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婷婷
有幸在一个细雨绵绵的夜看到《情书》,在100分钟的时间里目睹了两个主角的一生,虽有打磨不精的遗憾,但依旧见到了它初绽的光芒。《情书》是一出让人发笑的“悲剧”,用跨越40年的“年代戏”讲了一个“爱情故事”,是“本土原创”与“特邀导演”的结晶。在这些标签之外,“真挚动人”是我最初最大的感受。它给出了一个在漫长而曲折的人生中互相慰藉的爱情范本,而“动人”的功劳更多地应归于成熟优秀导演的匠心独运与表演者的精准诠释。
“信件”串联的断裂式爱情
《情书》里两位主角,从年少相识到相隔天涯,直至生离变死别,唯一联系着彼此的便是那一封封“信”。或许,依托信件完成的情感交流会使文本显得格外重要,而优美的文字本身就拥有打动人的力量。这就不得不提到,美国剧作家艾伯格于1989年创作的《爱情书简》,该剧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常演不衰,由此衍生出的经典故事模式也被融入到了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背景中,例如以台湾现代背景创作的《收信快乐》。然而,此次在上海首演的《情书》并非改编之作,而是一部极具中国特色的原创作品,虽然该剧也由“信件”这一线索串联,但载体经历了小纸条、书信到电子邮件的改变,而剧中的情书并非只是情人的甜言蜜语,更着眼于大文化、大时代背景下一对牵挂之人的互诉衷肠。
选择信件内容作为线索,是为了让观众可以通过这些遥远的“对话”直接地了解主角的经历、某时的心情,并且使亲密对话和深情独白的共存十分自然。但同时这也带来了先天不足,信件往来只是某个节点的书写,成了人生经历的阶段性回顾,因此信件必须承担起弥补空白与推动情节的功能,而这对编剧形成台词上的巨大挑战。
长久的通信而不见面的故事模式在文艺作品中也能找到,《查林十字街84号》中,远隔重洋的作家与书商在通信中成为精神至交,却一生没有得到见面的机会。话剧《情书》是两个爱人间的缱绻倾诉,他们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分离,有过短暂的交集却终是以悲剧收场。爱一次次冲出又被拉回,悲伤一次次欲涌又被咽下,这是一个关于“克制与失去”的故事。该剧选择了悲剧结尾,主创并没有迎合大众对大团圆的希望,直面现实的取舍让故事更为真挚动人。
《情书》的编剧是尚冬、张越与身兼制作人的王可然,剧中台词既不失口语的自然又常有诗意的充盈。他们通过在回忆中搜寻特定年代的流行文化与热点事件来串联起两位主角的一生,如开场时语带“毛主席”、“9·11事件”与汶川大地震等等。然而,如何让那些与地域、时代有关的流行文化与热点事件不生硬地出场,这是编剧必须考虑的问题,否则就会在本土化与年代感的表达中有被评价为“元素拼贴”的隐忧。
在这一点上该剧值得肯定,它超越了简单的元素拼贴,向着写人作努力,试图表现出人在历史遽变下的无可奈何与无所适从。譬如女主角在改革开放后的遽變期、在新与旧的混乱中成为了牺牲品,被扣“流氓罪”的她经受了影响一生的转折,这或许只是社会变迁中对个体的一瞥,却比许多描述那个时期的文字都有力。在此,想提及《情书》中的一处妙笔,希望在后续打磨中能看到更多。剧中,1985年左右,女主角的一位导演朋友因为艾滋病去世,在与男主角交流时编剧借用了伍迪·艾伦关于爱与性的观点,既表达了身处美国的女主接触着不同的文化(当年伍迪·艾伦名作《开罗紫玫瑰》上映),又用了伍迪·艾伦的惯用表达做伏笔——“我们常犯的错误来源于性的诱惑。”
舞台装置的功用与隐喻
《情书》导演尤里·伊万诺维奇·耶列明是俄罗斯国宝级导演,他用功力深厚的导演手法让演出新颖而动人。
该剧的亮点在于舞台装置的隐喻性表达。导演将中文字“情”与英文单词“letters”拆开成可移动单元,它们既是功能性道具,又形成简洁的舞美呈现。当年少的两人第一次离别时,原本在舞台后方横置的道具“情”字的拆解体被纵放,男女主角在故事里、舞台上同时被分隔。从这一明显变化开始,情字道具在时间线索中不断变换位置,整体造型的不同“说”出不同的话,对它们复原的期待呼应着观众对两人情感走向的期待,而最后文字的圆满似乎是给了悲剧情感一个遥远的宽慰。
舞台装置的隐喻性表达使道具开口说了话,丰富着戏剧内涵。头顶高悬的清冷月亮照着身在他乡的女主角,与台词中重复出现的意象“海、帆、异地、故乡”一起,拓宽了“情”之一字的指向。舞台正后方的模糊镜面构成信件内涵的二次表达,指涉不同于现实生活的内心情感,当最后反射出朦胧光点,似星光闪耀雾霭茫茫的海面……莱蒙托夫那首被反复提及的《帆》与舞台装置形成互文,诗中的孤独、漂泊、思乡之情跃然眼前。
导演在舞台节奏的把控上体现出了大导的风范,自然流畅的节奏使大量的台词也不显得枯燥。演员与道具的移动产生了流动性,原本私密的信件内容如音乐般游走在整个舞台空间,赋予了戏剧更柔和的面貌。不得不提,首演前演员仅有8天的排练,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达到如此演出效果,已是难能可贵。
走出剧院后,细雨依旧如丝。倘若真要一个人去面对黑暗未知的路途未免过于清苦,于孤航旅程有一收拢心声并馈还温暖的人实在是幸运。但若没有得到这样的牵挂,看一个这样的故事也是一份慰藉。我们需要走下去的力量,一封“情书”,或者一出“动人”的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