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波
【摘要】移动互联时代,手机、手表、车载终端正在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导媒介。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助网络技术、移动技术、数字技术联通移动端的受众,立足优质音频内容和专业制作优势,探索音频数据新闻的形态,发展以名主播为依托的精致视频节目,不断开拓民生新闻服务的对话途径,打造车载空间新闻、音乐、生活服务的语音互动体验。
【关键词】移动互联 节目形态 服务功能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用互联网联通一切,“跨界”融合已经成为移动互联时代媒体产业发展的指导定律。新媒体技术跨越时空传播,强调社交互动、尊重个体的多样化需求,给线性传播的传统广播带来极大的挑战与机遇。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6.56亿。①全国机动车保有量2.85亿,私家车超过1.35亿辆。②移动人群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受众市场,而且伴随着受众的年轻化和我国汽车工业化的发展,移动人群正在成为主流广播受众群。对传统广播媒体来说,直面新的媒介环境,主动拥抱新媒体技术,及时抢滩移动用户市场,方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保持优势,拓展媒体影响力。
一、移动互联媒介的类型及特征
当下的移动互联终端主要有四类:分别是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随身移动终端,以手表、眼镜为代表的贴身穿戴移动终端,以车载媒体为代表的小空间伴随移动终端和以家用电器为代表的智能家居传输终端。
(一)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随身移动终端
传统广播已经通过“两微一端”的标配,实现了对这类移动媒介的节目覆盖。其中手机客户端以海量的信息、视听多样化的呈现手段、互动便捷方便等多功能,成为众多移动人群获取资讯、打发闲暇时光的媒介首选。
(二)以手表、眼镜为代表的贴身穿戴移动终端
正如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所预言的媒介的肌肤化演变趋势,可穿戴的媒介已经变成现实。早在2014年,蜻蜓.fm就尝试与可穿戴媒介合作,在三星生产的新产品智能手表GearS中预装了蜻蜓.fm应用。苹果手表(i-Watch)也有意和蜻蜓应用合作。可穿戴媒介产品更认可声音在传感器中的重要作用,这将成为未来移动媒介发展的潮流所向。
(三)以车载媒体为代表的小空间伴随移动终端
根据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体研究(CSM)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35个城市的广播整体收听率比2014年下降了3.3%,而车载终端的收听市场却呈现结构性增长。更有研究表明,车载设备已经成为使用最多的广播接收设备。在一项市民收听广播的媒介设备调查中,有60%的人选择车载,其次是手机(33.8%)和收音机(20.6%)。③网络电台已经成为车载媒体市场的积极抢滩者,传统广播要提高警惕,积极应对车载终端的音频竞争。
此外,网络音频电台不仅通过合作的方式积极抢占车联网终端市场,还主动研发车载媒介硬件,实现技术的覆盖。2015年考拉FM生产了全球首款内置3G通信模块的车载智能音箱“考拉宝”,用户可以免费收听其音频内容。
(四)以家用电器为代表的智能家居传输终端
未来的家居环境会成为一个随处可接收信息的媒体世界。冰箱的表面、桌子的平面,透明的玻璃、镜子都有可能成为一个个媒体接收终端,人们可以随时随心接收各种形态的信息产品,随处、随时收听海量传播内容。这一生活图景已经在美国著名的玻璃公司康宁2014年的宣传片中完美呈現。
喜马拉雅FM2015年也发布了自产的听说硬件“随车听”。这一应用不仅可以放在车上,还可以放在儿童读书机、智能台灯、甚至马桶等可以发声的家居设备上。目前可以联通手机、车载终端、家居终端进行节目传播的几乎都是应用程序。研究移动媒体端节目传播的规律,制作移动场景下受众需求的节目是传统广播创新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传统广播节目形态的创新
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市场,广播媒体迫切需要加深忧患意识,坚定创新的理念,积极“应战”新媒体,将新闻和舆论的触角,将广播媒体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延伸至移动媒体终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
