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宏,韩光明,宰素珍,王守红,寇祥明,王桂良,朱凌宇,徐 荣,毕建花
(1.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扬州 225007;2.江苏省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 扬州 225008;3.高邮市送桥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 高邮 225651)
莲藕—克氏原螯虾生态种养共作模式和技术
张家宏1,韩光明2,宰素珍3,王守红1,寇祥明2,王桂良2,朱凌宇1,徐 荣2,毕建花2
(1.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扬州 225007;2.江苏省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 扬州 225008;3.高邮市送桥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 高邮 225651)
构建了莲藕-克氏原螯虾生态种养的“一藕两虾”共作模式,提出了模式的建设方案;集成了品种选择、种养时空耦合、莲藕种植、克氏原螯虾养殖、水质和水位调控等配套技术体系,分析了其经济生态效益。为江苏里下河地区发展区域性特色生态种养产业,转变长期以来单一种植或养殖等传统生产方式提供了示范模式。
莲藕-克氏原螯虾;共作模式;技术集成;效益
江苏里下河地区地处江淮生态大走廊,滨海临江,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水资源十分丰富,因水而兴的“四水”(水稻、水产、水禽、水生蔬菜)种养业非常发达。然而长期的农业结构不合理、种养脱节不协调、生产过于单一、化肥和农药过量使用、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农业自然资源随意废弃和污染、水资源过度消耗和污染等导致该区农业生态失衡、农业生产成本过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下降、综合效益持续低下等现象较为严重。为改变这一生产现状,笔者根据江苏里下河地区资源禀赋,从农业生产实际出发,提出了构建并推广“四水”生态种养的绿色农业产业模式[1],如稻-鸭-鱼[1-2]、稻-茭白-克氏原螯虾[1,3]、水生蔬菜-鸭[4-5]、空心菜-鸭-鱼[6]等,倡导发展同水域生态条件下种养一体化循环农业的新理念,并开展了模式创建、工程设施建设、技术集成和标准化示范推广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6]。为进一步推动里下河地区特色种养产业协调发展,又构建了莲藕-克氏原螯虾生态种养共作模式,俗称“一藕两虾”模式,即周年养殖一批成虾和一批虾苗,收获一批藕。
1.1 资源配置
区域面积为10 hm2,莲藕种植面积为7.5 hm2,养虾环沟面积为1.85 hm2,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占用0.65 hm2。
1.2 建设方案
1.2.1 开挖虾沟 单一田块面积约3 hm2为宜,沿田块内侧四周开挖宽4~6 m、深0.6~0.8 m的环形虾沟并贯通,畦面不开“十”字或“井”字沟。
1.2.2 作埂、整地、清沟 做到埂固(埂高出畦面50 cm以上、埂宽约3 m)、田平、沟清。
1.2.3 灌排设施 进排水口设在田块相对的两角,进水口设在田埂上,出水口设在环形沟底部,并用60目不锈钢网片封口,防止有害生物的卵或幼体侵入以及克氏原螯虾外逃。
1.2.4 种植水草 2~3月在虾沟内种植轮叶黑藻、伊乐藻、金鱼藻、水花生等水草,面积占虾沟30%~50%。
1.2.5 防逃设施 在田埂四周采用厚0.2 mm、宽60 cm的聚乙烯塑料薄膜固定在竹竿上作防逃设施。
2.1 品种选择
莲藕选择适宜江苏里下河地区栽培的品种,如鄂莲5号、鄂莲6号、鄂莲7号、鄂莲9号和江苏地方品种大紫红、美人红及小暗红等;克氏原螯虾选用本地区有良种繁育资质的苗种场采用异地亲本配组培育的优质虾苗。
2.2 种养时空耦合
为确保莲“一藕两虾”生态种养模式正常高效运行,应将莲藕种植与克氏原螯虾养殖在时空上衔接耦合(图1)。
图1 “一藕两虾”生态种养模式时空耦合示意图
2.3 莲藕种植
2.3.1 整地施肥 莲藕-克氏原螯虾共作的莲藕田,应均匀撒施经腐熟的生物有机肥(农家肥)2~3 t/667m2翻耕入土,并将畦面整平耙碎。由于共作田中为克氏原螯虾持续投饵和其自身的持续排泄具有肥水肥田作用,莲藕速效养分总施入量应比常规用量少。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莲藕处于立叶期时,追施N︰P2O5︰K2O=15︰15︰15的复合肥15 kg/667m2,尿素5 kg/667m2。6月下旬至7月上旬,于莲藕初花期追施N︰P2O5︰K2O=15︰15︰15的复合肥35 kg/667m2,尿素20 kg/667m2,磷酸二铵25 kg/667m2。
2.3.2 莲藕定植 第一年种植莲藕的田块,宜于4~5月定植,种植前畦面保持3~5 cm的浅水层。用种量300 kg/667m2(栽种藕400~500株/667m2);从第2年开始,不再每年定植,而采取子藕留地方式留种,留种藕量约500 kg/667m2。栽植种藕时先挖一深12~15 cm的斜浅坑,用斜插法将种藕尾部略上翘,前后倾斜20°~25°,以不闷藕芽为宜,将种藕放入泥中掩埋种植。各行种藕的藕头栽植方位要相互错开,边行藕头一律朝向田内。
