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鑫
《天空战记》是日本“Tatsunoko Production”(龙之子动画制作公司)于1989年制作的一部电视动画,共36集,于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中国,因该作品同风靡当时的《圣斗士星矢》题材颇为相似,且蕴含着浓厚的印度古典文化元素,故在当时引起了一阵收视狂潮,即便是二十几年后的今天,仍有诸多观众对之津津乐道。
该作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平成元年四月,日高一平与好友黑木凯于争夺武道大赛冠军时为调和女神慧明大师召唤至天空界,分别被转生为八部众中的修罗王和夜叉王,以对抗蠢蠢欲动的破坏神湿华。在转生过程中,黑木凯因遭湿华控制而性情大变,天空界总司令因陀罗也于雷帝意识觉醒后将慧明石化并把此事嫁祸给一平和天王乔迦,天空界霎时失去原有的平衡之力,行将崩溃。一平与乔迦奋力逃出虎穴,与获悉真相的龙王良马、迦楼罗利迦和少女吉祥天五人同被因陀罗蛊惑的战士们展开连番厮杀,继而打回天空殿,祛邪扶正,营救慧明。可此时被封印许久的湿华已乘八部众内斗之际重整羽翼,率领阿拉神族压境,唯有主宰创造之力的梵天能够拯救天空界,几经周折,一平在战友的帮助下终于穿上梵天战甲,经过数轮殊死搏斗战胜了湿华,而慧明和阿凯却不幸牺牲。吉祥天接替慧明成为新的调和女神,幸存的八部众精诚团结,力图消灭仍存在于天空界的“黑能力”,一同维护天空界和平。
对印度神话世界的逼真描绘
古印度神话的发展和演变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吠陀时期(神界分为天界、空界和地界,其中最受崇拜的是空界的大神因陀罗)、婆罗门时期(主要信奉三大主神:创造神梵天、保护神毗湿奴和破坏神湿婆)和佛教时期(诸神更名后皈依佛门,从前的妖魔成为护法,最有名的便是“天龙八部”)。在《天空战记》中,作者选取了各个时期富有代表性的神话形象,让其在同一时代、同一舞台登场,并在此基础上将有关婆罗门教和佛教的一些传说加以糅合,形成了一个亦真亦幻的故事体系,虽说如此不乏“关公战秦琼”的戏谑之感,但其丰富的信息含量、紧张的故事情节和深厚的人文内涵着实令人眼前一亮。
“往世书”中描绘了婆罗门教信奉的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梵天是在每一轮回伊始创造世界的神,湿婆负责在每一轮回结束时毁灭世界,毗湿奴则保护和维持着宇宙和它的秩序。三大主神于本质上并无正邪之分,但在《天空战记》中,因情节需要,梵天和毗湿奴代表正义,湿婆则属邪恶一方。
本为男身的毗湿奴在动画中名曰调和女神慧明大师,她金发高束、温柔秀丽,掌管天空界,并守护人间,有令伤者痊愈,死者转生的神奇力量,与印度神话中降魔护世,维护宇宙秩序的毗湿奴之能力、功绩几乎一般不二。
相传创造神梵天乃是毗湿奴于每一周期之末由肚脐中生出的一株莲花孕育而来的,动画沿袭了古印度神话的基本人物关系,故事中梵天的两位继承者日高一平和黑木凯皆是慧明大师转生召唤至天空界的八部众战士,肩负着守护调和神,并与之联手创造新世界的使命。
神话中,湿婆的主要职责是破坏与毁灭,但这种毁灭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毁灭,而是蕴育着再生的毁灭,因此湿婆也是吉祥的化身,有着创造的职能,不停修复着被毁坏的一切。与之不同的是,动画中的湿华黑发青袍、赤目紫唇,俨然是恶神降世,他掌控黑暗力量,对天空界步步紧逼,连法力高强的慧明最终都殒命他手。
