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浩杰
摘要:肺炎支原体是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常见支原体,会使局部病灶发生感染,同时会导致患儿多器官、多系统受到严重的损害,是重症肺炎引发的重要因素。在临床中患者肺炎支原体感染广泛存在,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等症状,会引起扁桃体炎、咽炎、支气管炎、肺脓肿,若不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损害。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检验;进展
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最外层是细胞膜,基本形态呈球形或丝形。临床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会引起支原体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1]。本文作者就肺炎支原体临床及检验进展进行简单的综述,希望为临床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综述如下:
1 流行病学
肺炎支原体感染和流行与季节、年龄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该疾病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呼吸道进行传播,发病的高峰期一般为秋冬季节。同时在儿童人群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是获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特别是小于5岁的儿童,但是也有少数感染人群为婴幼儿[2]。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趋于年轻化,并且表现出周期性暴发的特点。肺炎支原体与其他菌种会发生交叉感染,常见病原为肺炎衣原体。对于免疫力低的患者和儿童,容易被肺炎衣原体感染。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较高。临床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存在聚集性,在人群聚集地方传播速度较快,并且与通风效果存在较大关系。
2 临床表现
呼吸道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部位,并且也是高发部位。临床患者发病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存在差异性。具体情况如下:
2.1呼吸道感染
2.1.1肺炎 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中有10%的患者会发展为肺炎[3]。患者的临床症状各不相同,若患者发生病变十分广泛或出现中等量以上的胸腔积液,患者可能发生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上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来说,其临床表现的症状和体征较少,然而在患者病程后期阶段会出现一些湿性啰音症状,并且患者肺部体征和相关的临床症状与拍摄的临床医学影像则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此外,部分患者在肺炎后期阶段,还会出现间质性肺炎,甚至还会出现肺纤维化。
2.1.2哮喘 肺炎支原体感染会导致哮喘患者发生频发性的发作,甚至会使患者发生哮喘首次发作。在哮喘自然病史中,病原体具有重要的作用,导致患者发病的机制可能是病原体能够调理变应原的致敏和肺脏的相关生理功能。临床研究显示,在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E会快速增加,还会诱导H2型T淋巴细胞的免疫反应,使患者发生炎症反应[4]。
哮喘的发病机制也十分复杂,其发病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均有密切关系。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吸烟以及空气污染,而发生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因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因此,肺炎支原体感染也是导致感染者喘息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会对患者的呼吸道造成直接损伤,从而使机体本身产生特异性IgE,进一步引发各种炎性细胞聚集,并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使T淋巴细胞功能失调[5]。临床若不及时给予治疗,反复感染肺炎支原体,会刺激细胞快速增长,最终导致患者发生哮喘。
2.2肺外疾病 肺炎支原体感染还会引起一系列的呼吸系统外疾病,例如引起支原体血症,直接侵犯各系统、组织发生病变。临床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血液中可直接分离出肺炎支原体,表明肺炎支原体可进入血液,因此存在呼吸系统以外部位增值的可能性。通常情况下,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外并发症常累及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皮肤、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器官[6]。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以支原体脑炎较为多见,可并发心肌炎、心包炎,甚至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发病机制通常为直接侵袭、毒素作用以及免疫损伤。临床支原体感染造成溶血一般为自身免疫性溶血,随着临床的治疗,支原体肺炎好转,红细胞系造血功能也会恢复,临床预后效果良好。
3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
当前,临床对肺炎支原体的治疗主要是抗生素治疗,不仅有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病情,还可有效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常用的药物为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以及喹诺酮类[7]。常用方法是一种四环素类药物、大环内酯类或者喹诺酮类药物联合治疗。但是四环素和喹诺酮类药物对儿童的副作用较大,因此儿童治疗时不建议使用。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可采用抗生素治疗,主要采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以上的这些方法只是在急性期的治疗。对于长期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患者,可有效减少患者哮喘气道反应,改善哮喘症状,并且可减少患者对皮质激素的依赖性。
4 肺炎支原體的检验
肺炎支原体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冷凝聚试验、间接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肺炎支原体的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8]。临床诊断支原体肺炎,有病原体培养、多种特异性血清检查。由于冷凝聚试验、间接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肺炎支原体的培养检测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灵敏度较差,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如婴幼儿患者,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部分免疫功能低下,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时抗体产生不足,从而会影响检出率。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用于支原体的检测,敏感性、稳定性较高,是其他检测技术不能相提并论的,并且实验时间段,不存在交叉反应,因此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5 预防
为了有效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我们应该加强对肺炎支原体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水平。对于流行爆发期间应该加强对疾病的密切关注,并建立相应的疾病报告制度,以免病情传播、蔓延。同时不断研制预防肺炎支原体疾病的疫苗,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由于,肺炎支原体发生感染的主要途径使呼吸道,因此对于临床感染者来说存在一定的流行几率。在使用疫苗后,会产生一部分保护性抗体,但是其预防发病的保护能力较小,再次感染之后免疫蓄积,病情会更加严重。
6 结论
综上所述,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临床一个重要的问题,值得临床重视。随着临床不断的深入研究,在肺炎支原体和肺外并发症过程中,免疫机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后,我们还要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准确把握肺炎支原体临床治疗,有效治疗和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
参考文献:
[1]曹兰芳,陆伟蓉,毛海英,等.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A 抗體检测的临床意义[J].临床儿科杂志,2012,20(3):134-135.
[2]Kosseian-Bal I,Bocquet H,Beneton N,et al.[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during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J].Annales De Dermatologie Et De Vénéréologie,1998,125(5):328-30.
[3]戴颂华.肺炎支原体感染52 例临床检验分析[J].医学信息,2010,2(6):428-429.
[4]刘波.72 例肺炎支原体的临床及检验进展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23(23):184-185.
[5]檀卫平,麦贤弟,董芍良.PCR 及血清学检测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意义[J].广东医学,2013,17(4):218.
[6]杨启慧.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治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11):162-163.
[7]董晓艳,陆权.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治现状与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4(10):235-238.
[8]厉敏香,范铮,方成超.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14,9(15):996-997.
[9]庞保军.肺炎支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进展及其临床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2004,9(5):515-515.
[10]庞菊川,谈意隽,刘瑛,等.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儿科杂志,2012,20(12):752-752.
[11]谭淑珍,杨媛华,胡维,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G和IgM结果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20(3):219-220.
[12]胡梅, 李平.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3(27):789-789.
[13]董燕芬,马玲娣.肺炎支原体检测及临床应用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3):269-270.
[14]蒋卉男,杨璐,李瑾.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学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8):631-633.
[15]王军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治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1):78-81.
编辑/安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