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绿色金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2017-03-21 20:12李德升
中国经贸导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供给升级转型

摘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绿色金融通过资金导向、政策引导、信息传导、资源整合、信用催化、创新激励、风险管理等机制支持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要发挥好绿色金融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应加强政策的引导和统筹协调;面向全产业链,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转型和创新的支持;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完善绿色金融供给;加快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保障环境。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金融产业转型升级

一、引言

为解决“新常态”下供需结构失衡矛盾,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中央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问题是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另一方面,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绿色低碳行业比重偏低。同时,我国在过去发展中过于追求经济增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严重,造成环境问题和产能過剩问题并存叠加,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要素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性举措。

绿色金融作为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和经济绿色化转型的金融服务活动,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政策,绿色金融实践开始起步。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提出要“建立我国绿色金融体系”。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标志着通过绿色金融支持经济绿色化转型已形成共识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随后在9月5日的G20峰会上,绿色金融成为重要议题,并通过了由中国倡议、推动的《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进一步凸显了绿色金融在全球经济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性。随着《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实施和G20绿色金融倡议的传播,绿色金融对于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和金融业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产业转型升级

我国经济供给侧的主要问题是:低端供给过剩,需要去产能;高端供给不足,匹配不上消费升级。因此,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产业转型的核心是转变产业增长的模式和类型,即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质量、高效益转变,由粗放型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升级的核心是从价值链低端上升到高端,从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向提供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是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叠加融合,其目的就是要实现产品服务高端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绿色化。

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深入渗透到各个领域,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供了驱动动力和技术支撑,并催生新业态和新模式。另外,发展低碳经济已形成全球共识,越来越多国家都把绿色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产业转型升级,应把握技术和经济发展趋势,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发展模式。

首先,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在当前劳动力、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且投入瓶颈显现的情况下,产业发展方式必须由传统要素驱动、投入驱动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运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等新的生产要素,通过科技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突破发展瓶颈,提升产业发展能力。

其次,跟上消费升级趋势,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层次,培育新型业务和业态。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食物、衣着等生存型消费支出比重下降,而教育、医疗健康、交通、住宅、信息通信、文化娱乐等生活质量改善和提升型的消费投入呈现大幅上升趋势。同时,消费者更加注重品牌、品质、服务、享受、个性化和消费体验。再加上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广泛普及,消费升级进一步加快,整体消费趋势呈现多元化、个性化、服务化、高端化、互联网化走向。产业部门应以消费升级为契机,改进产品和服务,提升品质,塑造品牌;同时适应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消费渠道和消费方式,积极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线上线下结合等各种新型业务和业态,培育新兴产业。

第三,加快技术和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引领下,技术之间和产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跨界合作、融合发展和相互渗透成为趋势。产业转型升级不可能一步由高端产业替代低端产业、由新兴产业替代传统产业,而是通过技术上和产业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和相互融合,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结合和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实现传统技术的改造升级和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网络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第四,面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我国传统产业处于价值链低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全球化,产业竞争是全球性的,而竞争争夺的焦点是全球价值链的主导权。因此,产业转型升级要放眼全球、对准国际标准,向价值链中高端提升,拓展可以主导的价值链。

第五,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高端制造和绿色制造。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当前,发达国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绿色经济背景下纷纷推出新的工业战略。我国应抓住机遇,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

三、绿色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机理

绿色金融将环境保护、生态治理、绿色发展等理念引入金融活动中,通过对绿色项目、绿色产业的支持及对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和企业的限制进一步推动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发展。

一是资金导向机制。绿色金融通过 “区别对待”原则支持绿色项目、绿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由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和行业流向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企业和行业,淘汰落后企业和项目,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新兴业务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二是政策引导机制。绿色金融将生态环境变量纳入金融政策考量之中,带有一定行政性和公益性的性质,反应了政府和社会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平衡的意图和诉求,是对环境保护政策的呼应、配合和传导,同时也引导产业政策、科技政策更加关注和支持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信息传导机制。绿色经济存在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性,绿色金融利用金融机构专业的信息收集、处理和评估能力对投资项目进行甄别和选择,发现符合条件的最有投资价值的企业和行业。而金融机构的甄别结果、投资行为和交易信息会传导给社会公众和广大投资者,从而带动资本和相关资源配置的优化,最终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四是资源整合机制。绿色金融通过金融运行机制加速资本向绿色环保型企业和行业积聚,并带动资源向这些优势企业和行业汇集,而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企业和行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资源限制和发展障碍,进而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产业整合。

五是信用催化机制。按照信用创造的理论,信用创造资本,使经济具有更大的活力。绿色金融在信用催化的作用下,不仅会选择符合绿色发展条件且已有明显效益的项目和行业,而且会选择未来发展前景向好的项目和行业进行投资,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构。

六是创新激励机制。一方面,绿色金融本身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它要支持绿色环保技术的创新和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降耗减排,尤其是对投入大、回报期长、资金缺乏的绿色创新项目给予支持。另一方面,为取得绿色金融支持和应对绿色金融的节能环保要求,企业必然会加大技术、工艺、流程等方面创新,以降低能耗和排放,提升产出和效率,从而推动企业和产业的改造升级。

七是风险管理机制。绿色金融使那些投资风险大的绿色新兴技术和产业获得资金支持,为产业发展分担了风险,有助于推动产业和技术进步。同时,绿色金融依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技术和流程,对支持项目进行全流程的风险管理,包括入门审查、风险排查、风险管控等,并对被支持企业可能的风险行为进行约束和监控,进而促进企业严格按照绿色环保要求做好生产经营活动,有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顺利进行。

