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曌
摘 要:我国是茶叶生产大国,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茶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饮用和送礼的主要物品。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茶叶的质量也被大家重视关注起来了。如何在茶叶种植环节有效处理各种病虫害,并且不破坏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产业种植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从茶叶种植环节入手,对可能影响到茶叶质量问题的病虫害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展开措施探究,以保证茶叶的安全质量。
关键词:茶叶种植;质量安全;病虫害;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7.4+3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44
引言
作为茶叶生产大国,茶叶不仅给我国带来了经济收益,茶文化更是我国的一种象征, 因此在茶叶种植环节,一定要采取绿色安全的防治措施,治地治水,净化茶园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茶园是关键,只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科学的农药和肥料使用技术,才能保证茶叶的品质。
1 种植环节中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
1.1 主要的病虫害类型
在茶叶种植环节中,病虫害是最不可避免的,也是最让茶农担忧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虫害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茶叶竟会遭受到巨大毁坏,如尺蠖、茶小绿叶蝉、叶蝉类害虫、黑刺粉虱、茶蚜以及象甲类害虫等,将严重影响到茶叶的质量。从病害的角度来看,茶饼病、茶碳疽病以及茶赤星病等,一旦出现这些病害,将大大减少茶叶的产量甚至导致绝收,让茶农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1.2 农药使用不科学
面对一些病虫害,茶农通常会借助农药来进行预防和补救。而农药残留则成为了影响茶叶质量的一大因素。特别是一些茶农为了最后的产量高,使用违禁农药或者农药剂量过高,造成在茶叶采摘的时候仍有一定的农药残留,乃至有可能严重超标。另外,部分茶农使用的有机肥料不达标,重金属含量过高,长期使用破坏土壤构造,使土壤金属含量过高,进而影响到茶叶的含重金属量;而且一些磷肥中含有过高的氟,土壤中含氟量增高之后,茶叶的氟含量也就难以进行保证了;叶面肥的不科学使用,例如,如果施洒稀土类叶面肥经会导致茶叶里的稀土含量严重超标,严重影响到茶叶的质量安全,除此之外,一些激素类化肥的使用也给茶叶质量带来了隐患。
2 茶叶种植环节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措施
2.1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一种环保的方法。主要是借助病虫的弱势,用它的天敌来进行防治,这种防治措施,既不会破坏茶园的生态环境,还不会危害到人类和牲畜的健康和安全。而且,生物防治措施虽然见效慢,但是时效性长,是当前茶农进行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以下方式可以体现出其防治措施:可以选择在茶园放一些赤眼蜂、蜘蛛、捕食螨以及拍瓢虫等肉食性、寄生性的益虫,做好对害虫天敌的保护,它们作为害虫的天敌,可以很好地防范虫害;在茶园里投放了害虫天敌后,还要采取必要手段来加强对它们的保护,并为它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举例来说, 针对害虫的天敵蜘蛛,可以通过放草把的方式来保护蜘蛛、并在茶园内喷洒活体微生物农药,保护好害虫的天敌,也是防治害虫的一种有效手段。
2.2 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措施,主要分为以下3种:
趋向性诱杀法:茶农和管理人员在了解了害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之后,具有针对性的借助光线、味道以及颜色等来进行诱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诱杀过程中,尽量不要伤害害虫的天敌,这样,在物理诱杀和天敌的生物防治措施下,将会使防治结果事半功倍,更好的达到灭虫目的,保护茶叶的生产。
生物信息素诱杀法:茶农可以借助生物信息素干扰害虫对茶叶的破坏行为,并用诱捕工具来对害虫进行杀灭。
人工诱捕法:一些害虫具有一定的群体性、具有明确的目标性,茶农可以根据这种特点对害虫进行人工捕杀,例如,对于一些假死性附着在茶树上的害虫,可以在地上铺一层塑料,然后晃动茶树,将掉落在塑料膜上的害虫进行收集并杀灭处理。
2.3 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如果在茶叶种植环节中出现茶赤星病、茶饼病、炭疽病等,茶农应该用含0.5%博美度合剂进行大规模的茶园喷洒,将染上这些病害的茶枝进行修剪,并收集出茶园进行集中的烧毁,要科学合理的对茶园进行水肥和有机肥的施洒,增加茶树的营养,从而提高其抵抗性,减少产生病虫害的概率;如果茶园中出现虫害,一定要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针对受灾茶树进行防治,最好使用BT、苦参碱等生物药剂进行治疗,将虫害扼杀在摇篮之中,更好的保证茶园的安全生产。
3 结束语
茶叶的质量安全离不开生产,其种植环节是保证茶叶质量的基础和关键,要把好生产质量观,就要在种植环节多下功夫。特别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不能盲目借助化学农药来进行防治,应该坚持绿色环保的种植理念,才能在保障茶农经济收益的同时,确保茶叶质量的安全,给予消费者最安全、健康的高品质享受。
参考文献
[1]韩文炎,鲁成银,刘新.我国茶叶在种植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4(02):12-15.
[2]刘明勋.茶叶在种植环节的质量安全及对策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6(20):115.
[3]沈佐民.中国茶叶质量安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56-60.
[4]周歧波,张彩云,何素芳,韦好壮,罗志达,万崇宋.中国茶叶质量安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