(一)立足品牌和内容优势,精雕细琢,深耕细作
传统广播应以品牌栏目和专业制作优势为核心,内容内核不变,拓展传播疆界。例如香港凤凰传媒集团最早以凤凰卫视电视新闻起家,2013年在全媒体发展的战略下,凤凰传媒创办了凤凰优悦广播,2014年,凤凰又敏锐地预见到移动音频市场的发展前景,推出了自己的手机应用凤凰FM。该手机应用软件汇集了《锵锵三人行》《一虎一席谈》《鲁豫有约》等数十档传统电视频道的品牌栏目,满足移动端受众随时随地收听节目的需求。除了将名牌栏目音频化之外,凤凰FM还推出了《总编辑时间》《凤凰周刊有声故事》和《新闻今日谈》等节目。这些节目都是围绕媒体自身在新闻大事件、国际热点人物的新闻报道和评论优势的基础上倾力打造的。创新不是全盘否定自己、另起炉灶,而是在坚持自己优势的基础上精雕细琢,深耕细作。
内容的优势在地方的文化特色中,在媒体多年积累的采编专业队伍和制作的海量节目资源中。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彰显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打造与众不同的地域特色内容,发挥主流媒体权威和专业的制作优势,是可行的创新策略。例如天津广播围绕本土津味的相声艺术和市民的“哏”文化,推出的《包袱抖不完》《老话听不腻》《津味曲汇》等曲艺节目,将相声的笑文化、市民的乐活精神弥漫在声波中。此外,天津广播还推出了历史文化节目《历史回声》和主打乡土民俗的百姓口述节目《话说天津卫》,这些节目都以彰显本地历史文化特色为依托,在手机客户端“劲听”上重点推广。
特色内容的打造需要文化的内核,也需要整合尘封已久的录音内容资源。2016年,中央电台基于国家级媒体的定位推出了两个现象级的广播专题栏目:《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和《难忘中国之声——广播传奇》。一个将文化与声音结合,用流动和丰富的声音呈现并记录文化的记忆;一个则让经典声音再次回响,用经典的声音与年代的记忆唤起受众心灵的共鸣。文化与声音的结合,与历史资源的整合,可以让广播在新媒体端发挥它更加迷人的魅力。
(二)探索音频数据新闻的形态,满足高端人群新闻解读需求
信息爆炸的年代,听众不缺少新闻资讯、不缺少获取信息的媒体,但唯一稀缺的就是权威的新闻解读、全面而有深度的新闻内容提供。整合新闻节目资源,围绕一个新闻事件将最新的动态资讯、幕后的新闻背景、深度的新闻评论和全面的相关政策信息以及便捷的互动做立体式的集纳,让新闻数据发声,让重大新闻内容全面而精致。
音频数据新闻未来会成为车载高端受众的重要需求。据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CSM)2015年对全国35个城市车上目标听众结构数据统计,男性听众接近七成,其中25~44岁的中青年超过64%,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接近45%,个人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超过四分之一。也就是说,车载受众中具有高学历、高消费和高端资讯需求的男性受众已经成为主导人群。他们往往对财经、社会、时政新闻有着更高的新闻解读需求。探索深度的音频数据新闻,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权威的观点更能满足这部分受众的需求,增强用户黏性。
音频数据新闻怎么实现?拿2016年12月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重雾霾天气新闻为例。受严重雾霾影响的北京、天津、河北等地都紧急实行了车辆限行的交通管制。天津更是采取了连续六天单双号限行的应急举措。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新闻,能否在新媒体端,首先将关于雾霾天气最新的交通、出行、菜价、学校放假等各种信息按时间汇总并及时更新;其次,用采访錄音的方式将气象、医疗、环境等各领域专家对雾霾天气的评论、对人们正确出行方式的建议放在一起给市民以参考;再次,关于雾霾的成因、污染物及危害等知识,采用解说或采访录音的方式提供给受众做知识传播。然后,链接历史上重大雾霾的新闻信息和解读,例如上世纪50年代的伦敦雾霾事件以及伦敦的治霾举措和经验。最后,提供互动平台,让受众发表文字、图片或音频来与节目和专家互动。这样的新闻资源的整合,多层次信息的提供,在同一个重大新闻中得以呈现。这种精致的音频数据新闻也可以为将来的用户订制新闻提供内容基础。
(三)利用知名主持人的名片效应,大力开发短视频节目,积极涉足全媒体领域
广播媒体的主持人是连接媒体与受众的桥梁,也是吸引受众,增强用户黏性的重要手段。围绕主持人的个性、气质打造移动终端的特色视频节目,是广播媒体全媒体战略的重要突破口。打破传统广播中的板块串联模式,揭下广播主持人神秘的面纱,在移动屏上展示主播们不一样的风采。
