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程
到目前为止,比亚迪在全球已拥有30个生产基地。其中在美国、巴西、印度、日本、匈牙利等五个海外国家也都设有生产基地。比亚迪电动车的足迹已经遍布全球6大洲、50多个国家、约240个城市。
2015年,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约7万辆,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11%,位居全球第一;2016年,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预计为12万辆,蝉联全球第一已无悬念。比亚迪动力电池产能达到16GWh/年,可以满足约5万台12米电动公交巴士需求,位居全球第一。
比亚迪已经完成IT、汽车、新能源、轨道交通四大核心产业的完整布局。
这意味着,比亚迪凭借全球22万员工和其中超过2万人的技术人员,凭借约1.2万个授权专利,在国外建立了丰富的政府资源和名流政要、国际组织人脉,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公共关系网络,实现了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梦想,以全球视野构建世界格局,在品牌国际化方面获得重要突破,并正在沿着全球知名品牌的路线茁壮成长,为中国力量在海外做大做强,做出了重要而独特的贡献。
位居汽车行业NO.1的比亚迪真正实现了国内与国外、新能源与传统能源、IT产业与轨道交通的全面推进和均衡化发展。
历尽波折
比亚迪产品走向世界从而加速品牌国际化的进程,是在凶险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历尽波折获得突破的。国外的开拓之路,一路走来非常艰辛,甚至在发展初期,差一点被“扼杀在摇篮中”。
在美国,做电动车被认为是笑话,因为他们看到很多小公司在尝试制造电动汽车,但生产出来的车开不走,或者电池安全出现了各种问题。这种成见自然也影响到了美国人对BYD的产品认知。
很多海外国家对中国产品的印象就是廉价。一听说比亚迪是个中国企业,就会先入为主地贴一个中国制造的标签。比亚迪一开始进入海外市场,甚至没有从零开始的机会,而是从“负”开始的。
“文化的差异”使中国企业水土不服也影响了品牌拓展。美国人喜欢的是牛排和汉堡,而中国人喜欢吃中餐。语言问题、当地化管理、对当地法律法规的把握等致使品牌开拓困境重重。
2013年3月,美国一家企业想购进10台纯电动大巴,7名董事,5票投给比亚迪产品,立刻在美国业界引起轩然大波。4家美国本土企业,作为比亚迪的竞争对手,占尽地理优势、国家政策、舆论优势,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而彼时的比亚迪在当地没有工厂,没做完产品的当地测试,企业在美国业界名不见经传。于是遭到竞争对手的轮番围剿。国外失去订单,国内客户质疑,一时比亚迪腹背受敌,形同困兽。
2013年10月,美国企业状告比亚迪违反该国劳动法,引发了2013年11月部分人的游行示威,并打出标语:“中国的企业,不要来抢我们的饭碗,滚出加州”。
2014年3月,美国联邦运输管理局(FTA)警告美国长滩运输公司,如果继续履行与比亚迪的巴士合同,将失去FTA的资金来源。
2014年4月,长滩交通局董事会迫于重重压力,不得不向全美宣布取消比亚迪订单。
竞争对手雇佣美国最好的说客游说客户放弃比亚迪,同时向政府施压,称比亚迪没有当地Altoona测试,并且不符合 “对弱势企业扶持计划”及“60%美国制造”。 一时间媒体报道铺天盖地,比亚迪面临出发海外市场以来的最大困境。
开花结果
比亚迪并没有屈服于各种压力,而是积极主动出击。首先,凌晨三点举行电话新闻发布会,澄清事实,借助舆论,还原事实真相,赢得舆论支持;第二,聘請最好的律师团队从中斡旋,获得合法性和正当性;第三,快速进行Altoona测试,完成测试15,000英里(=24,000公里)。
之后加速本土化,在美国当地建厂,聘请美国大巴界权威人士做销售VP,把自己当成一家美国企业,融入美国文化。同时,继续做好产品、服务,持续提升创新水平,完善各类服务,为海内外客户提供更加完美的体验;大力拓展其它海外市场,强化海内外各个市场的联动。
通过舆论和法律还原的事实,美国人看到了比亚迪为美国带来的清洁的环境、创新科技和就业机会,对比亚迪的印象才发生了根本转变。比亚迪在美国开始顺水顺风,站稳了阵脚。
2015年,比亚迪的K9纯电动巴士出口日本。这是30年来第一次中国汽车品牌向日本出口汽车,是中国新能源产品划时代的大事件。
结果,日本网民不淡定了。
日本网民A评论道:“1985年的时候,日本赠送给了北京两辆公交车,30年后,中国巴士开始进入日本了!”
