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春
【摘要】数学教学如果缺乏趣味性,学生将会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导致数学的学习将会变得枯燥乏味.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能使数学变得有意义、充满活力,我想从以下几点谈谈个人的想法.
【关键词】生活;培养;兴趣;金钥匙;促进者
在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是当前数学教改的重要任务,新课程理念提倡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一、让“生活”成为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舞台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更要让他们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以充分张扬.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放矢地选择一些“生活”问题,学生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后,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轴对称”这种特性自行设计一个图案来布置本班教室,进行成果展示.这时学生的创造火花不断闪烁,创造出了一个个新颖别致的图案.在展示成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而且深刻地体验到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兴趣,促进智力发展的平台
学生智力的发展,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多想、多做来培养的.俗话说:“多想出智慧.”“实践出真知.”这是科学的真理.教师是无法代替学生思考的.只有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多想、多做,才会积极思考,从而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通过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要坚持不懈地多方面做工作.根据本人的体会,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教师讲课力求生动有趣.教师要深刻理解领会课程目标,对所要教授的内容的深度、广度要有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深刻解读教材内容,把握学生特点,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在体验和感受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不是生搬硬套地去说教.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避免老一套.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如初学、巩固、和复习,就不能用一样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付出心血,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灵动、有趣,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多表扬、少批评;多关注学困生,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肯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所以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然而,究竟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我认为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去赞赏学生.小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能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胜过一百次说教.”尤其是转化学困生,仅靠教师的呵护、关爱是不够的.在他们眼里,学习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峰,令人心惊胆战,一不小心就会摔得粉身碎骨.作为教师,要把高峰分割成一个一个小丘,让他们经过自己的拼搏与努力,征服它、战胜它,体验到进步和超越目标的喜悦,让他们在自己不断地进步中增强自信,重新燃起学习的希望.
5.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有疑问允许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确,提出一个问题,特别是一个好问题是难能可贵的,它不仅要具有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勇气,而且还要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见微知著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求异性思维能力.然而,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只是等教师提问,学生只是“答”而不“问”,学生也不会问,我们应当走出这个误区,提倡和诱导他们提问题,鼓励他们大胆提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及时鼓励,大胆表扬,让每名学生乐于提问.
三、让数学思维的方法,变成学生手中的“金钥匙”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数学离不开思维,没有數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向数学家的思维结构转化的过程.数学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学生一旦掌握了数学思维的方法,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便会大大增强,他们就可以运用数学思维的“武器”,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就大大增强.
总之,每名学生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