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2017-03-20 08:44郭椋
商场现代化 2017年3期
关键词:机电产品

郭椋

摘 要:中德两国都是机电产品出口大国,机电产品在中德货物进出口贸易额中占绝大比重,本文通过对2000年至2015年中德两国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得出中德机电产品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产业内贸易,且两国机电产品贸易的产业内水平指数基本保持较高的值,但根据HS编码分类,七类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指数却有显著的差异,有些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一些却很低,说明我国与德国的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后,本文根据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提高我国与德国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

关键词:中德贸易;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

一、中德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概况

中德两国自建交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进出口贸易关系,进出口额基本保持稳定上升趋势,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两国之间贸易更是发展迅速,2002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德国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而近年来,中国一直保持着德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在两国的进出口货物贸易中,机电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占很大比重。本人从联合国贸易商品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中收集到近16年来中德机电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额,进行整理后得到的统计结果显示,从2000年到2015年,中德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都有巨幅的增额,增长率的变动则与国际贸易形势相关,在贸易不景气的年份,贸易额下降,例如2009年(金融危机后,德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在机电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中,我国对德国逆差,且差额较大,在机电产品的巨额逆差也是我国对德国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IIT)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给定产业内同类产品同时进口和出口的活动。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内贸易一直占据世界国际贸易的重要位置,产业内贸易相对于产业间贸易而言具有利益大,调整成本小等优势,成为各国贸易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选择。笔者采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衡量中德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是迄今为止最具权威的产业内贸易测量指标,其表达式如下:GL=1-(|X-M|/(X+M)),其中X、M分别代表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GL指数越接近于1,则说明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越接近于0,则说明产业内贸易水平越低。由图1,可以看出2000年至2015年中德两国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基本保持在0.6至0.9之间,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在2007年达到最高值0.96,随后呈下降趋势,直至2015年才开始回升,主要原因是国际贸易形势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开始恶化,两国进出口贸易额受到影响。

二、各章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情况分析

笔者根据2008年-2014年的中德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进行整理,并对不同的机电产品(按照HS编码,第84、85、86、87、88、89、90章的产品都属于机电产品)分别测算其G-L指数。得到结果如图2所示。虽然中德机电产品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但具体各章节的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却出现了极不均衡的情况,部分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极高,部分则非常低;且我国对德国各章节的机电产品的进出口差额也有不同的数量表现特征。

第84章产品主要为核反应堆、锅炉、机器、机械器具及其零件,从图二中可以看出,2000年-2002年这三年中,此类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偏低,在0.4至0.45之间,到2003年,升至0.61,之后该章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一直保持在0.75的平均水平。另外,在这一章的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中,我国对德国存在长年的较大逆差(平均逆差为每年5960百万美元),我国该章产品在2000年-2002年阶段与德国的对应产品并没有太大的竞争力,直至03年后,我国的此类机电产品竞争力逐渐提升,与德国的贸易显现出竞争性的趋势。

第85章产品主要为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及其零件、附件。在这一类产品的贸易中,产业内贸易水平最高(从2000年到2015年的平均水平来看),基本处于0.8的平均水平。我国处于顺差地位,且差额较大(平均每年2826百万美元),这也是在机电产品中,顺差额最大的一类产品,但依然远低于其他章类机电产品德国对我国的顺差额。但值得注意的是,电机、电器设备及其零件这一章类机电产品属于数据劳动密集型产品,我国相对于德国,有较大的劳动力要素优势,因此德国从我国进口较多该类产品,但另一方面,此类产品价格较低,所以顺差额并不高。德国向我过出口的产品大多价格高,附加值高,即使数量较少,金额却不低。

第86章的主要产品为铁道及电车道机车、车辆及其零件;铁道及电车道轨道固定裝置及其零件、附件;各种机械(包括电动机械)交通信号设备。此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历年数据波动较大,但总体保持较高的水平。对于这一类产品的贸易差额,变化亦较大,在部分年份,我国对德国顺差,但大多数的年份,我国对德国逆差。在这一类机电产品中,我国的产品与德国的产品存在较大的竞争性,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创新、进步,我国对德出口数额增大,例如,在2015年,我国对德顺差(41.15百万美元)。因此我国可以重点扶持这一产业,以增强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

