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生自主成长与班主任有意培养的结合

2017-03-18 10:42杨晓玲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周记成才学期

杨晓玲

中职生入学一段时间后,经过与环境的磨合,经过自身的沉淀,逐渐表现出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倾向和学习品格,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要注意发现学生、培养学生,结合学生的自主成长,坚持班级进步与个别进步相结合,坚持全面人才与特长人才培养相结合,坚持长期鼓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共筑学生成人、成才的桥梁。

一、中职生自主成长的可能性

自主成长是指学生依据自己的性格、能力,凭借兴趣和个人意志,发展自身能力,从而获得学识和人格的双重成长的过程。中职生处在16~18岁这个年龄阶段,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心理特征主要有:

1.较强的自我意识,能从一定侧面认识和了解自己,同时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还有主观色彩。

2.易受周围同学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学习、生活的各方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人总是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在改变,外界的影响只是起了加速的作用。

3.需要鼓励和理解,因为内心的脆弱和敏感,在经历很多事情的时候,学生需要的是持续不断的鼓励和认真诚恳的理解。

4.较强的改变自己的意愿。正是因为对自己有所认识和了解,也看到周围同学的表现,从而产生了对照,这便产生了改变自己的想法。这种改变的意愿既有关于外在的:发型、着装、讲话风格、动作行为等;也有关于内在的:思想观念、奋斗目标、价值观,等等。外在的改变总是容易达成的,内在的改变却需要多种因素综合作用。

5.有自己的兴趣倾向。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及整理之后,学生会表现出对某些科目的兴趣和能力,并通过坚持努力而取得突出成绩,表现出自己的兴趣倾向。

在以上心理特征的作用下,加上职业学校的成人成才教育,中职学生的自主成长得以实现。大量的实例表明:通过个人的领悟力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中职学生的成长是惊人的。

二、发现学生的自主成长

有意培养是指教师在学生自主成长过程中,进行指导和鼓励,以促进学生迈向成人和成才的过程。班主任通过日复一日的观察和了解,能发现班里学生的自主成长。常用的发现学生自主成长的方式有:

1.观察学生行为表现。学生的行为表现是一个综合内容,既有课内表现,也有课外表现;既有在校表现,也有在家表现等。除了直接观察外,还可细化到观察学生课桌物品的摆放、宿舍床铺整理、作业字迹、请假频率,等等。例如,笔者所带班级的一新生入学初期调皮捣蛋,多次违反校纪班规,班主任多次谈话引导,收效甚微。往后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后,学生在行为规范方面有了改善,有了进步。有的学生不能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和约束,是需要长期的监督和引导的。从违反纪律到遵守纪律,中间有个消化和接受的过程,班主任要经常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对于出现的良好转变,要有掌握,这也为自己的有意培养找到突破口。

2.阅读学生周记。周记是了解学生的有效渠道,如果观察能帮助班主任去发现学生的自主成长,那么阅读周记也许能帮助班主任找到学生是为什么实现了自主成长。例如:一位学生在校被发现谈恋爱而受到警告处分,经过班主任批评教育和引导,该生有一些收敛但改变不大。一个学期后,班主任发现这个学生已不谈恋爱,晚修还对学习特别投入。她在一次周记中写到:“周围同学开始尊重自己,原来这种被人尊重的感觉是这么好!我真后悔自己现在才知道。”除了班主任观察到的学生行为的改变,这位学生在周记里印证了自己放弃谈恋爱而认真学习后,同学们对自己态度的改变,也帮助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心路历程。

3.谈话。教师可选择合适的时间与学生谈话,了解学生是如何安排这个学期的,近期的宿舍生活,或者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学生的自主成长既可以表现为专业水平的提高,又可以表现为性格的成熟,或者对事物认识的逐渐深刻等。

4.参加比赛和活动。学生有各自的兴趣倾向,在遇到自己喜欢的比赛和活动时,总是跃跃欲试。笔者所带班级有一位学生,第一学期初来乍到,主动报名加入了学校的礼仪协会,学习各种礼节和仪态,逐渐显露出温文的气质,在期末参加年级演讲比赛荣获第三名。到第二学期,这名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处事风格更为成熟,参加全校的演讲比赛获第二名,并担任班级专业展演的主持人。在初中阶段这名学生并没有任何比赛经验和舞台经验,但她的蜕变过程,处处透露出一种自主,完全是自己有想法、有兴趣、有毅力,一步步实现了惊人的成长。通过对学生参加比赛或者活动的关注,是发现学生的自主成长的方式之一。

三、学生的自主成长与班主任有意培养的结合

在发现学生的自主成长之后,班主任的有意培养既要起到助力作用,同时又要避免过犹不及。可做好如下两件事:

