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睿+刘聪+周杰
[摘 要] 采用文献调查法,对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两种失业率进行基本性质的比对分析,更深入掌握登记失业率的劣势和调查失业率的优势。经过研究发现,通过科学的统计方法得出的调查失业率所反映的数据更加真实、客观,具有覆盖范围广、统计方法科学、发布频率较高、能准确反映劳动力测度指标等优势,有利于政府掌握劳动力市场情况和劳动力测度指标,指导政府宏观调控。
[关键词] 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
[中图分类号] F2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3-0151-02
一、引言
失业率数据作为反映经济状况的总体指标和社会政策调整的依据,受到了众多国家的关注,在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每月都会更新失业率数据。而我国一直使用的登记失业率数据已经无法准确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无法从勞动力市场角度为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5),我国实行的登记失业率公布的数据保持在4%左右,而我国的经济增长幅度已从原来的10%下降到7%,根据奥肯定律:经济增长速度和失业率呈相反方向变化,我国的情况显然不符合经济规律。这说明登记失业率已无法准确地描述我国失业情况。
因此,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劳动力调查制度的通知》(国办发[2004]72号)的要求,于2005年11月进行首次劳动力抽样调查,2010年建立了31个大城市劳动力调查制度,按月反映劳动力的供求状况;2013年扩大样本容量,从31个省会城市扩展到65个大城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3年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将给世界传递持续发展的讯息》,透露当年上半年我国调查失业率为5%,这是我国首次公布调查失业率的官方数据。2015年6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调查失业率”在宏观经济指标中占据重要位置,要求有关部门将“调查失业率”变成权威数据。
鲍志伦(2010)在《实行调查失业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对调查失业率与登记失业率进行讨论,并分析了国家实行调查失业率的原因,最后得出我国失业率统计的改革势在必行的结论,以调查失业率替代登记失业率是大势所趋[1]。
刘文勇(2015)在《加快建立以劳动力抽样调查为主的失业率统计改革步伐》中指出应加快建立以劳动力调查为主的失业率统计,并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调整失业统计范围,扩大失业统计覆盖面;第二,规范失业统计口径,增加失业统计调查项目;第三,改革失业统计制度,提高失业统计质量[2]。
二、调查失业率与登记失业率方法作用比较
(一)基本性质比较
我国一直采用登记失业率作为失业率统计的官方数据与指标,但自2011年,我国正式实施调查失业率,并于2014年首次发布官方调查失业率数据[3]。调查失业率是调查失业人数占调查从业人数与调查失业人数之和的比,登记失业率是在城镇劳动保障部门登记的失业人数占期末就业人员与期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二者除在概念方面有差异外,还存在以下几点差别:
1.组织方式不同。城镇登记失业率是将各级失业登记机构的行政记录汇总后得到失业率数据。调查失业率是根据每个家庭的调查记录,将它们汇总可得劳动力就业与失业的数据,如:劳动力数据、就业数据、失业数据以及劳动参与率、失业率等一系列数据。
2.适用对象不同。城镇登记失业率的适用对象须有当地非农业户口,男性年龄在16-50岁,女性年龄在16-45岁,具有劳动能力的无业、有就业意愿,并已在就业登记机构登记的失业人员。调查失业率的统计对象是法定工作年龄以上,在调查期内处于失业状态,具备工作能力和工作意愿,并在特定的时期内主动寻找有薪工作或自主就业的所有人[4]。
3.数据作用不同。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可以掌握失业保险金发放情况;二是详细记录失业人员的信息。调查失业率数据体现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变化,它更加强调失业率变化的趋势。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登记失业率有助于快速取得记录的所有数据,调查失业率可以通过一次调查得到有关劳动力测度的所有数据;登记失业率的对象局限在城镇户口的居民,对于登记人员有较为严格的限制,调查失业率的对象只要在调查期内符合三个判定条件即可认定为失业;登记失业率出发点为社会保障的角度,是社会层面的,调查失业率的出发点是市场,是经济层面的。
(二)登记失业率的劣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强,登记失业率已经不能准确描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化,无法为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准确依据;近几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登记失业率与我国统计部门和科研机构发布的调查失业率数据有较大差距,为了充分说明二者的异同,我们分析几点登记失业率的缺陷:
1.户籍限制,覆盖失业主体不全面。登记失业率要求登记对象必须是当地非农户口的居民。我国流动人口众多,例如农民工是我国流动就业人员的主体,他们既不是工作所在地的户口,也不是非农居民,按照登记失业方法的统计要求,这部分群体不能涵盖在失业人员中,导致登记信息缺失,制约了对失业人员的特征分析,无法真实反映我国居民的就业状况。
2.失业定义的内涵小,受劳动年龄限制,使失业数据失真。登记对象的年龄必须为男16-50岁,女16-45岁,而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是男60周岁,女55/50周岁,劳动年龄一般为16-65岁[4],登记失业的年龄连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都没有达到,更别说那些不在登记年龄范围但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人了。年龄的限制必然造成登记失业率与实际失业率有较大偏差,无法真实反映我国劳动力市场失业与就业的情况。