《天空戰记》基本沿袭了婆罗门神话中三大主神的地位、职能和力量,除了他们以外,大神因陀罗也登场亮相,在作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他亦正亦邪,活动轨迹贯穿了作品的前半部分。令观众为之惊叹的是,该动画不仅涉及了婆罗门教的诸多传说,对佛教的人物与故事也颇多描绘,作品中的主人公——守护天空界的八部众取自佛教神话。相传其乃八种神怪,因以 “天”和 “龙”为首,故称之为“天龙八部”。《天空战记》中的八部众承袭了大乘佛教中这八种神怪的称号,且每人都拥有与神话中形貌类似的动物铠甲,他们分别是:天王乔迦(表征:虎)、龙王良马(表征:龙)、修罗王一平(表征:狮子)、夜叉王阿凯(表征:狼)、迦楼罗王利迦(表征:金翅大鹏鸟)、紧那罗王莲迦(表征:独角兽)、乾闼婆王高野(表征:水牛)、摩侯罗迦王阿达(表征:犀牛)。除此之外,护法明王、十二天等角色也于动画中粉墨登场。
明王,有光明之义,是密宗佛、菩萨的一种变身,他们“以智慧力摧破烦恼业障之主”(《真伪杂记》卷十三)。《天空战记》反其意而行,故事中虽然只出现了八大明王中的三位(“兽牙三魔”: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军荼利明王),但其破坏力强劲,在解开封印,被因陀罗放出后,与一平一行频频作对,着实给天空界带来了不少麻烦。
佛教的《金光明经》等著作颇为详细地记录了有关“十二天”的事迹和传说,《天空战记》对此加以借鉴,构思出“十二天圣”这一系列形象,但在作品中真正登场的只有因陀罗的手下罗刹天和乔迦的好友摩利支天。
《天空战记》化用印度神话的功力很深,技巧极高。无论是八部众和各派神军战士的咒语,还是动画中的背景皆十分考究,它们或取自佛经,或富有浓郁的印度宗教、神话氛围,给观众身临其境之感。即便是对一些细节的设定也十分严谨,如不动明王的名字“亚加拉达”是梵文Acanlatha的翻译。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天空战记》并非对印度神话生搬硬套,其富有创造性的奇思妙想着实令观众眼前一亮。吠陀是梵文“知识”(主要是宗教类知识)的音译,现存的四部“吠陀”典籍是古印度文学的经典,而在动画中,吠陀摇身一变成为各派战士的铠甲,更有趣的是它们通常可以缩小至模型玩具大小放在口袋里,需要时低声念动咒语将其变大,既可以防身,又能作为交通工具在低空飞行。须弥山意译为“秒光”,是婆罗门神话中的地名,传说它是日月星辰转动的轴心,在动画中,须弥山变为藏有梵天战甲的神秘之地,其周围设有强大结界,只存在一日便消失。
富有禅理的人物塑造与情节安排
《天空战记》这部动画之所以新颖耐看,并不仅在于其运用了大量的印度神话与宗教元素作为背景,还在于该作品在人物塑造和情节编排中无不渗透着对人性的反思,以及深刻而耐人寻味的禅理。
该动画出场人物众多,却不落性格单一之窠臼,如八部众,在故事的前半部分,他们虽因立场不同而屡生干戈,但却各自闪耀着人性上的亮点:乔迦仪表堂堂,谦和稳重;良马义气深厚,英武不凡;莲迦坦率纯情,不让须眉;阿达血气方刚,忠于职守。更为可贵的是,作品塑造了一系列于光明和黑暗的夹缝中苦苦挣扎的形象,夜叉王黑木凯如此,雷帝因陀罗更是如此。
因陀罗本是天空界的总司令,可他却先将慧明大师石化,后将一切罪名嫁祸一平和乔迦,企图颠覆天空界,俨然就是一个反叛者和邪魔的典型。然而,随着情节的推进,观众发现其并非彻头彻尾的恶人。他曾于激战中为保护一只微不足道的蝴蝶不惜被对手打成重伤,也曾耐心劝导阿达不可过分追求力量,要为信念而战。长期以来,因陀罗深受慧明信任、八部众爱戴和天空界臣民拥护,既不像《圣斗士》中冥王哈德斯那样盲目自大,也不像《Fate / Stay Night》中第五次圣杯之战的监督者言峰绮礼那样处心积虑,更不像《高达Seed》中阿斯兰的父亲帕特里克·萨拉那样因私欲而迷失心智。因陀罗应劫而生,只因体内雷帝意识觉醒,黑暗能量让其无法自控,才使得他奏响了天空界浩劫之序曲。最终,因陀罗被曾对他敬佩有加的乔迦所杀,弥留之际,他将手搭在乔迦身上,悲叹自己难逃宿命安排,叮嘱乔迦继续守护天空界,其充满矛盾、进退维谷的一生不仅令乔迦百感交集,也令观众唏嘘不已。