2016年6月,广东电台新闻广播打造了以新闻主持人尹铮铮为核心的“尹铮铮工作室”。利用名主播的影响力,大胆创新,构建了一档融新闻资讯、评论一体化的全媒体节目。这不仅是广播媒体的融合实践创新,也是激励主播创新、创业的一次有益探索。工作室成立后,推出的《铮说奥运》报道,大型活动《给党唱支生日歌——纪念建党95周年特别策划》《中山魂——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特别策划》在当地引起了较大的影响。在线下,工作室还与“路上读书”客户端合作推出《今晚一本书》的线下产品。这种通过主持人“牵线” 的模式打通了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将主播的影响力发挥到了极致。
主播经济是传统广播实现全媒体跨越的法宝之一,对于媒体来说留住主播,创新节目模式,打造不同于线性广播中的个性化节目,激发主播的主创意识是融合实践中传统广播可以寻找的突破口。
三、广播节目功能的创新
我们常说媒体具有新闻、教育、娱乐、服务的四大功能。新媒体同样具有这四大功能,唯一不同的是它与受众的互动更便捷、更全面,当众多的新闻资讯和微信公众号推送资讯的时候,传统广播还能够做哪些独特的新闻内容服务?当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应用软件兴起,它们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已经能够满足移动受众时,传统广播还可以做哪些更精细的服务?答案恐怕还是要围绕自身的专业媒体优势,来添加新媒体的羽翼,才能实现更细致、权威和个性化的内容服务。
(一)立足本土媒体的权威优势,开拓民生新闻的对话途径
省级主流媒体是省级党政和群众的喉舌,在沟通民意和宣传省委工作上有天然的媒体优势。像每年“两会”期间,天津台新闻广播都会推出《公仆走进直播间》特别节目之对话区县长,让人民公仆到直播间介绍所在区县的新年工作规划,并针对百姓集中关注的问题给予解答。在移动互联时代,能否将节目上的互动延伸至节目下,提供行政职能部门的新媒体社交账号,促进政务服务的公开化和新媒体化,将政府的信息服务和问题解答与百姓的互动延伸至每一天。
这种互动不是神话,在美国知名网站雅虎推出的手机客户端“News Digest”上已经实现。这款手机客户端崇尚简洁主义,每天推送两次,一次只推送八条精选新闻,然而每条新闻的内容却非常丰富。从新闻调查到解读、再到相关权威信息的汇总,将新闻的立体化和深度化做到了极致。更值得称赞的是,在每条新闻的最后一个板块就是该条新闻涉及到的相关部门或人员的社交媒体账号。更有趣的是,有时与总统相关的新闻,最后的社交账号便会出现奥巴马的社交账号。
这种做法虽然在国内还不具备现实基础,但它却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国内政务微博自2011年兴起至今,在一些地区已经实现了部门新闻回应和信息沟通的功能和服务方式的自觉。人民网新媒体下一步“互联网+”的战略就是要把政务微博与新媒体用户联通,为百姓与政府部门的对话搭建通畅的线下沟通平台。
(二)做好专业内容,探索语音互动体验的实现途径
当下的私家车媒体终端已经可以实现语音的歌曲点播互动。国外的车载广播有的更是可以根据行车地点的变化,语音播报所处地域的历史文化信息。未来,技术将可以实现更加超乎想象的互动体验。设想是否会出现语音点播一个音频节目的名称、一个新闻事件、一首歌曲或一个歌手的名字,车载终端就会根据声音内容播放所点播的丰富而优质的音频节目信息。这一语音互动的实现,难度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专业化、立体化和系列化的内容集纳和提供。正如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所言:“无论你做什么预测,事实总是被低估了。最极端的预测总落后于现实。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创造未来。”
综上所述,移动互联世界已经成为传统媒体争夺更年轻和更高端受众的“战场”。第一时间抢占移动客户端的节目市场,打磨特色的、优质的、短而精的节目内容,拥抱新媒体技术,方能在白热化的音频市场竞争中占有主导地位。融合发展之根本在于精致内容,融合发展之飞跃在于抢先开拓新媒体技术,融合发展之长久在于立足受众和时代需求,不断创新。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人民网-通信频道,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16/0803/c209043-28608014.html.
②魏哲哲《2016年上半年新登记私家车达1085万辆》,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xinwen/2016-07/21/content_5093321.htm.
③洪杰文 丁世杰 杨菲《互联网+背景下受众的新闻信息接受行为研究》,《新闻界》,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