3.发布频率低,时效性差。登记失业率在每年年末发布一次,以年末最后一天登记在案的失业人员计算,登记的这些失业人员,可能有的是一个月没有找到工作,有的是半年甚至一年处于失业状态,还有一些可能找到工作了,但是并未去当地的失业机构注销登记,这样计算出的数据缺乏动态性和时效性,无法准确地反映出全年的失业情况。
4.受地方政府主观限制,易造成虚假的失业数据。一地的失业率可以说明当地经济发展成效与发达程度,这关系到当地政府的政绩考核,地方政府为了提高政绩,掩盖当地发展的问题,夸大当地的经济发展与发达程度,必然会人为地限制失业率的增长,降低失业率数据,造成发布的登记失业率数据低于实际情况。
5.登记失业率不能与国际对接。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数据库显示,目前上报失业数据的国家共有116个,其中,有76个国家上报调查失业率,占65.5%,包括美国、法国、日本、韩国、西班牙等国家;有32个国家同时上报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占27.6%,包括奥地利、比利时、捷克、丹麦、德国、英国等国家;有8个国家只上报登记失业率,占6.9%,包括中国、布隆迪、阿塞拜疆、烏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卢森堡和亚美尼亚[5]。大多数发达国家均采用了调查失业率作为失业的统计数据,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采用的登记失业率很难从劳动力就业的角度与其他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无法准确判断经济的发展情况,不能作为提供政策的有效依据。
(三)调查失业率的优势
从登记失业率与调查失业率的比较可以看出,调查失业率更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该项方法将成为国际通行的失业率统计方法,还可依据它推算出劳动力相关数据,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劳动力测度指标,在提高我国公共就业服务质量方面有积极意义。
1.覆盖范围广,涵盖所有就业主体。调查失业率的调查范围涵盖了所有人群,既包括了城镇非农户口的失业人员,又包括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既包含了劳动年龄的人员,又包含了退休后有劳动能力的人员,这一方法打破了传统登记失业率的户籍限制和年龄限制,既表现出显性失业,又表现出隐性失业,使数据更为真实、有效。
2.统计方法科学,作为我国制定就业政策和提供就业服务的准确依据。调查失业率是采用抽样调查手段获得数据,运用概率的方法加以运算,从而得出失业率数据。这要求所选取的样本无论在质量还是在代表性方面都是最优的,而且操作过程严谨规范,不可人为随意更改。与传统的登记失业率相比,采用第三方调查统计得出的数据较少受到地方政府主观的影响,能准确地反映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
3.发布频率较高,能够反映就业形势的变化。调查失业率的时效性较强,如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劳动力调查的频率为每月5次,每月发布一次调查失业数据[6];我国每年5月和11月进行2次调查,更能够体现劳动力供求的动态性,这能够较为灵敏地反映出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化情况,便于相关部门及时分析和预测劳动力变化的趋势,为政府制定就业政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4.采用国际通用方法计算。我国的调查失业率全部采用国际劳工组织规定的抽样调查方法和规范,很难发生歧义,可以与国际失业率的统计方法接轨,有利于国家间的比较,易于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发现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
5.准确、客观地反映劳动力测度指标。衡量宏观经济的四个指标中,就业率和物价比GDP更能反映出经济运行的状况。在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里,GDP没有大幅度的波动,所以不作为衡量经济的重要指标,相反,失业率更能反映某个行业景气度的变化。通过失业率,我国制定相应的社会保障、财政与货币政策。调查失业率之所以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是因为运用了科学的手段采集样本。实施调查失业率的作用不仅体现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依据,也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结论与思考
调查失业率的统计方法以其严谨的操作程序和科学的计算方法被国际采用,是迄今为止较为科学的失业统计方法,具有覆盖范围广、统计方法科学、发布频率较高、能准确反映劳动力测度指标等优势,能够指导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除此之外,我国在统计调查失业率时也应在国际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失业统计体系,这样既可以与国际接轨,又可以保留自己的特色。除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各地方也可以按照本省、市的具体情况拟定当地调查失业的方式方法,以满足各地的不同需求,实现失业统计的多样化。
[参 考 文 献]
[1]鲍志伦.实行调查失业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J].商场现代化,2010(8):142-143
[2]刘文勇.加快建立以劳动力抽样调查为主的失业率统计改革步伐[J].中国统计,2015(6):6-8
[3]凤凰财经网.中国首次正式发布官方调查失业率数据[EB].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725/12796678_0.shtml,2014-07-25
[4]孔微巍.劳动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80-181
[5]王飞.我国失业率统计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社会保障,2008(9):31-33
[6]王丽平.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2(9):30-33
[责任编辑: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