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芳华
一、关于新入园幼儿就餐情况的调查分析
通过对新入园幼儿的观察和对新生家长的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四类问题。
(一)磨蹭型
一些孩子在用餐时喜欢跟同桌边吃边交谈,或吃了一口以后把饭菜含在嘴里不嚼。吃饭要用较长时间,但总能把盘子里的饭菜吃完。
(二)游戏型
部分孩子吃饭时也跟玩游戏一样,吃几口去上一趟厕所(实际上他在餐前刚刚解过小便),趁老师不注意,吃几口跑到区角里去玩一会儿,很是自由散漫。如果喂他吃的话,他也能吃完全部饭菜。
(三)挑食型
此类孩子遇到自己喜欢吃的菜时,他的进餐速度特别快,而且还会要求加饭、加菜;碰到不喜欢吃的菜时,他进餐时就漫不经心,常常拨弄米饭或小菜,从快餐盘的一个格子拨到另一个格子,甚至故意掉到桌子上、地上,不能吃完老师分给他的饭菜。
(四)偏食型
主要表现为常不吃早餐或晚餐,中餐进食量特别大。当我在离园时向家长说孩子今天在园的进餐食量惊人时,家长会觉得相当惊讶,因为孩子在家从不吃早餐和晚餐,继而又会感慨地说幸亏孩子在幼儿园吃好了,要不然哪儿来的劲呢!
二、幼儿不良进餐习惯成因分析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对自身的身心发育都是不利的。幼儿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是极为必要的。比如在新鲜蔬菜中,存在着大脑正常发育所需的大量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如果幼儿偏重于一种或少量几种食物,是难以获得全面而又均衡的营养的。
(一)从孩子的生理方面与心理方面进行分析
生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孩子体内有寄生虫,患有鼻炎、咽炎、口腔炎症,这些病症直接导致幼儿胃口不好,往往只挑外观新颖、味道易提起食欲和便于食入的食物,如各式各样松软的奶油蛋糕、酥脆的曲奇等,时间一长就养成了挑食的毛病,在生理炎症康复之后也总喜欢吃这些食物,久而久之形成偏食。
心理方面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1.孩子挑选食物的时候,首先往往并不是了解食物本身的好坏,而只是关注食物的外观是否好看或吃起来是否方便。
2.孩子在某一时刻,如饥饿状态下形成的对某种食物的极度喜好。其实这是人们正常心理活动的表现,不仅是幼儿,成人也一样。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做了皇帝之后,非常怀念年轻时乞丐给他喝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并要求御厨给他做。其实“珍珠翡翠白玉汤”只是用捡来的菜叶子和豆腐熬的汤,但是对于饥饿的人来说,又怎么不是佳肴呢?而且,当时的滋味和填饱肚子的快感会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甚至终身难忘的印象。
(二)家长溺爱助长了幼儿的不良进餐习惯
当孩子任性、不想吃或只想吃某种食物的时候,很多家长往往会出于疼爱而迁就他们,隔辈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则更是这样,如此一来,孩子便找到了“救命稻草”,经常通过哭闹、绝食等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从而形成习惯。
幼儿往往将爸爸妈妈视为权威,在任何事情上都会仔细观察和模仿爸爸妈妈的行为,在成人的视角看来,甚至是走极端的。因此,爸爸妈妈对饮食的态度或者只是通常的交谈,都会给孩子极大的影响。孩子会因为妈妈节食而节食,也会因为爸爸对某次菜肴的评价而厌恶全部的相关菜肴。
(三)就餐习惯、就餐环境改变引起的不适应
新入园幼儿在午餐时间就会想起自己的家人,以哭泣向老师表示反抗。进餐环境、进餐方法的改变,引起了孩子的恐慌。想念家里的就餐环境,家里有大人可以陪着喂,幼儿园需要自力更生,自己拿调羹吃饭,使得内心充满孤单、可怜等自我暗示。
三、纠正幼儿不良习惯的办法
如何有效纠正以上例举的不良进餐习惯,使得幼儿喜欢上吃饭,在正常的进餐时间中孩子吃得开心,不挑食、不偏食,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为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打好基础,有以下几种办法:
(一)餐前诱导唤起食欲