日本网民B则说:“中国制造开始不断涌入日本市场了!从电视到电脑,再到智能手机,现在居然轮到汽车了!”
日本网民C留言: “买这玩意儿,还不如让有轨电车重新上路呢!看到这条新闻,总感觉很不爽,报道最后竟然还来了一句:今后访问京都的中国游客多数人都会看到比亚迪在日本街头的雄姿。”
议论纷纷的日本网民,挖苦讽刺的,不怀好意的,客观称赞的,形成了舆论漩涡,表现出日本民众浓重的民族情结。不管日本网民怎么看,比亚迪的电动巴士搭载着自己研发的核心技术,代表中国汽车品牌第一次出口日本,这已经是日本汽车行业必须面对的事实。
这些年,中国高端制造纷纷加入出访大军,但民营企业跟随“习大大”出访的机会弥足珍贵。2015年10月,比亚迪就在“习大大”的见证下,在伦敦一票“赚到”65亿人民币。
比亚迪是在用真金白银给国家赚外汇。
不仅仅是习大大在给比亚迪“站台”,比亚迪的电动车在美国、巴西、马来西亚、印尼等等很多国家的推广过程中,都是国家总统、总理、州长、市长们出席,甚至亲自试乘试驾。
厄瓜多尔总统Rafael Correa、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印尼雅加达省长张万学,都亲临现场,体验过K9大巴,考察过比亚迪e6。
比亚迪新能源产品进入了欧洲、美洲和亚太,也得到了联合国的高度赞赏。
2016年1月,全球瞩目的扎耶德未来能源奖评选结果在阿联酋阿布扎比揭晓。凭借太阳能、储能和电动车的三大绿色梦想,比亚迪击败一同入围最后一轮的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从来自全球97个国家和地区的1437份参选申请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首家获得扎耶德奖大型企业类奖项的企业。
墨西哥总统亲自向比亚迪颁奖,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及八个国家的总统现场见证。从全球范围来看,该奖项,无论奖项的重要性还是奖金额,都仅次于诺贝尔奖,遂被称为能源界的诺贝尔奖。
比亚迪获得了该组织授予的奖项,也收获50万美元奖金。与诺贝尔奖的100万美元左右奖金相比,数额有差距,但份量似乎更重。
比亞迪拿到过的另一个含金量非常高的奖项,是2015年9月,联合国成立70年来,首个针对新能源行业的奖项。颁奖典礼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比亚迪再一次登上了“联合国能源特别奖”的领奖台,由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亲自授奖。
在诸如巴黎气候峰会等联合国召集的国际会议上,比亚迪还多次应邀发言,利用国际讲坛,分享比亚迪为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心得,树立比亚迪品牌形象。
2016年3月3日,中央电视台《环球财经连线》栏目以“中国品牌在海外”为题,报道了比亚迪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战略性成功。
不断成长的比亚迪,成功构筑了太阳能、储能、电动车、轨道交通四大绿色梦想,并在一步步让梦想照进现实。
技术改变生活,比亚迪致力于治污治堵,为环境而战。
预计最快到明年年底,比亚迪将进入世界500强。中国进入世界500强阵营的民营企业队伍将因此而壮大。成功实在是来之不易。
一个国际化知名品牌,正在从幼稚走向成熟,并正在从新能源企业领军者,成长为国际化品牌领军者。
比亚迪,将成为中华民族汽车工业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