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楠林
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对低年级儿童进行生活与道德启蒙教育,引导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的素质教育课程。引导低年级儿童学会健康安全、积极愉快、负责任有爱心、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十分重视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的有机导入,深入探索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导入艺术。
一、导入设计的基本原则
1. 趣味性原则。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内驱力。导入的内容或方式富有趣味性,就能诱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产生探究求知的欲望。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中《家乡物产展示会》一课时,上课前,可先让每位学生带来课前准备好的一种家乡物产放在事先准备的展示台上,并用展布覆盖好。导入时,先让学生猜测,展示台上有哪些家乡的物产,然后让学生轮流上台摸出一种物产,并介绍它的名称和特点。学生定会争相举手参与,而后教师自然地引入对家乡物产的进一步解说,拓展学生对家乡物产的认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 针对性原则。导入需要生动有趣,但不能纯粹为趣而趣,只考虑形式,不关注内容,必须要有相应的针对性。一是针对教学内容;二是针对学生实际;三是针对活动目标。例如,上例《家乡物产展示会》导入中展示的物品,须提醒学生要针对家乡的物产来搜集展示,而不是随便到市场上买件物品。
3. 启发性原则。导入环节的重要功能是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是学习和活动有效的关键。导入环节富有启发性的设计,既能启发学生迅速地回忆搜索有利于眼前问题解决的已有经验,又能启迪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解决眼前问题的有效方法,进而为活动中的学习与迁移奠定认知基础。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员”中《红领巾告诉我》这节课,课文中设计的内容只有问题,根据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要让他们用语言正确完整地回答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导入设计可以采取提问并提供几个不同的答案让学生选择、判断的方法,启迪学生思考,而后再引导复述正确的答案,从中启迪学生感悟回答问题的正确表达方式,为引导学生回答课本中提出的问题提供借鉴。
4. 新颖性(或多样性)原则。让学生耳目一新的导入设计,能有效强化学生感知与思维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创造性,创造各种新颖的导入方式。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年段不同活动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做到“导入有法,导无定法,贵在得法”。例如,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的导入,可以用有关秋天或秋天季节某一动植物的谜语猜测导入,或用学过的古诗《悯农》中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诵读导入等方式。
此外,导入设计还要遵循简洁性原则,因为导入环节在整个活动中只是占3~5分钟的起始环节,虽很重要但不能拖泥带水,必须力求简洁,在短时间内迅速激起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导入正式活动之中。
二、导入设计的有效方法
1. 生活情境导入法。品德与生活课程的首要特征是生活性。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来引发学生对生活情境的问题进行思考,最能激发儿童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一天”中《我很整洁》这节课导入时,可以创设学生玩水的生活情境。在引导学生回忆各种玩水乐趣的同时,激发学生思考:水除了可以玩之外,还可以用来干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用水来保持人体和环境清洁的各种图片,从中帮助学生积累和梳理用水保持清洁的生活经验,并培养学生保持整洁的良好生活习惯。
2. 问题启思导入法。问题是思维的开端,也是学习的起点。低年级学生好奇好问,用合适的问题启发他们积极思考来导入,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例如,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家人与伙伴”中《我为家人添欢乐》这一课导入时,教师可以画一张“笑脸图”来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1)笑脸表示什么样的心情?(2)你在家里做什么事时,家人会露出笑脸?(3)你还可以做什么事让家人露出笑脸?学生就会兴高采烈地认真回忆或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而后再观察课本中的图片,同桌互动展开讨论,课堂就会十分活跃。
3. 故事讲述导入法。教师可以先将新课导入生动的故事讲述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通过故事内容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导入新的活动之中。例如,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进大自然”中《风儿吹呀吹》这一课,可以联系语文课讲述《画风》的故事,吸引学生兴趣,进而导入并启迪学生开展“哪儿还有风”的找风活动。
4. 游戏活动导入法。游戏是学生喜欢的,低年级学生最易被游戏所吸引,因此,用游戏导入,活跃氛围是十分有效的。例如,“我和规则交朋友”就适合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导入来讨论游戏规则及其作用,进而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则。再如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真棒”中的《我棒你也棒》这一课,可以用“击鼓传花”的游戏来夸自己或夸同伴导入,然后让同桌互夸,再派代表自夸或互夸,气氛就非常火热。
5. 观察发现导入法。有趣的观察发现活动会让学生提高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当然,观察的对象必须与活动内容相关。观察的载体可以多种多样,可观察实物,也可观察模型、图片、视频或表演、操作等情景。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中《废旧物品再利用》一课导入时,可以展示两组玩具,其中一组是用废旧物品制作的。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两组玩具有什么不同,從而引出废旧物品玩具,而后再聚焦这些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学生从中感受废旧物品利用的价值,进而展开讨论:还有哪些用品可以用废旧物品来制作。
总而言之,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导入设计艺术,遵循导入设计的原则,运用各种导入设计的方法,从而发挥导入设计艺术的各种功能,提高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乐市泮野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