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开中国民族特色散文之风

2017-03-20 16:40张坤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荷塘月色故居朱自清

张坤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文笔清丽,语言洗炼,极富真情实感。他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先生,了解先生——

永远的朱自清

文/闵志丽

朱自清已经永远离开了世人,但他那光辉的身影却始终未曾远离。就像一尊闪闪发光的雄伟雕塑矗立在中国文坛,须仰视才见。

一次次捧起《朱自清代表作》,凝望书中照片上他那双透着睿智、略带忧伤的双眼,似乎能触动心底潜藏的无奈和伤感。品读他优美的文章,竟仿佛走近了他的世界,心变得有了一丝灵气,有了一些敏感,甚至有了一点点脆弱,但更多的是感动。

我喜欢朱自清清丽柔美的小诗,清新朴实的散文,更对先生的为人深怀崇敬之情。

朱自清的诗大多写于二十五岁之前,他的诗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作高深的玄虚,用一种平白直叙的手法,娓娓道来,却极有意境。他的《细雨》:东风里/掠过我脸边/星呀星的细雨/是春天的绒毛呢。《咫尺》:我知道你眼的一瞥/像轻风掠过脸上/我知道你手的一触/像闪电穿过天上/……/笑时像一串珠光/娇时像一绺糖……这些小诗笔触细腻、清新,体现了他朴实的文风。

朱自清在创作中最突出的成就是他的散文。被选入中学教材的就有人们熟知的《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背影》写的是他与父亲在车站别离的情景,先生父亲那略显肥硕和笨拙的背影在他笔下变得如此可敬,仅寥寥数笔的勾画,就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从他的散文里可以读出他的朴素、忠厚和平淡,却不乏美感,就像一位素面朝天的美丽女子,温婉可人。《荷塘月色》写得细腻而深秀“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缠绵悱恻,极富生命力。还有《绿》中对梅雨潭“那醉人的绿”的描写,平易中饱含热情。

朱自清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中学时代沦为一名困顿的穷学生。严冬来临,只有一条破棉被的他,睡觉时需要用绳子把被子的另一端束起来。他从北大毕业后一生从教,过着清贫的生活,他的《近怀示圣陶》一诗中有这样的描述“儿女七八辈,东西不相睹。众口争嗷嗷,娇婴犹在乳……只恐无米炊,万念日旁午……”便是他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虽然当时的朱自清有著名作家、学者的声望,又是清华教授,然而他每月的薪水只能买三袋面粉。在这样穷困的生活中,他拼命写文章,却拒绝为高稿酬、标榜中间路线的《新路》写稿。国民党当局曾几次请他到重庆政府做官,他都不为所动。直到临终前还嘱咐家人:“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文如其人,正是先生这样的人品才能写出这样的美文。他的为人和為文成就了他,永远感召、教育和启迪着后人,循着他光辉的背影前行。

[赏读]

本文虽然不长,但作者却高度赞扬了朱自清先生的人品和文品。朱自清在文学成就上最高的自然是现代散文,而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又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正义感,并且真诚对事对人的完整人格分不开的。往事如烟,光阴流逝,世事轮回,各种言论或许都不足为道,但我们有必要让更多的人记住我们民族的傲骨,在迎接司徒雷登的喧嚣中,我更愿意的是让大家记住朱自清,永远的朱自清。

访朱自清故居

文/阿滢

一个秋高气爽之日,我踏上了去扬州的旅途,尽管瘦西湖畔已不见桃红柳绿,琼花也早已孕育出红彤彤的果实,但古老的扬州城仍散发出一种迷人的魅力,难怪使得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瑰丽的诗篇。

我到扬州有一个愿望,就是带着朝圣般的心情去拜谒朱自清故居。然而,当我打的前往时,司机竟不知朱自清故居在哪儿,问了几个人都不知道,心里不禁生出一阵悲凉。出租车转了大半个城区也未找到。后来,一位老者听说我找朱自清故居,主动告诉了我具体位置,出租车进不去,又租了一辆人力三轮车带我前往。三轮车在不足两米宽的巷子里拐来拐去,好久才在安乐巷27号找到了朱自清故居。

朱自清故居门朝东,进门向北开一八角门,内有一极小的院子,有客房两间,是朱自清的住处,里面有条几、太师椅、书柜等。朱自清故居的内室窗前置有一桌,上有朱自清用过的笔、砚、笔架、墨盒等,桌上有一小牌,注明这些物品是由朱自清的儿子朱乔森捐赠的。卧室内的雕花木床上有一印花被,可以看出朱自清生活的节俭。当年他在清华大学教书时,由于没钱买棉袍,便去买了一件马夫穿的那种毡披风,白天穿着为学生授课,晚上铺在床上当毯子。日后,这披风成了朱自清生活清贫的标志而多次被他的朋友写进文章里。

故居的二道门内有一约10平方米大小的天井,布局为正室、东西厢房及南房。正室中堂挂有康有为的一副对联:“开张天高马,奇逸人中龙”。东厢房是朱自清父母及两个女儿的卧室。提起他的父亲,不由得让人想起朱自清的那篇著名散文《背影》。1917年冬,他的祖母去世,他随父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与父亲同车至浦口车站分手。《背影》写的就是那次分别时的情景,那胖胖的身子穿过铁道,艰难地爬上月台的背影,时常浮现在作者眼前,不由得生出对父亲那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恩之情。