1.及时鼓励和表扬。在发现学生的自主成长时,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班里一位学生在周记里记述了一次坐车回家,中途上来三名各自带着小孩的妇女,她立即起来让座,同行的同学看她让座也都起来让座了。她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骄傲,心中非常高兴。班主任看到后在例行班会上,表扬了这位学生。在第二次周记中,该生记述了周末去外校找初中同学的事,在最后她写到:无论白天夜晚,如果外出,最好能够结伴而行。这体现了这位学生的安全意识,于是,班主任又抓住机会表扬了这位学生。两个星期连续的表扬,让这位学生提升了自信心。这名学生本身个子矮小,不善言辞,平时并没有突出的表现,但是在学期末,她非常积极地报名参加学校的书法比赛,这是一种性格上的成长。班主任的有意培养是起了助力作用的。

2.提供平台。学生要自主成长,就会首先想到自己面临的问题,并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对于想要提高胆量、锻炼组织管理能力、突破自己的学生,班主任可提供機会让学生担任班干部、提名进入校学生会、团委工作、鼓励其加入各类协会;对于想提高成绩的学生,与他们一起分析学霸的学习经验与学习习惯,让其参加比赛和活动,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考级;对于想减轻家庭负担,锻炼自己适应能力的学生,就推荐他们去学校饭堂、计算机房、奶茶店、小卖部做兼职。班主任负责提供机会,学生自己抓住机会进入平台锻炼,成就自己。提供平台,是班主任对学生有意培养的最重要的方式。

四、自主成长与有意培养相结合需注意的原则

1.坚持班级进步与个别进步相结合

新生入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笔者所带班级成绩为优秀(平均分85分以上)5人,良好(平均分75分以上)14人,及格(平均分60分以上,并全科及格)14人,较差的(有一科以上不及格)6人。在第二学期伊始,班主任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了嘉奖,并再找出单科前五名进行嘉奖,扩大了鼓励的面。第二学期期末,成绩优秀的上升到10人,良好的上升到18人,及格的10人,较差的4人。在第二学期还设立了最大进步奖,以鼓励更多的学生。从整体上看,班级的成绩是进步的。在教室里有一面墙壁,设为作品园地,专门张贴优秀的学生作品,在这里张贴着20幅学生的字帖,每个月更新一次。这个做法鼓励了班里的大多数学生,提高了学生的练字积极性。在第二学期举行的全校书法比赛中,笔者所带班级获得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四名的好成绩。这就是用班级的进步力量去带动每一个个体,让每一个个体感受到自主成长的必要,主动追求进步。班主任的有意培养,既要将眼光放在具体的学生身上,也要将眼光放在整体的班级,要利用班级的合力,去带动和培养一个个学生。

2.坚持全面发展与特长培养相结合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教育的宗旨。在教育实践中,这也是班主任有意培养的方向。笔者班上有一位学生,入学即是学习委员,学习成绩优秀,第一学期成绩总分排全班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学霸。到第二学期,班主任发现这名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比赛和活动,上台讲话声音很小,该怎么来突破呢?这时学校举行的“学弟子规,我来讲故事”比赛,班上还有一个报名名额。在与该生深入谈话后,班主任发现这名学生内心是跃跃欲试的,但是害怕失败和丢脸,不敢报名。班主任认真分析了这次比赛的内容和要求,提出了该名学生的优劣势,鼓励其去大胆尝试,这名学生抛开了思想包袱,报名参加了比赛。在准备过程中,班主任进行了鼓励和演讲技术上的指导,这名学生最后获得了第三名的成绩。在第二学期的期末评语上,班主任评价其为:“学校少见的全面发展、全能型人才。”

尝试去挖掘学生的潜能,给予强有力的鼓励,分析形势后放手让学生一搏,这是学生获得自主成长过程中, 班主任应该履行的责任。

3.坚持长期鼓励和短期激励相结合

对学生才华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班主任需要用长期的鼓励去对抗学生有可能出现的懈怠。笔者班上有一名叫小清的学生,入学就写得一手好硬笔字,我校开设了书法课程,小清凭借扎实的功底,对硬笔的运用更是驾轻就熟。在每月一次的字帖展示中,小清的作品都榜上有名,这种持续的鼓励对小清的鞭策作用是明显的。她不仅能收获自信,而且还能看到其他同学的进步。在第二学期,小清延续了对书法的苦练,进步显著。学校举行书法比赛时,班主任找小清聊了一次,先肯定了小清的功底和付出,接着指出小清应该到全校范围内去学习,去看看别班的同学是怎样写的,最后班主任亮出了这次比赛的奖品和奖金,此刻的小清已经非常期待参加比赛了。经过精心准备,小清交出了一份效果最好的书法作品,获得了比赛的一等奖。

长期鼓励是学生成才的最有效方式。它能让班主任在较长时间中去认识学生的成长、肯定学生的成长、确认学生状态的稳定,一旦机遇来临,长期积累的能量就能爆发出来,结合班主任适当的短期激励,必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一颗秧苗,通过自身努力吸收阳光水分和营养,再加上园丁老农的扶正、除虫和打理,必能成才。就如同中职学生的自主成长,结合班主任的有意培养,学生也定能成人、成才。

责任编辑何丽华

猜你喜欢
周记成才学期
优化干部动员机制加速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双减”助力均小学子成才之“四个词语”
语文周记教学的实施与反思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八年级上学期易错题
茶叶的秘密
帮忙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
嘎嘎猪的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