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FA荒漠土地滴灌项目综合效果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
----以新疆温宿滴灌生态园项目为例

2017-03-21 00:45王成福朱美玲马永胜
节水灌溉 2017年5期
关键词:生态园新疆评价

王成福,朱美玲,邓 浩,刘 欢 ,马永胜

(1.新疆水利科技推广总站,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 3.新疆温宿县林业局,新疆 温宿 843100;4.新疆温宿县水利局,新疆 温宿 843100)

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大,根据中国国家林业局《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土地沙化监测》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荒漠化土地面积26 116 万hm2,沙化土地面积17 212 万hm2,2项面积合计占到国土面积的45.13%。新疆是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风沙危害最严重的省区,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国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积的2/3。根据新疆自治区林业厅2016年11月公布的《新疆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2014年12月底新疆荒漠土地面积为10 706 万hm2,占全疆国土面积64 %,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89个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治理对于全国具有重要意义。

温宿滴灌生态园不仅是新疆在塔里木盆地温宿县荒漠土地上建成的一个生态修复工程,而且也是新疆农业高新节水灌溉技术与生态建设和林果业发展相结合的成功项目,创造了荒漠土地生态经济林发展模式,对新疆乃至全国生态环境改善、荒漠化土地防治都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1 温宿滴灌生态园项目简介

温宿县地处阿克苏河上游,位于天山中段(托木尔峰)南坡,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距离阿克苏市4 km,温宿生态园项目位于温宿县城正北戈壁荒滩上,是天山山脉前山带的退化草场和荒漠,这里曾经是阿克苏市和温宿县每年沙尘暴的发源地。滴灌生态园工程建设是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积极推进的一个项目。早在2005年温宿县委政府决定兴建防风治沙的生态林,随着阿克苏市三北工程柯柯牙绿化四期工程2006年正式启动,温宿县滴灌生态园列入其规划中,生态园占柯柯牙绿化四期工程规划面积的2/3,成为柯柯牙绿化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设期2006-2010年,实际植树造林面积7 247 hm2(折合10.87 万亩,在当地号称10 万亩生态园)。生态园建成配套完善的灌溉工程和节水灌溉系统,经济林采取滴灌技术、高标准果园建设和集中管理相结合的集约化模式。

2 荒漠土地滴灌项目综合效果评价体系设计

2.1 评价体系设计LFA原理

评价指标设计依据的原理是逻辑结构分析法的结构层次体系,逻辑框架法(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 ,LFA)。逻辑框架法是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在1970年开发并使用的一种评价体系构架,其基本原理是根据事物层次间的因果逻辑关系,投入/措施-产出/结果-作用/效果,即“如果”提供了某种条件,“那么”就会产生某种结果。将评价对象分解成4个层次,每个层次给出验证指标,并配合验证方法和重要外部条件,称作逻辑框架分析模式,见表1。

表1 LFA框架法基本原理的分析模式

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LFA框架法基本原理的分析模式,以目标/影响、目的/作用、产出/结果和投入/措施为评价层次,结合温宿滴灌生态园项目实际情况,构架评价准则层(类指标)和具体验证指标。同时,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中遵循以下原则:第1,指标体现区域性效益原则,突出项目在区域效果上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2,指标科学性原则,每一个指标要反映项目效益和效果的本质特征。第3,指标数据易于收集原则,能从统计年鉴、业务记录和典型调查中得到基础数据。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表2 荒漠土地滴灌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3 新疆温宿滴灌生态园项目效果评价与分析

3.1 验证方法与指标计算

验证方法采取文献查阅法和实地调查法相结合,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计算整理,指标计算结果汇总列入表3。

3.2 建设目标评价分析

温宿滴灌生态园项目目标之一,在干旱缺水的戈壁荒漠种植防护林,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目标之二,在改善生态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收入。从近年的实施效果看,生态林建成后,有效地改善了温宿县生态环境,风沙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园不仅完成了改善生态的首要目标,而且也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全面改善温宿县和阿克苏市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项目目标完成程度100%,项目的成功度为最高级。