如果说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美文的话,那么,《背影》就是散文中的极品了。《荷塘月色》多少有些做作,而《背影》全是口语化写作,达到了一种极高的境界。散文家林非说:“《背影》用朴素和流畅的文字写出了一种异常真挚与至诚的情感,这又是谈何容易的事情。只要能够达到这一点,肯定就会长久地打动读者的心弦。”

西厢房是朱自清庶母的卧室,南房三间分别是儿子和佣人住处。正室开有后门,后院是后来建成的朱自清资料陈列馆,馆内设有朱自清塑像、朱自清生平资料图片展板及部分朱自清的著作。

朱自清曾为他的母校江苏省立第八中学(扬州中学)写过一首校歌:“浩浩乎长江之涛,蜀岗之云,佳气蔚八中。人格健全,学术健全,相期自治与自动。欲求身乎试豪雄,体育须兼重。人才教育今辉煌,努力我八中。”他提倡人格健全,而且身体力行。他原名自华,取自苏东坡“腹有诗书气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了洁身自好,勉励自己不与他人同流合污,遂改名自清。

尽管我的书斋里藏有各种版本的朱自清著作,趁这次寻访朱自清故居之机,我还是从那里购买了一册2002年1月华夏版口袋本《荷塘月色》,并请工作人员盖上了“朱自清故居”纪念章。离开时,在朱自清故居门口拍了一张照片,把朱自清故居永远地摄进了我的记忆里。

[赏读]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游记作品。文章以游朱自清故居为主线,以时间为顺序,向我们交待了朱自清故居的一些基本情况。文章在写作上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顺序清晰,层次井然。文章写作时重点以移步换景为序,先由一道门“进门向北开一八角门,内有一极小的院子,有客房两间,是朱自清的住处,里面有条几、太师椅、书柜等”写起,紧接着又写二道门“故居的二道门内有一约10平方米大小的天井,布局为正室、东西厢房及南房”,然后又交待西厢房、南房、正室、后院等情景,这样既使景物呈现变化的动态,又使一景又一景之间的衔接自然,有层次感。二是融入真情,以情感人。作者写作本文既兼顾了“记游”的一面,又兼顾了抒情的一面。在描写故居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这样就使得文章更具有了感染力。情真文才美,只有情真,才能给读者美的享受。

求“真”的朱自清

文/张达明

1927年7月,朱自清发表了写景散文《荷塘月色》,其中有一段关于“月下荷塘”的描写: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1930年的一天,朱自清收到了一位名叫陈少白的读者来信,毫不客气地对朱自清指出,那段“月下荷塘”的描写严重失真,树上的蝉在夜里是從来不叫的。对于这位普通读者的质疑,朱自清没有置之不理,而是非常重视,并决心要把此事的真相弄个明白。朱自清在查阅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无果后,又询问了很多朋友,又写信请教昆虫学教授刘崇乐。刘崇乐在翻阅大量书籍后,摘抄了一本书的话拿给朱自清,该书作者说,蝉一般夜里不叫,但也有叫的时候,作者本人就亲耳听到过月夜蝉鸣。

朱自清在准备给陈少白回信时,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刘崇乐教授是位治学非常严谨的科学家,他虽然拿来了关于这个问题的记录,自己其实并没有表态,如此看来,书上那一段记录也许是个例外。

于是,朱自清给陈少白回信说,自己请教了昆虫学专家,专家和你的看法一致,蝉在夜晚是不叫的。并表示如果以后《荷塘月色》再版时,要删掉月夜蝉声的句子。

朱自清寄信后很长时间,没有得到陈少白的回音,直到抗战爆发后的第二年,才在正中书局出版的《新学生》月刊上,看到陈少白发表的一篇针对蝉在夜晚是否会叫的专文。文中不但引用了朱自清的回信,还引用了北宋诗人王安石《葛溪驿》中的诗句“鸣蝉更乱行人耳”,更正了此前对朱自清描写夜晚蝉鸣的质疑。

朱自清也非常关注这方面的知识,而且曾两次亲耳在月夜听到了蝉声,也就是说,蝉在夜晚会叫的描写没有错。

朱自清于1948年专门写了题为《关于(月夜蝉声)》的短文,感慨道:“我们往往由常有的经验作概括的推论。例如,由有些夜晚蝉子不叫,推论到所有的夜晚蝉子不叫,于是相信这种推论便是真理。其实是成见。这种成见,足以使我们无视新的不同的经验,或加以歪曲的解释。我自己在这里是个有趣的例子。”

这件事在他人眼里也许微不足道,但对一贯治学严谨的朱自清来讲,却容不得半点的瑕疵。这不仅反映了他对“真”的执著追求,更体现了一个大家视普通读者为上帝的高贵品德。

[赏读]

读了这个故事,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让我们认识到“求真”精神是学习和事业的成功基础。在求学、做事、为人等方面,“求真”的态度是第一位的。我们探求真理,认识世界,是为了运用真理,改造世界。运用真理,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猜你喜欢
荷塘月色故居朱自清
荷塘月色
匆匆
作品:荷塘月色
清芬正气朱自清
荷塘月色
卫立煌故居
荷塘月色
魂兮归来返故居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