《天空战记》不但善于塑造性格鲜明、复杂多面的人物形象,而且时常通过人物间鲜明的对比表达作者所要揭示的中心,给予观众正能量。八部众之一的迦楼罗王利迦是该动画中最受观众喜爱的角色之一,他容貌俊美,装扮华丽,掌中一对金环挥出令敌人闻风丧胆,护甲上一排双翼展开如凤舞在天。利迦虽然外表散漫轻浮,却是个心思灵巧、处事冷静、轻生重义之人。他于第一时间便发现了慧明被石化的蹊跷之处,却表面不动声色,在暗中积极调查,获悉真相后当即反出天空界,与一平等人一同攘除奸凶。数次恶战中,利迦总能于第一时间识破敌人诡计,巧中取胜,并以他独有的轻松诙谐鼓舞队友斗志。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他在朱雀殿与高野的对决,高野稳重踏实,每天参禅练功,修为已至忘我境地,闭上双眼即可观想万物;利迦则整日游手好闲,不是爬到树上观景,便是与孩子们嬉戏玩耍。然而,清明如高野,却识不破因陀罗的诡计,助纣为虐,在与利迦的决战中亦是遗憾败北。人无信念终会失败,任凭高野修为再高,其始终隔绝世情,将心智拘于自我狭小的空间中,最终只能任人愚弄,成为他人利用的工具。唯有如利迦那般切实感受生命,享受生活,并发自内心深爱着天空界的青山绿水、花鸟鱼虫和天真孩童,为守护他们而战,才可迸发出最大的力量。
该动画的整个故事体系犹如一部救世神话,在此过程中,正义与邪恶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最终能力挽狂澜,拯救天空界的唯有梵天。梵有清静、无欲之意,其不生不灭、无所不在。梵天是宇宙万物的创造之神,一切幸福皆由他而生,所有灾难亦为其所起,他既是伟大的造物主,又是万恶之源。如同一平和阿凯,在人界二人虽是挚友,但他们好似镜子的两面,全然没有相同之处,前者短发浓眉,热情豪放,直言快语;后者长发飘逸,沉静斯文,喜怒不形于色。故事最终一平与牺牲了的阿凯之灵魂合而为一,成为创造神梵天,二人性格上的诸多差异,正是梵天两面性的具體表现,《天空战记》中的正邪理念也由此而来。因此,故事中既有温柔善良、悉心照顾白鸽的阿凯,也有心狠绝情,残杀挚友的阿凯;既有博大慈悲的因陀罗,也有毁天灭地的因陀罗,两者都是真正的“自我”。即便是一身正气的一平也曾受黑能量影响,对吉祥天和利迦狠下毒手,险些酿成大祸。
一平作为该动画的主人公,其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也彰显了深刻的禅理。一直以来,一平都被敌友视为八部众中实力最强的一位,可事实上,他论机巧不及利迦,论沉稳不比乔迦,论勇猛不如良马,与阿凯交手也是败多胜少,又何以成为梵天的继承者?在笔者看来,《天空战记》虽然是以战斗为主的动画,但并不注重武力比拼,争勇斗狠,而是更崇尚心之所向,感情与善念上的胜利。高野的“死心”及不上利迦的“慧心”,利迦的“慧心”又不如一平的“赤子之心”。一路走来,一平不断成长,由让阿凯恢复心智这一简单的个人愿望逐渐发展到心怀天下,拯救天空界于水火的宏志。最终,他克服重重困难,以舍生取义之举驱逐了阿凯心中的恶念,并穿上了梵天铠甲战胜湿华,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心之胜利。一平的天真和感情用事看似是兵家大忌,却每每于关键时刻都迸发出难以估量的潜力,一切武力与阴谋在其面前皆黯然失色。
至今,距《天空战记》首映已过了二十多年,可仍有许多观众为之津津乐道。笔者看来,这与其深刻的主题不乏联系。打败湿华后,天空界万物复苏,一切重归繁荣,然而,在和平背后却暗藏着难以抗拒的黑能量,它们来自天空大地、山川流水、花草树木……即便是修罗王也无力将之化解,还有可能被其吞噬。诚如阿凯与一平的精神对话所告诉观众的:湿华虽已落败,但黑能量(邪恶之心)不会消失,它依旧隐藏于天地万物背后,如不能妥善控制,下一个湿华很快便会出现,若想保住胜利果实,就要拼命和自己作战。这虽是一场没有结果的悲剧,但只要有光,有爱,希望便不会消失,人类永远不会向自己的邪恶之心屈服。如此深刻而耐人寻味的立意,不仅提升了作品的艺术高度,也时刻激励着观众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应心向光明,不断挑战和完善自我,赤子之心,永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