3.3 实现目标的主要条件分析

条件1:开发模式与机构能力评价分析。2006年温宿县成立红沙漠生态园林开发有限公司,这个机构是国有独资企业(温宿县财政出资50万元于2005年注册成立的公司),是生态园建设与运营管理的具体实施单位,按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履行职责,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条件2:运营模式评价分析。生态园经营模式采取集团化和公司化运营方式。温宿7 247 hm2生态园建成后,由4家公司经营(见表4),经营组织化程度高,具有按照“生产车间化、管理标准化、技术统一化,加工销售一体化”方式,实行集约化经营管理优势。

表3 温宿荒漠土地滴灌生态园项目评价指标计算结果

注:资料来源根据温宿县业务主管部门和入户调查整理计算。

表4 温宿滴灌生态园经营公司规模与模式

注:资料来源根据温宿县业务主管部门提供资料整理。

条件3:资金投入评价分析。创新建设融资模式,确定了政府投资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方式,采取“政府投资+企业招商引资”的融资建设开发模式,保障了建设期大量资金投入,为滴灌及配套工程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见表5。

表5 温宿滴灌生态园工程建设投资来源

注:资料来源根据温宿县业务主管部门提供资料整理。

条件4:综合措施评价分析。根据对项目区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措施与建设内容能有效地发挥当地的优势条件,克服制约因素的不利影响,见表6。

表6 温宿滴灌生态园建设条件与措施

注:资料来源根据温宿县2015年统计年鉴,温宿县业务主管部门提供资料整理。

3.4 项目产出结果评价分析

项目产出包括工程建设和植树造林,它们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是滴灌生态园项目能取得生态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的保障。

产出结果1:生态园工程建设包括水利工程与配套、平地道路与电力工程(见表7)。通过这2项工程建设保证了生态园灌溉输水系统配套和完善,蓄水池的功能主要是收集储藏冬季农闲水,每年6月中下旬为洪水期,蓄水池可以将储藏的洪水用于灌溉用水,直到下一年6月份。由于中间会出现10~20 d的水资源空档期,配有备用井,满足缺水期的供水要求。

产出结果2:植树造林。植树是项目建设的核心内容,全部由政府资金投入建设,见表8。为了保证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以种植经济林为主,红枣品种选择灰枣和骏枣,核桃品种选择温185和新2,这2个品种是阿克苏地区主推的优良品种,建园栽培模式选用矮化密植方式。其中经济林面积6 500 hm2,占比重89.7%;防护林747 hm2,占比重10.3%,经济林在3~5 a进入挂果期。

表7 温宿滴灌生态园工程建设项目

注:资料来源根据温宿县业务主管部门提供资料整理。

表8 温宿滴灌生态园造林项目

注:资料来源根据温宿县业务主管部门提供资料整理。

3.5 项目的综合效果评价分析

3.5.1 区域生态环境效益

温宿滴灌生态园位于温宿县城正北戈壁荒漠土地上,从温宿西北角到阿克苏东北角绵延几十公里,园区东西长11 km,南北宽9 km,总面积9 900 hm2,目前已建成东西长11 km、南北宽约9 km的森林果园和大漠屏障。经过合理开发使得戈壁荒原变成了绿洲,改善了项目所在的区域生态环境,在防风固沙、降低污染、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和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阿克苏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成为我国西北五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根据阿克苏地区林业局的数据显示(见表3),项目建成后每年减少土壤流失量14.4 t,年沙尘暴次数减少1.8次,降水量增加6.1~18.0 mm,空气湿度提高17.5%。绿洲森林覆盖面积得到增加,按照县域辖区国土总面积142 万hm2,生态园林地面积7 247 hm2计算,森林覆盖率增加了0.49%。

3.5.2 区域林业经济效益

该项目带动了林果业发展,成为阿克苏地区特色果品节水灌溉标准化示范基地,进入良性循环,随着经济林挂果面积逐年增加,工程的经济效益日益凸现。实现建园年后形成林果业优质红枣和核桃生产基地6 500 hm2,红枣2 500 hm2,核桃4 000 hm2,根据调查计算(见表3),5 a核桃地产量为1 200 kg/hm2,8 a核桃地产量3 900 kg/ hm2,售价20~30 元/kg;3 a红枣地产量6 000 kg/ hm2,5 a红枣地产量9 000~12 000 kg/ hm2,售价8~15 元/kg。正常生产年份生态园内红枣和核桃年产值可达到5 亿元,按照初始投资计算,投资产值效果系数2.4,生态园经济林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3.5.3 区域社会效益

