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祥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惠农政策的落实,村级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收入渠道单一,优秀基层带头人缺乏等,面对严峻的形势,各地应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发展特色产业”、“合作经济”“乡村旅游”“集体股本”、“盘活资产”等多元化发展途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关键词: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对策
中图分类号: F046.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65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凌源市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抓手,作为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但在集体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对凌源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分析,探索如何进一步发展乡村集体经济。
1 发展现状
目前,凌源市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村达到22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8.7%。其中2~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79个, 10万元以上的41个,村级集体经济取得了一定发展,但距离“有钱办事”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窄。多数村集体原始积累底子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收入来源主要依靠于荒山、荒坡、果园等集体资源发包所获得的收入和财政转移支付补助;村级集体几乎没有叫得响的集体企业;农村集体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例如发展的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典型不多,没有一批成规模的专业乡村建设;村级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大部分村交通、科技、信息、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基础设施落后,农闲时没有一个像样的活动场所;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不强。科技对农村的贡献率低,种植、养殖业都没有形成规模,难以抵御市场风险,造成村民收入增长缓慢;村级集体经济的干部能力不强 。主要表现在村干部文化层次普遍较底,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思路不清、办法不多。
2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几点对策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仅仅依靠原来的老路,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创新发展思路,才能让村级集体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坚持以农村改革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以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为动力,以形成多元稳定的收入为目标、积极探索“发展特色产业”、“合作经济”“乡村旅游”“集体股本”、“盘活资产”等多元化发展途径,形成集体经济增收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的格局,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1 培植农业产业增加收入
发挥凌源设施农业、畜牧业、林果业3大农业主导产业优势,培植蔬菜花卉种植、畜禽养殖、种苗、果品、农产品加工等专业村,兴办一批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示范项目,带动农民发展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把农民增收和集体增利结合起来,注重选树不同基础、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村,集中投放人力、財力、物力,加大培育力度,总结提炼经验,推动形成一批集体经济示范村和明星村,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目前,凌源市已经成功建设刘杖子乡葡萄、宋杖子镇范杖子村甜椒、三道河子镇香菇、牛营子镇郭家店村小冬瓜等一批集体经济专业村,并对发展经验进行全面推广,供各地借鉴,将全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向新高度。
2.2 发展合作经济增加收入
继续深入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扩面提质增效工程,鼓励引导利用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资产、资金,由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等,或以股份合作的形式,与工商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经营,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市场、公司)+农户”等形式,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生产经营服务,以有偿、微利的服务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凌源市宋杖子镇范杖子村通过推行合作经济模式,村党组织先后领办创办了农峰蔬菜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店地王合作社联合社,在合作社带动下,发展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甜椒生产基地,村人均收入2.3万元,村集体年收入实现130万元。
2.3 开发集体资源增加收入
在“四荒”等资源较多的村,结合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低产田改造等农业项目进行合理开发;提高存量资产的利用率,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把农民增收和集体增利结合起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2.4 盘活闲置资产增加收入
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对村办企业厂房设备、闲置校舍院落等资产全面核查,摸清底数, 明晰产权,通过租赁、承包转让经营权、股份合作,盘活闲置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增加集体收入。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租赁、承包等形式,转换经营机制,实现资源商品化。
2.5 兴办专业市场增加收入
有产业基础的地方,可实 行乡(镇街)村合办、村企合办等方式,通过兴建专业市场、集贸市场等,采取使用权入股、出租门市房等形式,提高当 地居民的就业率,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2.6 开展招商引资增加收入
鼓励有丰富资源或区位优势的村,开展招商引资,引进能人、引进项目、引进资金,提供生产经营性服务,增加有偿收益,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2.7 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
对有民俗文化、农业特色的村,通过深入挖掘人文、历史、农业特色产品等资源,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农家乐、采摘园等服务项目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例如凌源市小城子核心区2016中国凌源百合节与凌源市青龙河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热水汤、地母寺、天呈山庄3A级景区资源紧密结合,特别推出“拜祖祈福、生态观光、赏花海、泡温泉、品美食旅游线路一条,效果非常明显,凌源花卉正式形成概念冲击全国人民的视野。“多彩的乡村之旅、难忘的田园情怀”,“大美青龙河、十里葡萄乡”,第三届凌源刘杖子葡萄采摘文化节成功举办,搞葡萄采摘、酿酒体验等活动,吸引来自北京、承德、赤峰、沈阳、锦州等多地的游客络绎不绝,采摘节上葡萄成交量近35万kg,直接经济效益达500万元,效果非常明显,是凌源市打造知名品牌、增加农民、村集体收入的成功典范。
2.8 开辟服务领域增加收入
要在移风易俗和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中,开辟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途径。通过组建红白理事会和民间文艺团体,兴办幼儿园、敬老院等方式,增加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在帮助村民节俭办事、节约费用的同时,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温州、苏南、义乌等地已有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学习,鼓励村民开发实业、兴办三产,村集体在搞好服务的基础上,适当收取费用,实现富民强村。
2.9 创新集体股本增加收入
把各级政府向农村、园区、企业投放的项目、资金和物资,在按照规定管理和使用的前提下,鼓励各地整合各类政策、项目和资金,建立村集体股本,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等市场化的办法和手段,既明确村级组织对涉农项目和资金的监管职能,又合理确定参与项目收益分配的比例,参与收益分配,激活资源要素,增加集体收入。
2.10 探索实践BOT投资方式
树立经营村庄的理念,以企业化方式管理村庄,以企业家思维经营村庄,把土地、劳动力、固定资产作为可配置的资源,采取市场经济手段来经营。借鉴山东寿光探索实践BOT投资方式,由村集体与企业签订合同,授予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允许其带资建设和经营公共事业项目,特许权期满后,将项目无偿移交给村集体,从而增加集体资产。凌源市小刘杖子村党总支书记尹鹏权带领村班子成员大胆创新思路,借鉴“BOT”模式,通过市场手段融资招商,实现村集体和企业合作经营,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
3 发展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选准发展领头雁和管好用好集体资产至关重要。
3.1 加强村干部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班子,特别是要选优配强带头人。采取从本村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合作社负责人等优秀人才中选拔的办法,着力把一批懂经营、善管理、发展集体经济意识强的能人选为村干部。采取市级示范培训、县乡普遍轮训的方式,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培训内容。通过集中培训、相互观摩、外出考察等方式,不断提高村干部适应市场、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建平县小平房村、凌源市范杖子村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坚持把省市专家请进来,为村干部传经验、教方法,共培训2000多人次。鼓励村书记走出去开眼界、拓思路,选派50名村书记赴沈阳农业大学参加农业产业化专题培训,100多名村书记先后到山东寿光、平度等地“取经”,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为本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油助力。
3.2 加强监管,用好集体资金
执行“村财乡代管”办法,配備专职会计,建立收支报账和财务审批等财务管理制度。成立村务监督管理委员会和村民理财小组,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及时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确保村级财务收支状况晒在阳光下,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突出民生福祉,把集体经济收入花在刀刃上,大力改善水利、交通、医疗、教育、村级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和谐美丽宜居新农村建设,推动集体经济走上发展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