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辉+曾锦生+余春英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选自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27例慢性乳腺炎患者,观察患者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结果。结果 27例患者,有6例为慢性脓肿型,有15例为乳房肿块型,有6例为瘘管型。分别对三种类型采用了不同方式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3.70%。结论 慢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较为复杂,在分型、诊断、治疗中没有统一的标准,应根据患者不同病因及临床表现制定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成功率。
关键词:慢性乳腺炎;临床特征;慢性脓肿型
我国十分重视对孕期和产褥期相关卫生知识的普及,随着该知识普及力度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然而慢性乳腺炎发生率则呈上升趋势。患者多出现非哺乳期乳头溢液、乳头瘘管及乳晕肿块,病种较为复杂,如果治疗不当易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对此,笔者选取部分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特征,并分析其诊治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选自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27例慢性乳腺炎患者,年龄26~81岁,平均年龄(38±2)岁,病程7 d~9年,平均病程7.6月,其中未婚4例,已婚23例,未哺乳者21例,哺乳者6例。双侧发病3例,左侧发病17例,右侧发病7例。
1.2临床特征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乳房疼痛,有的伴乳房肿块或瘘管现象。临床特征:乳房肿块15例,占55.55%,乳房疼痛20例,占74.07%,局部红肿8例,29.62%,乳头溢液9例,占33.33%,瘘管6例,22.22%。
1.3临床分型 ①慢性脓肿型(6例):临床表现为乳房慢性炎症,乳房局部有红肿、热、痛感等情况,对乳房肿块检查部分肿块有波动感,一旦有炎症扩散,可出现发热。②乳房肿块型(15例):临床表现为乳房肿痛,局部皮肤增厚色素沉着,无明显全身症状。检查乳房,触及乳腺肿块,局部有轻微压痛,肿块边界不清晰,活动较差,质韧,细针穿刺有的可抽到脓液。③瘘管型(6例):临床表现为乳房不同程度慢性疼痛,有的乳腺肿块分散,可有瘘管出现,少数出现经久不愈的窦道。
1.4术前诊断 15例乳房肿块型患者有4例入院诊断为乳腺癌,其余病型患者术前术后诊断一致。
1.5治疗方法 慢性脓肿型采用抗生素消炎并结合脓肿切开引流,手术中可对病变区域组织进行适度刮除,避免因单纯切开引流效果不佳而出现复发情况。肿块型患者则采取肿块局部切除,注意术中应将肿块扩张乳腺导管以及周围病变炎性组织一并大块切除,术后复发1例继行患侧乳腺切除。瘘管型治疗则必须彻底切除瘘管以及周围病变炎性组织,创面新鲜干净可I期缝合。有的可将瘘管切开进行扩大引流,切面延期缝合。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检验结果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术后复发率用?字2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7例患者,有6例为慢性脓肿型,有15例为乳房肿块型,有6例为瘘管型。分别对三种类型采用了不同方式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11.11%。
3讨论
慢性乳腺炎患者于婴儿期、青春期、绝经期和老年期均可发生,其中婴儿期和青春期发生乳腺炎可能是因为患者体内激素失去原有的平衡,出现乳房肿胀、结节或隐痛。慢性乳腺炎确切的病因目前还尚未明确,相关临床研究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乳头内陷;相关报道指出,该病有80%以上患者会合并乳头内陷。一旦乳头内陷就有污垢藏于其中,既有利于细菌侵入,还会阻塞乳管,从而因引流不畅出现炎症。②大乳管的扩张和阻塞;正常情况下,乳头附近的大乳管开口处膨大,同时还衬以鳞状上皮细胞和柱状上皮细胞。如果鳞状上皮细胞不断向内延伸,管腔极有可能会被其富有刺激性的磷脂和角化碎屑阻塞,导致管壁破损,引发乳管周围继发感染。③厌氧菌感染;该因素可能是引发非哺乳期乳腺炎重要因素,相关研究指出[2-3],大量的厌氧菌存在于慢性乳腺炎的乳管内,容易导致炎症的发生,所以在治疗中使用抗生素也有一定的效果。该病的临床特征分为①慢性脓肿型,表现为乳房炎症,局部红肿、热痛。②乳房肿块型,表现为乳房有微痛或无痛性肿块,肿块局部皮肤增厚,但无明显全身症状,对乳房体检触及肿块边界欠清晰,局部有轻微压痛。③瘘管型,表现为乳暈部位瘘管或经久不愈的窦道,四周伴有不同程度压痛性结节或肿块[4]。
该病不治疗一般很少自愈,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切除受累的导管及导管周围病变,注意切除范围要稍扩大,应包含少量正常乳腺组织。此外在将脓肿切开时应对病变导管进行彻底刮除。对于久治不愈的瘘管或术后复发者可考虑行单侧乳房切除术,本文研究结果显示,27例患者,有6例为慢性脓肿型,有15例为乳房肿块型,有6例为瘘管型。分别对三种类型采用了不同方式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3.70%。
综上所述,慢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较为复杂,在分型、诊断、治疗中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临床上治疗还是应以手术为主,要根据患者不同病理类型,选择局部乳腺切除术、脓肿切开引流术、瘘管刮除术及单侧乳腺切除术等术式,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妍妍.非哺乳期乳腺炎疾病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4(19):122-123.
[2]李柳丹.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断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5(4):45-46.
[3]秦悦农,孙霃平,陈莉颖.区段切除术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 2015(6):616-618.
[4]徐剑,刘湘晖.非哺乳期乳腺炎82例诊治分析[J].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4,41(3):115-119.
编辑/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