第1,为社会提供林果商品效益。生态园进入正常生产期,年产红枣3 000 万kg、核桃1 560 万kg,向疆内外市场供应。

第2,吸收劳动力就业效益,按照每1.67 hm2地田间管理人员1名长期工和1名短期临工配置,共需要田间作业劳动力人数8 000 人,管理人员约2 000 人,每年能吸收10 000 人就业(见表3)。在吸收劳动了就业同时,农民在果园打工,获得工资性收入,根据对一个果园大户调查,经营果园面积20 hm2,果园雇用农民工从事田间管理工作,常年工月收入3 000~3 500 元,季节性临时工日收入500~600 元,2015年支付常年工的工资18 万元,临时工费用9 万元。

第3,扶贫效益,柯柯牙镇拱拜孜村牧民异地扶贫项目在7 247 hm2生态园落地,2014年拱拜孜村成立,塔格拉克牧场牧业队牧民从牧区搬迁定居,生态园安置搬迁户784户(见表3),拱拜孜村建设核桃园433 hm2,解决定居牧民生产安置问题。果园建成后以无偿的方式平均分配给定居户,每户分得核桃园地0.5 hm2(折合8 亩),同时由政府扶贫项目资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抗震安居资金和村村通道路交通工程资金等捆绑用于建设的资金,在定居点上为搬迁牧民新建住房784套,每户1套。

第4,农业科技示范园效益。2016年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新疆温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同年5月26日挂牌,温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涵盖农副产品加工区、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柯柯牙管理区、托甫汗管理区和7 247 hm2生态园林果高效种植示范区。

第5,带动旅游业发展。①生态园观光。生态园现在已经初步形成集防护、休闲、农家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新成立了柯柯牙镇,位于阿克苏市去往第44处自然遗产提名地天山托木尔峰的必经之地,滴灌生态园成为游客和旅游公司选择旅游线路的一个景点,生态园内蓄水池项目作为旅游景观的开发已经提上日程。②农民家庭旅游接待。根据一个农民家庭的调查,创办了家乐农庄,是柯柯牙第1家农家乐,家乐农庄有1.333 hm2草莓园,1909年建园,年产草莓60 t,收入40 万元,经营农家乐年收入超过50 万元。

3.5.4 水资源高效利用效益

滴灌温宿7 247 hm2生态园建设项目,依靠农业高新灌溉技术支撑,有力地证明了滴灌技术具有将戈壁荒漠土地变成绿洲的生产力。生态园由于采取管道输水和高频率滴灌,灌溉用水损失率极低,实现了农业高效用水。滴灌生态园自压滴灌4 000 hm2,低压管道灌1 333.3 hm2,加压管道 灌1333.3hm2。根据表3数据统计显示,果园平均每公顷灌溉用水7800m3,比地面灌溉10500m3/hm2,节水率达到42.6%;核桃每公顷滴灌量8400m3,红枣每公顷滴灌量6750m3,单方水产量红枣1.8kg/m3,核桃0.46kg/m3。

4 结 论

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是新疆南疆林果业的优势产区和重点产区,是新疆推广滴灌技术的重点区域,果树滴灌技术是温宿县重点推广的滴灌技术。温宿滴灌生态园滴灌项目以生态防护林工程项目为平台,扎实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效地构建了配套完善的滴管工程系统,并以集中化管理模式为实现方式,显现出了水资源高效利用、林果业增效、生态环境良好和社会效益显著4个方面的效果。温宿7 247 hm2生态园建设吸收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建设模式,为我国荒漠土地治理项目提供借鉴,为干旱区荒漠戈壁土地利用方式提供一个典型。

[1] 朱美玲,刘 军.西北干旱区农业高效节水区域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节水灌溉,2016,(2).

[2] 牛 月,成一雄,景 浩,等. 山西省节水灌溉项目监测评价体系研究[J].人民黄河,2015,(7):145-148.

[3] 贺 诚.农业节水技术区域效益评价方法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5.

[4] 李继业.不断创新建设管理模式着力打造现代新型灌区[J].节水灌溉,2016,(6):97-99.

[5] 楼豫红.区域节水灌溉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生态园新疆评价
当周生态园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中德生态园的“活力”示范
阿尔乡沙漠生态园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新疆多怪
生态园项目投资建设管理研究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