四、绿色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途径

一是绿色信贷助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商业银行或政策性银行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对传统产业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研发能力提升、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给予信贷支持,有助于其提高技术水平和进行节能减排,促进其向高端、先进、绿色方向发展。同时,对于技术落后、产能过剩、环保不达标的项目和企业限制信贷,将加快过剩落后产能的淘汰,促进低端行业和低端企业的整合、转移和退出。

二是绿色证券助推产业调整和整合。绿色证券为绿色企业发展或企业绿色转型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而且降低了融资成本,有助于支持企业发展中长期绿色项目和绿色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对产业绿色转型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绿色证券在发行过程中的环保审查、信息披露、环保监管等机制将促使融资企业关注绿色绩效,加快绿色转型或绿色发展步伐。

三是绿色保险助推环境治理和产业转型。绿色保险是指与环境风险管理有关的各种保险计划,其中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最具代表性。由于保费费率与环境污染风险挂钩,而且保险公司对投保企业有持续的监控和督导,因此环境污染责任险有利于促使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加强节能减排治污。如果将绿色信贷和环境污染责任险联动,将企业是否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与其获取信贷的资质挂钩,将有助于进一步引导企业向绿色转型。另外,其他与环保技术和产业相关的保险,比如低碳环保类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再生能源项目保险等,有助于促进新兴绿色产业的发展。

四是绿色产业基金支持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绿色产业基金的股权融资方式是促进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具有绿色环保性和较高科技含量的新兴行业和项目来说,由于前期的研发创新需要投入而未来的收益和发展不确定性较大,急需绿色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的介入。政府可通过设立专项的绿色产业基金或投入一定资金作为种子基金,撬动多倍的社会资金投入到绿色产业中,促进新技术和新业态发展,进而推动产业转型。

五是碳金融市场为传统产业改造和绿色产业发展搭建交易平台。碳金融交易机制具有温室气体排放价格发现的功能,企业的环境成本能够清晰计算,企业在成本压力下将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降低污染或向低污染、高利润行业转型。同时,碳金融市场通过碳排放权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低碳技术和项目融资等机制和活动为绿色企业的发展和绿色新兴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融资平台,并通过与绿色金融、绿色证券等融合创新,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化转型和新兴绿色行业的发展。

五、发展绿色金融支持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是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重点,加强政策的统筹协调和引导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开展,主要任务是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的规划,政府应统籌协调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环境政策和产业政策,充分发挥金融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合力支持和引导绿色金融投向传统产业改造、绿色产业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等重点领域,并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制定专门的绿色金融投放指引,同时在利率、财税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

二是绿色金融投向覆盖全产业链,加强对传统中小企业转型和对小微创新企业成长的支持。绿色金融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不应只停留在生产制造环节,而且应着眼长远,覆盖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再到营销服务的全产业链。对科研院所开展绿色环保相关技术、流程、材料的研究开发,以及企业制造服务化、服务升级和服务创新等都应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大量传统的中小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也需转型。中小企业数量占比超过90%,关系到整个产业转型升级能否真正实现。许多从事绿色环保技术和产品开发或高科技、低污染的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发展潜力大,急需资金的支持,但由于企业小、缺乏可抵押的资产,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机会。因此,绿色金融投向应重视中小微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建议建立中小企业绿色金融服务平台,为绿色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转型提供信息咨询、信用担保、绿色评估、资金对接等服务,提升绿色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和服务效率。

三是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完善绿色金融供给。目前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资金供给不足,供给结构和供给效率也难以满足需求。因此,绿色金融自身也要加强供给侧改革。首先,构建完善包括信贷、债券、股票、基金、保险、碳金融等工具的多层次绿色金融体系,发展多元资金供给手段。同时,从期限匹配、资金需求特点等方面出发,对不同类型的项目采取对应的绿色金融支持模式和绿色金融工具,提高资金供给效率。其次,鼓励和推动金融机构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开发面向产业转型升级的特色金融产品,比如碳金融衍生品、绿色信贷和绿色证券增信、绿色资产证券化、新能源装备和技术保险等,并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或提供服务。第三,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市场,尤其是要发展全国碳交易市场网络,立足于减排和产业转型升级完善交易机制,提升融资效率。

四是加快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绿色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保障环境。首先,建立基于大数据系统的信息披露和共享机制,减少信息不对称性。环保部门、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之间应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反馈、共享机制,加强对企业排污、落后产能关停、金融机构行为的监测和相关数据的采集,整合环境、产业、金融等数据库,构建共享共用的大数据系统,并及时向社会开放数据,促进绿色金融活动的有效、高效开展。其次,完善绿色投资相关的产权界定和计量,加强对环境成本的信息收集分析和量化处理,将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和绿色项目的正外部性显性化,为绿色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市场激励。第三,制定节能减排、环境风险衡量标准,完善环境风险评估指标,构建绿色评级体系,开展绿色评级,并在绿色金融中推行,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环境风险压力测试和绿色金融业务风险评估。第四,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制定和完善产业转型升级指导目录、节能减排指导目录、污染行业投资指南等指导性文件,引导绿色金融资金投向环境友好型的行业和项目,限制对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项目的资金支持。第五,健全市场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企业项目环保信息通告,建立企业项目环保信息库,并将企业的“绿色信用”纳入征信系统,对于失信的企业严厉处罚,以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为绿色金融提供信用保障。

参考文献:

[1]刘世锦为产业升级和发展创造有利的金融环境[J].上海金融,1996(4):3—4

[2]张旭,伍海华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因素[J].当代财经,2002(1):52—56

[3]邓波低碳經济时代下的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2010(05):26—27

[4]李中绿色金融创新与我国产业转型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1(4):6—8

[5]彭路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金融发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07—111

[6]胡梅梅,邓超,唐莹绿色金融支持“两型”产业发展研究[J] 经济地理,2014(11):107—111

(李德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博士后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供给升级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字词升级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