2.3.3 病虫防控 莲藕褐斑病、黑白斑病通过保持藕田通风透光,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叶,适时用50%多菌灵600倍或75%百菌清1 000倍液间隔10~15 d喷雾2~3次等方法防控;对斜纹夜蛾、蚜虫、食根金花虫等虫害实行轮作倒茬,种植稻麦等作物并间隔3 a以上。每亩用16 000单位(IU/mg)苏云金杆菌(Bt)可湿性粉剂50~75 g对水50 kg喷雾,可防治斜纹夜蛾。安装诱虫灯、黄板等可以诱杀斜纹夜蛾和蚜虫,杀死的虫体可供虾食用。通过克氏原螯虾能够取食莲藕食根金花虫进行防控。
2.4 克氏原螯虾养殖
2.4.1 春季投种 江苏里下河地区克氏原螯虾集中产苗季为4月下旬5月上旬,此时虾种规格为3~4 cm,最适宜投苗养殖。第1年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莲藕种植后,为避免幼虾危害莲藕初生立叶,不能立即开展藕虾共作,将虾苗投放于藕田中。正确的做法有虾沟暂养和异地寄养2种方法。虾沟暂养就是在虾沟中用致密的围网在种藕的一侧再构建一道屏障,类似防逃网,再将虾苗一次性投放于网围圈定的环沟内集中暂养;异地暂养就是在临近共作田的附近临时找一处水域暂养虾苗,最好有沟与共作田贯通,连接处筑坝隔开。至6月中下旬待共作田莲叶挺出水面生长后,再及时拆除虾沟内侧的围网,让虾苗全田分布,实行藕虾共作。异地暂养的如有沟贯通,则挖开隔离坝让苗种随水进入,如无贯通沟则用抄网或地笼捕获后投放共作田内。暂养或寄养密度以1.0万~1.2万尾/667m2为宜,共作田密度约3 000尾/667m2为宜。宝应县多个乡镇实行品质化的“吨藕担虾”模式,莲藕的密度和虾苗的密度均可进一步降低。莲藕以鲜藕上市为主。共作田虾苗密度控制在1 800~2 000尾/667m2,低密度养殖大规格成虾(约40 g/只)。鲜藕产量超过1 000 kg/667m2、捕捞优质成虾超过50 kg的共作目标。9月份克氏原螯虾开始掘穴交配产卵并越冬,留田亲虾约20 kg/667m2。翌年4月陆续捕捞完繁殖后的亲虾,新繁出的幼虾约3 000尾/667m2留共作田饲养,其余捕捞出售。留田的幼虾因个体小、密度低,对莲藕的生长影响较小。
2.4.2 秋季投种 在已有的藕田中,于8月下旬9月上旬,异地选择性成熟的亲本虾投入共作田。要求亲本虾单体重约30 g/只,采用雌雄比2︰1进行异地配组后入田,投入量约20 kg/667m2。投入的亲本虾在共作田中陆续掘穴交配产卵并越冬,翌年3月下旬完成孵化,并在4月中下旬长成幼苗后陆续出穴。接着将越冬后的亲本虾集中捕获出售,以免影响莲藕的立叶生长以及捕食幼虾。留存共作田中养殖的幼虾苗量控制数约3 000尾/667m2,多余部分捕获出售。
2.4.3 饲料投喂 米糠、豆饼、麸皮、小杂鱼、螺蚬蚌肉、蚕蛹、蚯蚓、屠宰场下脚料或配合饲料等均可投喂,投饲量以藕田中天然饵料的多少与虾的放养密度而定。每天投喂饲料1~2次,日投喂量为虾存有量的5%~8%,以下午投喂为主,下午的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70%~80%,在靠近环沟、水位较浅和虾集中的区域定点多点投喂,以利检查虾吃食情况。秋冬季水温低于12℃时,停止投喂饵料。越冬后,随着虾逐渐出洞活动,宜适量投喂,且应随着田间虾数量和重量增加,及时增加投喂量。
2.4.4 虾病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克氏原螯虾常见的病害有烂鳃病、黑鳃病、烂尾病、聚缩虫病及纤毛虫病等。共作田块整理后进行晒田,虾沟中保持浅水位,泼洒生石灰100 g/m2或漂白粉10 g/m2消毒,同时杀灭野杂鱼。虾种放养时,用约3%的食盐水浸浴虾体3~5 min进行虾体消毒;虾苗放养后,每隔约20 d在田块深沟水体泼洒消毒剂,常用的消毒剂及单位水体用量为:生石灰20 g/m3或漂白粉 2 g/m3或聚维酮碘4.5~7.5 mg/m3(以有效碘计)。有条件可以使用EM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饲料中添加大黄、茶饼、维生素C、大蒜素、壳聚糖等免疫增强剂,提高虾体免疫力。
2.5 水质和水位调控
2.5.1 水质调控 “一藕两虾”共作田中的水体溶解氧应保持在5 mg/L以上,虾沟水体透明度约30 cm。一般每半月注换新水1次,夏季高温季节每周2~3次。此外,视水质情况,每隔约20 d用生石灰15~20 kg/667m2配成水溶液全池泼洒消毒。
2.5.2 水位调控 “一藕两虾”共作田中的水位调节以满足莲藕生长需求为准。共作期内水位调控的规律是浅-深-浅。荷藕栽植后至封行期间,水位控制在10~15 cm,一方面有利于土温上升,促进荷藕发苗,另一方面限制克氏原鳌虾主要在虾沟中活动,不进藕田的浅水区,避免虾夹断藕簪。立叶后逐渐增加到20 cm以上,夏季高温季节应逐渐加水,维持40~50 cm的水位,让虾进入藕田活动取食。莲藕成熟期采收时,降低水位至约30 cm。
3.1 经济效益
2014~2015年在宝应县鲁垛镇开展了“一藕两虾”的试验示范,从模式投入与产出综合经济效益分析来看,莲藕-克氏原螯虾生态种养共作模式纯效益可达3 018.46元/667m2,是莲藕单作的的3.1倍。
3.2 生态效益
克氏原螯虾摄食共作田中的浮萍、藻类等水生植物,捕食蝌蚪、小杂鱼、螺蛳等水生动物性饵料,节省了虾饲料;虾排泄物和残饵进入水体起到肥水作用,促进了莲藕的生长,提高了单位水域的产出量。封开河等[7]研究认为,在共作田中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杀死的虫体可作虾的饵料。刘义满等[8]研究表明,藕虾共作能够减轻莲藕和克氏原螯虾的病虫害发生。可见,莲藕-克氏原螯虾生态种养共作模式能够循环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生态效益显著。
