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龙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江苏 无锡 214023)
肝脏是重要的解毒和代谢器官,其是凝血因子合成的一种主要场所。若人体的肝脏受到酒精、肝炎等致病因素的作用,则会使得其肝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进而导致其凝血因子合成量降低,之后出现凝血障碍[1-2]。因此,临床采取有效措施对凝血指标进行检测,可以对机体是否存在肝脏问题进行判断,并可判断肝脏损伤程度。本文主要对多项凝血指标在肝病患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日~2017年5月5日收治的肝病患者42例为实验组,同时选取4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均接受多项凝血指标检测。
实验组肝脏疾病患者,其均经CT、B超、胃镜、实验室、临床等检查确诊,年龄21岁~80岁,平均(50.23±6.12)岁,男25例,女17例;其中15例患者为肝硬化(8例为乙肝肝硬化,2例为丙肝肝硬化,1例为酒精性肝硬化,1例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1例为胆汁性肝硬化,2例为混合型肝硬化),27例患者为肝炎(10轻度肝炎,9中度肝炎,8重度肝炎)。
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0~78岁,平均(50.12±7.01)岁。
本次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受检者均自愿接受相关的检查。两组受检者进行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选择贝克曼ACL-TOP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测定,主要对FIB(纤维蛋白原)、TT(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T-Ⅲ(抗凝血酶3)进行检测。
采集实验组肝病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采集量为1.8 mL,采用0.2 mL枸橼酸纳(109 mmol/L)进行均匀的抗凝,之后实施离心处理,离心速度为每分钟3000转,时间为10 min,取血清进行测定。严格按照操作的规程以及试剂盒说明书实施操作,血液标本均在采集后的2 h内完成检测,通过磁珠法(属于凝固法)进行测定,测定结果不会受到脂血黄疸、溶血等因素的影响。
对实验组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FIB、TT、APTT、PT检测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对比轻度、中度、重度肝炎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差异性。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肝硬化患者的PT、APTT、TT水平明显高于实验组肝炎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FIB、AT-Ⅲ水平明显低于实验组肝炎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肝炎患者的PT、APTT、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IB、AT-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健康体检者与肝炎、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对比(±s)
表1 健康体检者与肝炎、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n) PT(s) APTT(s) TT(s) FIB(g/L) AT-Ⅲ(%)对照组 42 12.3.8±0.64 36.78±3.77 16.70±0.86 2.92±0.44 105.26±18.33实验组 肝炎 27 14.51±2.70 42.15±5.46 18.35±1.41 2.59±0.65 56.89±17.82肝硬化 15 17.52±5.69 46.83±9.10 19.89±3.51 2.20±0.92 52.41±15.20
重度肝炎患者的PT、APTT、TT水平明显高于中度和轻度肝炎患者,FIB、AT-Ⅲ水平明显低于中度和轻度肝炎患者,同时中度肝炎患者的PT、APTT、TT水平明显高于轻度肝炎患者,FIB、水AT-Ⅲ平明显低于轻度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程度肝炎患者凝血指标对比(±s)
表2 不同程度肝炎患者凝血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n) PT(s) APTT(s) TT(s) FIB(g/L) AT-Ⅲ(%)轻度肝炎 10 12.40±0.55 37.27±2.71 17.30±0.56 2.69±0.21 69.52±17.80中度肝炎 9 14.19±1.97 43.62±4.80 18.56±1.51 2.53±0.58 51.10±15.30重度肝炎 8 16.01±4.33 45.20±3.56 20.11±0.85 2.15±0.61 38.62±7.52
在目前已经被确定的14个凝血因子中,其中12个是经人体肝脏参与所合成,同时,肝脏可对抗纤维物质、纤维蛋白溶解物质进行合成和灭活[3]。随着研究的不断进步,发现多种凝血因子合成出现障碍与其肝脏疾病的发生有关[4]。随着肝脏疾病患者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的肝功能会出现衰竭的情况,其凝血因子的合成量不断减少,使得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致使出现出血的情况,若患者疾病较为严重,则可出现原发性纤溶亢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情况[5]。
本文研究显示,肝病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随着患者肝细胞受损情况的不断加重,患者的凝血功能就越差。肝脏疾病患者,其肝功能由正常状态不断发展至肝炎,最后发展为肝硬化,此过程,患者的肝细胞损伤程度在不断的加重,其PIB、TT、PT、APTT等凝血因子水平也在不断的变化。PIB、TT、PT、APTT可以对机体内外凝血途径中相关凝血因子水平、活性进行反映,其中PT不仅可以对外源性凝血系统情况进行反映,且可以对肝脏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反映[6]。APTT水平主要是由内源性凝血途径因子水平决定。TT则可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量、质量以及类肝素、肝素相关抗凝物质水平进行反映,是指导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主要指标[7]。FIB是急性反应蛋白的一种,主要是由肝脏所合成,含量较高,其随着患者肝脏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呈逐渐下降的趋势[8]。AT-Ⅲ合成降低,见于肝脏疾病、肝功能障碍、主要见于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癌晚期患者中,其常与疾病严重度相关,可伴发血栓形成。
综上所述,多种凝血因子检测在肝病患者中应用,不仅可以发现和评估患者的疾病,且可以为肝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采纳应用。
[1]张红胜,张 敏.血清RBP、凝血四项和血小板指标检测在重症肝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7):2413-2415.
[2]唐金凤.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患者止凝血、肝功能及血细胞分析的实验诊断研究[D].南昌大学,2016.
[3]陈 静,丛玉隆.止凝血相关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化及肝衰竭中的变化趋势[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2):128-130.
[4]窦 芊,杜敬佩,赵巍峰,等.凝血及抗凝血指标监测对各型肝病的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6,26(4):237-238.
[5]陈英杰.妊娠合并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及肝功能检测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6,40(2):153-154.
[6]李仁华.肝病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4,25(4):34-36.
[7]卢 振,王瑜芬.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在肝病进展中的变化规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7):921-923.
[8]邵军良,李世波,黎运呈,等.血小板相关指标和凝血功能检测对慢性肝病治疗意义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6):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