊的思考
光明乳业管理层激励探索
论管理层收购的立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