第87章的主要产品为车辆及其零件、附件(铁道及电车道车辆除外),这一类是中德两国机电产品贸易中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的产品之一,产业内贸易指数在0.1至0.3之间浮动。在该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中,我国对德国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额越来越大,在波动中上升(平均逆差额为每年10194百万美元)。这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对汽车的消费量大幅增加有关。另一方面,德国是汽车工业大国,汽车产业是其优势产业,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因此,在这一类机电产品中,我国与德国的差距较大,中国的汽车产业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第88章的主要产品为航空器、航天器及其零件。这一类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极低,基本低于0.1(除去03、07年),接近于产业间贸易,我国长年对德国逆差,且逆差额呈上升趋势。航空航天器是高技术产品,科技含量及附加值高,我国在这一方面的能力还较弱,所以从德国进口较多,出口极少。在这一类产品的贸易中,两国呈现出的是一种互补性的贸易,针对这一类机电产品,我国应当注重学习、研发,以提高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技术水平,改变我国一直处于几乎净进口的处境。

第89章的产品主要为船舶及浮动结构体,该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在2000年-2014年一直较低,低于0.2,但2015年,突然骤升至0.7,主要原因是2015年中国对德出口该产品的金额大幅下降,从2011年开始,中国对德出口该产品的金额下降,直至2015年,下降至历史最低,因此产业内贸易指数升高。总体来看,德国对我国的船舶产品的依赖性较强,从我国进口大量船舶,在2010年达到峰值之后便开始下降,说明我国的船舶向德国出口的优势在逐渐消失。

第90章的主要产品为光学、照相、电影、计量、检验、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上述物品的零件、附件。这一类产品的特点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与航空航天器类似。此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指数在0.5之间浮动,进出口差额方面,我国对德国逆差,且在2015年之前逆差一直呈上升趋势,到2015年出现明显的下降。可以说在这一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中,我国产品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提升,产业内贸易水平有望提高。

三、结论和建议

1.结论

(1)中德两国机电产品贸易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两国机电产品的生产和贸易呈现的竞争性不强,但有增强趋势,如技术含量较高的HS90章产品的贸易,我国的弱势地位正在得到改善。中德机电产品贸易总金额逐年增大,但我国对德国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额也在逐年增大。具体到各章机电产品的贸易额,对于大部分(HS84章、HS86章、HS87章、HS88章、HS90章)的机电产品,我国对德国逆差。

(2)中德机电产品贸易产业内贸易水平总体较高,但从具体的机电产品来看,则表现出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并存的情况。有些机电产品的贸易为产业内贸易,如HS85章,此类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有些则为产业间贸易,如HS89章,HS90章,主要为产业间贸易的产品多为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我国从德国进口较多,向德国出口很少。

(3)中德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变动幅度较大,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大,不同年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2001年至2007年,产业内贸易水平平稳上升,2008年至2014年则下降,直至2015年开始回升。

2.建议

(1)我国要不断发展经济,促进经济转型,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缩小与德国之间的差距,这是促进两国产业内贸易水平提高的根本办法。一般来说,根据林德的需求相似理论,产业内贸易多发生在经济水平相当的国家或者发达国家之间,虽然我过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从各方面的衡量标准来看,我国与德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2)引导资金流向符合机电產品发展目标的领域。政府可以通过差别化利率、税率、贴息等手段,对符合机电产品发展目标的产品进行扶持,引导机电产品出口结构的升级,促进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结构的平衡。

(3)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有两类机电产品是德国从我国进口数量超过出口,虽然该两章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我国可以在此基础上,向上、下游高附加值产业和产品逐渐延伸。

(4)培育高端机电产业科技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优秀的管理经验,加强自主创新研发力度,提升我国机电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

参考文献:

[1]张群,张曙霄.基于产品技术含量分类的中德出口商品结构比较[J].商业研究,2014(08)

[2]黄洁,尹雄燕,金丽.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德国市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5(04)

[3]秦熠群,金哲松.中韩产业内贸易结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03)

[4]张志敏,李秀婷,刘皇.实现机电产品出口模式升级和转换的政策选择[J].国际贸易,2013(11)

[5]王正明,陈琳.两岸机电产品进出口产业内贸易研究[J].特区经济,2011,11

[6]孙楚仁.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德贸易[J].国际贸易问题,2009(07)

[7]张乃丽,崔小秀.中国机电产品显性比较优势变动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09,06(08)

[8]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M].黄胜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9]石芳芳.中的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基于美国市场的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机电产品
浅论机电产品的绿色制造及其发展趋势
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问题分析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研究
机电产品计算机辅助一体化技术设计研究
新型贸易壁垒理论综述及对我国产品出口结构的影响
机电产品新兴市场开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