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曦
摘 要:语言是文学作品的承载主体,也是表达情感、深化沟通有效性的具体手段。在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艺术探析中,从跨文化视角来探讨不同地域文化的语言特色,并结合英美文学作品来研读其文学艺术形象,增进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从英美文学作品的赏析中把握语言特点,提升语言交际与感知力。
关键词:英美文学;跨文化;语言艺术;解读方法
语言的艺术性蕴藏于文学作品中,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对特定时代文化的浓缩与反映,往往具有显著的地域性、时代性、文化性特征。英美文学作品在语言表达上,利用语言来实现文学艺术形象的呈现,也是通过语言来传递深刻的情感与人文意义。跨文化交际作为当前文化交流的主要特色,也让我们从不同文学作品的文化审视中,获得相应的语言艺术与特色。英美文学中的优秀作品,其文学地位及价值是突出的,而通过应用跨文化理念来探讨英美文学的语言艺术,对于促进学生理解和鉴赏英美文学作品奠定基础。
一、英美文学作品的跨文化背景解读
文学作品与其文化背景是关联的,特别是对于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其创作离不开相应的文化土壤,更是以文化来积淀和承载独特的历史文化。总体来看,对于英美文学作品,其文化多源自古希腊罗马文化及基督教文化。
(1)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
从欧洲历史发展演变历程来看,古希腊罗马文化是其重要的文化基础,也是英美文学作品创作的重要精神源泉。在这些神话故事及传说中,往往可以从其文学作品中来表达相应的审美情趣,来展现文化艺术作品的精神诉求。从英美文学作品的文化底蕴挖掘中,有两大特色与古希腊罗马文化具有直接关系。一是从文学作品的素材取材上,多与古希腊罗马传说有关。如著名的诗人但丁、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等人,多从古希腊神话中来选择创作素材,来表达文化旨趣。二是在创作思维上体现神话形象。我们可以从诸多文学作品的鮮活形象中来找到神话传说的影子,尽管这些神话形象具有不完美性,但其受人尊崇与喜爱的现实是真实的,也是后世很多英美文学创作中广泛取材的文学宝库。
(2)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基督教文化是英美文学作品创作的重要语言来源,特别是在现代英美文学作品中,其文化表现多与之有关。如《圣经》中的基督教文化,可谓是现代英美文学创作的主要精神寄托,也在整个英美文学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对《圣经》语言艺术的运用中,其方式也表现出以下几种。一是直接引用,通过对相关素材、故事的引用来充实到英美文学作品创作中;二是将《圣经》中的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应用于英美文学创作中;三是将《圣经》中的基督教文化融入作者的思想中,体现在文学作品中。这些英美文学作品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基督教文化的思想,另一方面也从人类文化及人类对现实生活的判断中来再现基督教文化。
二、跨文化视阈下英美文学作品的解读原则
(1)跨文化意识的表现
从语言的运用到英美文学作品的呈现,其跨语言文化意识是重要特征。文化与语言是相关联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影响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们从英美文学作品的研究中,从其语言的使用来发现其跨文化意识,折射出不同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也让我们从中来理解不同国家文化及时代背景下的语言沟通方法和技巧。
(2)对不同文化的尊重
文化具有差异性,在语言的运用中也表现出差异性。从人类文化的发展中,不同地域文化具有相应的风俗习惯特点,特别是在反映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上,文化区域性、风俗差异性所展现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既是跨文化研究的主体内容,也是展现跨文化艺术形象,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从文学作品中,对于“老人”与“老师”中的“老”字,其称谓及应用具有差异性,“old”在进行艺术表现时,一方面与年纪有关,另一方面与时代有关。同样在价值观念上,英美国家多强调民族的自由与个性,崇尚英雄,注重对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之相对的是,我国民族文化注重整体意识,强调大局意识,一味地尊崇个人主义是缺乏整体价值的表现,也是不受到尊重的。由此来看,东西方文化差异下的审美意识的差异性,表现在其事物逻辑上的差异性,也在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赏析中,来尊重和关注这种文化差异性。
三、跨文化视阈下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
跨文化视角下来探讨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需要从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意义等方面,来挖掘其独特价值,展现其时代魅力。语言交际是跨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在社会文化现实环境下,全面理解英美文学作品内涵的重要方式。
(1)语言艺术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
从英美文学作品创作来看,优秀的作品无不取自现实生活,并从文学作品创作的实用性上,来尊重现实环境,融入独特的语言艺术手法,增强文学作品的时代特征。因此,在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时,要结合文学作品所处的时代、文化环境,充分挖掘语言文化的背景,加深对作品意蕴的理解。如在鉴赏《哈姆雷特》时,要结合欧洲文化语言环境特色,强调对莎士比亚文学创作方法的运用,特别是修辞手法、语言多变性的运用,让读者从中来感受语言的凝炼,突出对英美文学语言的深刻印象。我们从不同的英美文学作品语言风格的对比中,无论是作品文体还是作品结构,都能够从不同的表现手法中来洞晓其文化背景的特色,增进对英美文学作品精神内涵的把握。
(2)注重独白等语言特色的应用
独白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使用较多,特别是在戏剧性作品中,独白的使用增添了英美文学的情感表达与丰富内涵。以《骑士与圆颅党人之歌》为例,在其诗歌作品中,独白成为其显著文学特色,并被后续很多文学作品所延续。如丁尼生的《六十年后的洛克斯勒观》,也是将独白艺术手法作为应用的典型。同样,独白艺术作为说话人与作者的分离表现,可以让读者从中来体味不同人物的声音与诉求,从中来融入作者对作品人物形象的评价与贬扬,增强了文学作品的想象空间,也让读者感受到英美文学作品的丰富性情感。
(3)对经典的引用与传承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多出现对经典故事的引用,并成为其深刻寓意的典型代表,甚至成为文学作品文化内涵的主体。我们从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引用中,常常看到“Achile's heels”,该词汇本身源自希腊神话故事,也是对阿基里斯小时候受到严格训练,在海洋之神捏住脚踝来倒置河水中浸泡,使得阿基里斯的身体很结实,但其脚踝却因未浸泡河水而成为其弱点。后来太阳神利用这个弱点,在其脚踝射杀了一支箭而让英雄因此丧命。同样,在英美文学引经据典的实例也很多,如《狼与小羊》从贫困人群的生活现实来反映上层社会的压迫与欺凌的现实,在作者的情趣性语言表现中,让读者从中感受社会现象的真实与残酷。
(4)对语言的文化意识的呈现
语言作为英美文学作品的表达主体,在讲究文学语言的交际性、实用性同时,也融入到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意识性,特别是将英美文学中语言文化与本土民族文化的融合,来折射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突显文化衬托下的语言艺术特色。因此,通过解读英美文学作品的文化意识,来展现和挖掘不同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跨地域、跨文化、跨历史的特色,促进学生从中来感受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对文化意识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孔来信.浅谈英美文学的审美传统和文化气质[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9).
[2] 高培新,邢琳琳,焦红卫.跨文化视角下对英美文学作品中语言艺术的赏析[J]. 语文建设. 2013(35).
[3] 鲍丹.解读英美文学的审美传统和文化气质[J]. 校园英语. 20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