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爽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普外科,江苏 江阴 214400)
胃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病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其中50%以上的胃癌发生于胃窦部、胃大弯、胃小弯及胃前壁和胃后壁。该病患者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发生部位、组织类型及治疗措施等有关[1]。过去,临床上主要采用开腹手术对早期胃癌患者进行治疗,但多数患者的预后均较差[2]。近年来,临床上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患者进行治疗,显现出良好的效果。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比较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8例早期胃癌患者。其中,排除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排除癌细胞发生转移、不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及不愿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将这68例患者随机分为开腹手术组(K组,n=34)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组(N组,n=34)。在K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52.94%),女性患者有16例(占47.06%);其年龄为37~77岁,平均年龄为(56.52±2.21)岁。在N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55.88%),女性患者有15例(占44.12%);其年龄为39~80岁,平均年龄为(57.48±2.5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N组患者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1)手术器械:胃镜、注射针、钛夹、血管钳、手术镊、高频电刀、IT刀、氩离子电凝器等。2)术前准备:术前,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心功能、肺功能、腹部CT及超声胃镜等常规检查,明确其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嘱患者于术前8 h禁食,于术前4 h禁饮,并对其进行常规备皮。3)手术步骤: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对其进行全身麻醉。经口为患者置入胃镜,观察其肿瘤的位置和大小。用染色剂对其肿瘤的边缘进行标记,用100ml浓度为10%的甘油+5ml的靛胭脂+浓度为5%的果糖+适量的生理盐水+1ml浓度为0.5‰的肾上腺素混合液在其肿瘤边缘的标记处进行多点注射,使其肿瘤充分隆起。用IT刀将肿瘤环形切开,并向切口内注射上述混合液,然后用IT刀将肿瘤完整地切除。用氩离子电凝器对患者创面上的细小血管进行电凝止血,用钛夹对其创面上较粗大的血管进行夹闭止血。最后清扫患者病灶周围的淋巴结。对K组患者进行开腹手术,方法是: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在其上腹部做一个12 cm左右的切口,切开其腹壁和胃壁。观察患者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对于肿瘤位于胃中部或胃上部的患者,对其进行胃近端部分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对于肿瘤位于胃下部的患者,对其进行胃远端部分切除术。对患者病灶周围的淋巴结进行清扫,最后重建其消化道,逐层缝合其手术切口。
用完全缓解、基本缓解、部分缓解和未缓解评价两组患者的短期疗效。完全缓解: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对其进行胃内癌细胞活检的结果呈阴性,且其病情在术后6个月内未复发。基本缓解: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对其进行胃内癌细胞活检的结果呈阴性,且其病情在术后3个月内未复发。部分缓解: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对其进行胃内癌细胞活检的结果呈弱阳性,且其病情在术后3个月内未复发。未缓解: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减轻,对其进行胃内癌细胞活检的结果呈阳性,其病情在术后3个月内复发。病情的短期缓解率=(完全缓解例数+基本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毕至排气的时间、术毕至胃排空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术后6个月内的死亡率[3]。
用SPSS22.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N组患者病情的短期缓解率高于K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短期疗效的比较
N组患者术毕至排气的时间和术毕至胃排空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均短于K组患者(P<0.05),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内的死亡率均低于K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胃癌是指肿瘤仅侵及胃黏膜层及胃黏膜下层,且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临床研究表明,及早对早期胃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改善其预后、延长其生存期具有重要的意义[4]。近年来,临床上对早期胃癌患者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用此术式对早期胃癌患者进行治疗,能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其胃部的生理功能,且其术后的并发症较少,恢复的时间较短[5]。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与对早期胃癌患者进行开腹手术相比,对其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效果更好,能更显著地缩短其术后恢复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1]刘晓,窦利州,薛丽燕,等.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临床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回顾性对比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7,34(8):543-548.
[2]仲恒高,缪林,季国忠,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36例临床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1):90-92.
[3]钟超,杨建宇,李启睿,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7,23(5):57-63.
[4]时冬梅,邵红刚.ESD与传统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癌症进展,2017,15(7):777-779.
[5]徐杲,苏江,华婷琰,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预后效果评估[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6,28(2):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