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福,刘 军,朱美玲
(1.新疆水利科技推广总站,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
新疆干旱缺水,具有典型的“绿洲生态、灌溉农业”的特征,政府部门自1980年以来,不断加大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投入资金。新疆农业高效节水建设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低压管道灌和喷微灌为主的初步探索阶段;第二阶段,以滴灌技术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以提质增效为主的升级转型阶段。从全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利用情况来看,整体利用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低利用或闲置区域集中在南疆地区,并且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因此,探究制约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长效利用的重要因素显得十分必要。
节灌技术采用水平与当地的推广环境密切相关。推广环境是指在既定时空范围内影响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利用的各种影响因素的统称。这个综合体可分为技术软环境和技术硬环境两大类型,前人研究一般归结为政策环境、服务因素、社会环境、组织因素、经济环境、基础设施、自然环境和农户因素等[1-11],详见表1。
表1 节灌技术推广应用影响因素集合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农户节水行为决策影响因素文献汇总整理。
软环境包含技术因素、组织因素、社会环境、服务因素和政策因素五方面内容,具体是指:其一,技术特征。它包括技术设施设备质量、与当地适宜性、技术正常运行配套的井泵房等地面设施和地下输水管网以及配套农艺、园艺技术集成体系等内容,反映技术自身特征对节灌技术使用的影响;其二,组织因素。它包括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或用水协会等内容,反映经营环境对节灌技术采用的影响;其三,社会因素。它包括农户贷款条件、获取金融信息、技术服务信息等内容,反映社会环境对节灌技术采用的影响;其四,服务因素。它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用水者协会和农业节水服务公司等组织向农户提供节灌技术运行管理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次数、服务费用标准等内容,反映服务流通环境对节灌技术使用的影响;其五,政策因素。它包括政府部门财政补助补贴、改革农业水价、实施农业水权交易补偿、农户培训次数和质量、水资源配置和供配水制度等内容,反映政策环境对节灌技术采用的影响。
硬环境包含耕地、水量等自然因素、农户禀赋特征因素、经济因素和农业水利配套基础设施四方面因素,具体是指:其一,自然因素。它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特征、耕地规模、土地质量、水源条件、缺水程度等内容,反映自然环境对节灌技术使用的影响;其二,农户因素。它包括农户民族、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村干部或示范户等身份特征内容,反映农户特征对节灌技术使用的影响;其三,经济因素。它包括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家庭劳动力数量、非农兼业水平和农户种植偏好等内容,反映济南公交环境对节灌技术使用的影响;其四,基础设施。他包括节灌技术采用区域的交通便利性、电力电网铺设是否到位、引水渠道等基础设施是否完备等内容,反映配套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对节灌技术使用的影响。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疆农业高效节水推广工作的实践,从农户特征、要素禀赋、技术应用、政策制度四方面系统、全面选择影响新疆农业高效节灌技术利用的因素集合。具体包括:一是农户特征因素。选择民族、兼业程度和节水投资占家庭年收入比重三个具体因素,实地调查显示少数民族农户、兼业程度越高的农户、节水投资占家庭收入比例越高的农户对节灌技术接受程度较低,越不利于节灌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是要素禀赋。选取水资源稀缺程度和土地经营规模两个具体因素,前人研究表明,水资源越稀缺的地区越容易采纳节灌技术,土地面积规模越小,土地分散且细碎化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越制约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三是技术应用因素。具体选择运行管护模式是否健全、是否有运行管护资金、是否有配套技术体系和推广方式四个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节灌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四是政策制度。选取补贴标准占节水投资比重、水价征收标准和农户培训3个具体因素。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不难看出,补贴标准占节水投资比重越高、实施农业水价改革措施以及提高农户节水技能培训效果,有利于激励农户采用节灌技术。
表2 新疆节灌技术长效利用影响因素集合
农户采用节灌技术行为决策不是受单一因素的影响,而且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结果的表现。从农户行为角度,探究农户节水采用行为影响因素具体包括哪些方面,这些方面对农户行为的影响机理又是如何,对推动农业节灌技术的长效利用是十分必要的。