[1] 张家宏,王守红,寇祥明,等. “四水”生态种养人工湿地的构建、消纳富营养化水的功能及标准化示范推广[J]. 中国标准化,2016(5):76-80.
[2] 张家宏,韩光明,唐鹤军,等. “双链型”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配套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6,36(8):533-537,566.
[3] 朱 伟,韩光明,王 艳,等. 水稻-克氏原螯虾共作模式的产量和效益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7):376-377.
[4] 张家宏,王守红,王桂良,等. 水生蔬菜-鸭共作技术集成及效益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0):1706-1709.
[5] 张家宏,王桂良,王守红,等. 茭白-鸭工作系统中氮平衡及经济效益分析[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32(5):498-505.
[6] 张家宏,王守红,寇祥明,等. 基于资源禀赋“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标准化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标准化,2015,(4):121-124.
[7] 封开河,黎俊龙,常 泰,等. 藕田套养小龙虾生态种养技术[J].科学养鱼,2014,(6):55-56.
[8] 刘义满,李 峰,孙亚林,等. 莲藕-小龙虾种养模式[J]. 长江蔬菜, 2015,(18):32-33.
(责任编辑:贺 艺)
The Ecological Management Cooperation Mode and Techniques of Lotus-Procambarusclarkii
ZHANG Jia-hong1,HAN Guang-ming2,ZAI Su-zhen3,WANG Shou-hong1,KOU Xiang-ming2,WANG Gui-liang2,ZHU Ling-yu1,XU Rong2,BI Jian-hua2
(1. Jiangsu Lixiahe Reg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Yangzhou 225007, PRC; 2. Jiangsu Province Eco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Yangzhou 225008, PRC; 3. Gaoyou Songqiao Town 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 Gaoyou 225651, PRC)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of “one lotus two shrimp” ecological management cooperation mode and techniques was put forward. The supporting technical system integrated variety selection, planting space coupling, lotus planting, Procambarusclarkii breeding, water quality and water level control, and th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were analyzed. The demonstration model was provided for developi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planting and breeding industry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production of single cropping or culturing in the past for a long time.
Lotus-Procambarusclarkii; cooperation mode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benefit
S511.04
:A
:1006-060X(2017)02-0080-03
10.16498/j.cnki.hnnykx.2017.002.021
2016-11-16
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项目(Y2013-28);中央财政支农项目(TG[15]110);扬州市1120绿色增产项目(2016)
张家宏(1965-),男,江苏高邮市人,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农业技术和生态农业投入品的研发和示范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