从快乐的游戏到安静的进餐,这中间孩子需要一个心理适应过程,我就利用餐前诱导作一个过渡。大部分幼儿喜欢吃肉类,而不喜欢吃青菜、萝卜。如何想办法让孩子喜欢吃蔬菜呢?通过讲故事、谈话、介绍菜点等方法进行。比如向幼儿介绍“炒三丁”这道菜时,我首先向幼儿抛出这样一个诱点:“今天老师为大家介绍的这道菜是我们绍兴的特色菜,有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还有——”这时我故意拖长声音让幼儿猜一猜,这样幼儿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就拿出菜向幼儿公布菜名“炒三丁”,幼儿吃起来可来劲了!还有一道“青菜炒香菇”,我就借助“小白兔”形象与幼儿进行交流,我以“小白兔”的口吻与幼儿谈话,以生动的语言告诉幼儿,使他们知道小白兔想让小朋友更可爱、更聪明,所以带来了自己最喜欢吃的礼物——青菜和香菇。“小朋友喜不喜欢小白兔的礼物,你们能不能吃完呀?”小朋友可来劲了,都吃了青菜、香菇,吃得可香了。利用幼儿喜欢的童话,儿歌,以生动的形式进行餐前诱导,效果胜于枯燥的说教。
(二)营造轻松就餐环境
创设宽松的就餐环境,有助于促进幼儿食欲。进餐是一种愉快的享受,饭前避开一切不愉快的事,消除紧张和忧虑的心理状态,唤起孩子旺盛的食欲。我们为幼儿提供空气新鲜、卫生整洁、光线柔和、布置优雅、秩序良好、宽松愉快的进餐环境,使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餐中老师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鼓励孩子愉快进食,同时在进食中耐心诱导,引起幼儿对食物的兴趣;结束前帮助指导,有利于孩子提高食欲,增加进食量,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让幼儿保持一个轻松愉快的就餐心情,可以促进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同时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有利于幼儿积极适应社会。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针对不同吃饭类型的幼儿,注重对他们的实际引导。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小班幼儿的思維又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有限,只有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提供给幼儿,才能引起幼儿注意,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所以,对于磨蹭型孩子,利用榜样进行感染和示范。午餐时,常常树立一些正面的形象,如速度快、不挑食的幼儿,以一个正面的榜样去感染和教育他们,这时,幼儿会努力模仿乖孩子吃饭的样子。孩子吃完后,老师及时表扬他的进步,使孩子有成功的体验。
对于游戏型吃饭的幼儿,我给他们盛饭时,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还有意识地在他们面前吸吸鼻子说:“哇,今天的菜真香,瞧,朱嘉瑶小朋友与老师一样,也闻到香味了,吃得真香呀!”她也学着我的“馋”样。不一会儿就吃完,这时我会大声地在她面前称赞几句,引导她再添加一点,奖励小红花等贴纸,给予孩子“补强”的效果。这些及时补强,使孩子满意的行为得到强化而加以巩固下来。
对于挑食、偏食的孩子,我采取了下列措施:
1.合理安排座位。把他们和吃饭习惯好的好朋友安排在一起,这样,他看到自己周围的好朋友吃得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渐渐也吃得快,吃得香了。如洋洋吃青菜特别好,我就让灿灿坐在洋洋的旁边,在洋洋的影响下,在老师和好朋友的鼓励下,现在灿灿学会吃青菜了。
2.循序渐进。有些孩子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于是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妞妞不吃绿色蔬菜,开始我给他少盛点,吃完给予鼓励和表扬,以后逐渐增加,让他慢慢地逐渐适应,不感到很痛苦。
3.转移注意力。有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不爱吃的食物时,就让他为老师做一些事情来吸引他的注意力,比如:给小朋友们发书或玩具。前提是要把这些饭菜吃完,这样他就会很自愿地吃完这些饭菜,并高兴地为老师做事。
4.多鼓励督促。平时对他们多关心,多鼓励,培养其良好的进餐方式。如督促他与同伴比赛吃饭,帮助他集中注意力,激发他的自信心,使他相信自己也很棒,从而改变其不良的进餐习惯。
(四)家庭配合一致教育
幼儿园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老师要主动向家长介绍孩子的近期情况,并向家长介绍一些科学喂养幼儿的常识,家庭食品要多样化,掌握基本的烹调技术,并尽可能地烹制色、香、味俱佳的饭菜,激起幼儿食欲。吃饭时,家长要表现出对食物极大的兴趣,可以边吃边赞:“真好吃!”“我们都喜欢吃。”孩子得到积极的暗示后会主动地模仿。家园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进餐习惯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