农业高效节灌技术的长效利用也不是一步到位的,也是个动态过程。农户特征、要素禀赋、技术应用、政策制度这四方面因素影响农户对节灌技术的选择意愿,进而作用于农户节水响应行为的决策,这也是农户节水采用行为的第一阶段。另外,节灌技术经农户使用后,若农户没有了持续利用的意向,则很大程度上是在使用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负向作用导致节灌技术难以发挥预期的效应、难以达到农户预期效果,进而引致农户持续响应行为发生根本改变。以农户节水采用行为周期为界限,划分为两个阶段,继而分析各个影响因素与农业节水行为的关系如何?因此,本文提出一个“初次采用意向----初次采用----持续采用意向----持续采用”的农户节水行为动态过程的研究框架,来阐明各个影响因素与农户节水行为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农户对节灌技术采用行为的动态过程框架
假定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在节水投资方面会追求利润最大化。农户采用农业高效节灌技术的理性行为可以用边际分析法来解释。如图2所示,曲线AB表示节水农户农业生产函数,其数学模型的表达式为Y=f(L、K);K代表节水农户的种植、节水固定投资和节水设备运行费用等总投入,Y代表节水农户的田间产出收益。当农户采用农业高效节灌技术时新增投入ΔK,随之就会产生新增收益为ΔY,则成本收益率为ΔY/ΔK。当ΔY/ΔK>1时,即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农户增收,倾向于采用高效节灌技术;当ΔY/ΔK=1时,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农户获取最大利润,也倾向于采用高效节灌技术;当ΔY/ΔK<1时,即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农户亏损,不倾向于采用高效节灌技术。
图2 农户采用农业高效节灌技术行为的边际分析图
农业高效节灌技术的选择是建立在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基础之上的。在新疆农业高效节灌技术的持续利用率还有待提高,什么因素影响了农户节灌技术采用行为的决策?在决策模型中引入农户预期收益的各个因素,则其经济条件约束为:
π=maxR{z(xi),f(xi),G}-C-R常规
(1)
式中:π表示农户采用农业高效节灌技术的预期净收益,当预期净收益不小于0时,农户倾向于采用农业高效节灌技术;R表示农户采用农业高效节灌技术的预期收益;z(x)表示农户采用农业高效节灌技术的正向影响因子;f(x)表示农户采用农业高效节灌技术的负向影响因子;G表示政府出台的相应政策、制度、措施等激励因素。
综上所述,农户采用农业高效节灌技术的预期收益R不小于0的前提条件是z(xi)+f(xi)>0,且G>0。z(xi)+f(xi)>0表明总体上影响因子对农业节灌技术采用行为有正向作用,促使农户获得预期收益;G>0表示政府激励对农户节灌技术采用行为有正向作用。影响农业采用农业高效节灌技术的因素既有农户特征等内部因素,也有要素禀赋、政策制度等外部因素,农户节灌技术采用行为决策取决于这些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
农户行为模型常用回归分析法,一般有Tobit、Probit和Logistic回归模型。回归分析是一种研究因变量与自变量相关关系的分析方法,是解释农户行为决策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内在机理的有效手段。
农户采用农业高效节灌技术决策行为分析,是一个二分变量分析,即农户对农业高效节灌技术采用或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适用于因变量为二分变量的回归分析,是分析农户采用农业高效节灌技术决策行为的理想模型,故选取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节灌技术采用行为的决策机理进行分析[12-14]。Logistic概率函数的表达式为:
P=exp(Y)/[1+ exp(Y)]
(2)
(3)
则Logistic模型拟合回归方程式为:
(4)
式中:Pi表示第i个农户采用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概率;Yi表示第i个农户是否采用农业高效节灌技术,当Yi=1时表示第i个农户采用农业高效节灌技术,当Yi=0时表示第i个农户不采用农业高效节灌技术;xi表示第i个影响农户采用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因素;β0表示拟合回归方程的回归常数项;βi表示拟合回归方程中的待估计参数,亦为第i个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
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新疆各地州对农业高效节灌技术利用的实际,从农户特征、要素禀赋、应用管理和政策制度四大方面选择了12个具体的影响农业高效节灌技术利用的因素,作为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的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含义与赋值详见表3。
文中使用极大似然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和检验。回归结果得出:回归方程Hosmer和 Lemeshow检验的似然卡方的观测值为21.320,自由度为12,sig.为0.003<0.05,说明模型中回归系数并不会同时为零,解释变量xi与被解释变量Y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数似然值为197.595,Cox & SnellRSquare=0.497,NagelkerkeRSquare=0.703,说明此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通过错判矩阵百分比校正值可知,该回归模型预测正确率为88.8%,可以良好地解释问题,详见表4。具体分析如下:
表3 模型变量选取与解释
(1)农户特征的影响。农户族别在1%水平下显著,且有正向影响,这与新疆北疆地区汉族比重较高、经济水平较优、节水发展较先进,南疆地区民族比例较高、经济水平较差和节水发展较落后的实际相符;农业节水投资占家庭年收入比重在5%水平下显著,且有负向影响,这说明节水投资尤其是节水设施初始投资占家庭年收入比重高低决定农户是否采用节灌技术,节水投资占家庭年收入比重越高,则对农户资金流动性约束越强,农户承担的经营风险越高,农户就越不愿意采用节灌技术。
(2)要素禀赋的影响。水资源稀缺程度在1%水平下显著,且有正向影响。新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水资源相对匮乏,对农户采用节灌技术有着显著影响。70%以上的受访农户属于水资源相对稀缺的地区,如资源型缺水的哈密、鄯善和巴州等调查点,这类水资源紧缺的调查点不仅是新疆节水推广集中度高的地区,而且农户对节灌技术的使用率较高;土地经营规模在1%水平下显著,且有正向影响,这与新疆实际相符,北疆地区土地流转较为顺畅,土地经营规模超过1 hm2/人占70%以上,土地细碎化程度较低,农户对节灌技术的采用率较高,而南疆地区的土地经营规模基本在0.13 hm2/人,土地细碎化程度高,土地流转程度较低,农户对节灌技术的采用率不足50%。
(3)应用管理的影响。运行管护模式是否健全在10%水平下显著,且有正向影响,节灌技术的运行管护模式越完善,节灌技术的有效利用率越高,带来的经济收益越高,农户的满意度越高,因此应根据各地区实际,健全和完善节灌技术的运行管护模式,提高节灌技术的有效利用水平;是否有运行管护资金在10%水平下显著,且有正向影响,节灌技术管护资金充裕与否,直接影响节灌技术的正常运行,管护资金越到位,越有利于维持节灌技术的运行管理、及时解决节灌技术日常故障。
(4)政策制度的影响。水价征收标准在5%水平下显著,且有负向影响,政府实施农业灌溉定额管理,对超出灌溉定额的征收阶梯水价,并允许水量交易,为农户带来水量交易后的节水收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户采用节灌技术积极性的提高,这些政策制度在玛纳斯县和呼图壁县军塘湖流域实施后,农户对农业节灌技术的采用率达到95%以上;补贴标准占节水投资比重和农户培训对农业采用节灌技术影响不显著。
表4 Logistic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结果一览表
注:*、**、***分别表示回归系数在10%、5%、1%水平下显著。
(1)本文在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重新利用重要因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农户特征、要素禀赋、技术应用、政策制度四方面选择制约其长效利用的因素,结果表明:民族、水资源稀缺程度、土地经营规模、运行管护模式是否健全、是否有运行管护资金对农户采用农业高效节灌技术的行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兼业程度、节水投资占家庭年收入比重和水价征收标准对农户采用农业高效节灌技术的行为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2)针对制约新疆农业高效节灌技术长效利用的关键性因素,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业高效节水设施管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农业节灌系统运行管理机制,健全农业节水激励约束机制,从体制机制上破解新疆农业高效用水难题。
[1] 刘 宇,黄季焜,王金霞,ScottRozelle.影响农业节水技术采用的决定因素----基于中国10个省的实证研究[J].节水灌溉,2009,(10):1-5.
[2] 王 昱,赵廷红,李 波,范兴业.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黑河中游地区为例[J].节水灌溉,2012,(11):50-54.
[3] 高 雷. 农户采纳行为影响内外部因素分析----基于新疆石河子地区膜下滴灌节水技术采纳研究[J]. 农村经济,2010,(5):84-88.
[4] 刘持博,韩晓燕,吕杰. 半干旱地区农民采纳节水灌溉技术意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34个农户为例[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4,16(3):257-261.
[5] 国 亮,侯军歧. 农户禀赋影响节水灌溉技术普及的实证分析----以陕西为例[J]. 开发研究,2011,(1):79-81.
[6] 韩青,袁学国. 参与式灌溉管理对农户用水行为的影响[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4):126-131.
[7] 孙 伟,孟 军. 农业节水与农户行为的互动框架:影响因素及模式分析[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2-96.
[8] 李名威,尉京红. 农户对经营性节水灌溉项目的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北省2类地区农户的调查[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5,(2):64-69.
[9] 韩一军,李 雪,付文阁. 麦农采用农业节水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北方干旱缺水地区的调查[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62-69,133.
[10] 赵文杰,丁凡琳. 农业女性化对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影响研究----基于甘肃省W市的实地调查[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5,(9):103-105,110.
[11] 李 洪,宫兆宁,赵文吉,等.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北京市水库湿地演变驱动力分析[J]. 地理学报,2012,(3):357-367.
[12] 李楠楠,李同昇,于正松,等. 基于Logistic-ISM模型的农户采用新技术影响因素----以甘肃省定西市马铃薯种植技术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2014,(4):542-551.
[13] 谢花林,李 波.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J]. 地理研究,2008,(2):29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