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辛纳对话:消弭还是彰显地缘政治分歧?

2017-03-18 13:07刘宗义
世界知识 2017年4期
关键词:印度

刘宗义

2017年1月17日,就在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上做关于“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讲话的同一天,第二届瑞辛纳对话会(Raisina Dialogue)在新德里泰姬皇宫酒店开幕。在接下来的三天里,与会者围绕“新常态:具有多极性的多边主义”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

瑞辛纳对话会的核心:地缘政治

此届瑞辛纳对话会的规模与规格远超上届,共有来自65个国家的250多名代表参加,不仅有印度周边国家的一些前领导人和现任政府高官,还包括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加拿大前总理哈珀、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以及英、法、德、日、欧盟现任高官在内的军政要人。印度方面更是不遗余力地提升瑞辛纳对话的规格,将会议主题由原先的“引导亚洲新常态:具有多极性的多边主义”改为“新常态:具有多极性的多边主义”,从主要讨论亚洲地区问题扩展为全球议题;原计划由印度外长斯瓦拉杰致开幕辞,但最后由印度总理莫迪亲自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长篇讲话。西方政要的热捧和印度的苦心营造使得瑞辛纳对话会俨然成为了国际上重要的对话平台。

每年一度的瑞辛纳对话会被定位为一场由多方利益攸关者和多领域政策制定者与决策者——包括各国内阁部长、政府高官、工商界领袖、战略界人士、媒体和学术界人士等参加的大会,是印度最重要的关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国际会议,由印度外交部和新德里智库观察者研究基金会主办,至今只举办了两届。“瑞辛纳”这一名称来自瑞辛纳山,即印度政府主要机构和总统府所在的那一片高地。瑞辛纳对话会实际是由印度政府和印度外交部主导,由观察者研究基金会在前台具体操办的大型国际会议。印度政府希望将瑞辛纳对话会打造成为像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对话和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那样有影响力的国际对话平台。

除了瑞辛纳对话会之外,印度政府还在孟买创办了梵门阁对话(Gateway House Dialogue)。印度方面对梵门阁对话也寄予厚望,希望梵门阁对话成为“一个达沃斯和麦纳麦的复合体”。

第一届瑞辛纳对话和梵门阁对话分别于2016年3月和7月举行。印度之所以在2016年同时创办瑞辛纳对话和梵门阁对话这两个国际对话平台,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现存国际体系和国际机制中——尤其是联合国安理会中没有印度的恰当位置。当前国际秩序处于急剧变化之中,世界——特别是亚洲的多极化正在成为现实,对于印度来说时机已到。莫迪总理上台后,印度的全球地位提高,经济增长迅速,前景光明,在亚洲及全球地缘政治中处于关键地位。因此印度应该建立自己的国际会议机制,以体现当前独特的时代背景,向世界展现印度不断增长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影响,发出印度的声音,展现印度作为国际合作伙伴解决区域以及全球性问题,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和经济增长的意愿和能力,争取更多国家对其国际政治和经济地位的认可,从而巩固印度的大国地位。

笔者有幸参加了第一届梵门阁对话和第二届瑞辛纳对话。综合来看,瑞辛纳对话相对比较成功,不仅南亚国家参与较多,而且西方国家也极力支持。在第一届瑞辛纳对话上,就不仅有许多南亚国家前领导人和现任高官到会,而且还有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美国负责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埃那德、日本外务省外务审议官长岭安政等域外高官出席。值得注意的是,在瑞辛纳对话会的议程中,西方国家参会者比较感兴趣的是关于地缘政治的议题,而不是关于地缘经济的。第一届梵门阁对话,外国政要和工商界领袖参加的很少,西方政要则基本没有,美国只有一个前驻阿富汗大使出席,使得印度方面最后也不得不降低会议规格,原本应由外长斯瓦拉杰致开幕辞,改由外秘苏杰生致辞。西方国家对印度几乎同时创办的两个国际会议机制一冷一热的态度表明,他们实际上并不怎么看重印度的全球经济地位,而比较看重其地緣政治地位。

绕不开的议题:中国

无论是两届瑞辛纳对话会,还是才举办一届的梵门阁对话,中国都是绕不开的议题。印度方面在两届瑞辛纳对话会上对中国的态度有较大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印度领导人在对话会上对中印关系的态度。第一届瑞辛纳对话会的主题是“亚洲的互联互通”。印度外长斯瓦拉杰在发表关于亚洲互联互通的开幕致辞时没有提及印度与中国的关系,而是只强调印度与孟加拉国、不丹和尼泊尔建设BBIN(孟不印尼)互联互通系统的重要性。中国前外长李肇星率中国代表团与会,发表题为“促进亚洲联通,实现合作共赢”的主旨演讲,强调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共建繁荣亚洲注入了强劲动力。斯里兰卡前总统库马拉通加夫人和阿富汗前总统卡尔扎伊呼吁南亚国家积极看待中国和中国投资在本地区的作用。

在第一届梵门阁对话会上,也是基本每一个话题都会提及中国,但与会者主要是将中国作为发展的楷模。印度方面也尽力避免谈及中印之间的竞争和纠纷,如在回答提问时,印度外交国务部长V.K.辛格在谈亚洲航行自由时,特意不提南海,内政国务部长里居朱在谈到印度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时,也是以印巴边境为例,避谈中印边境问题。

但2017年的瑞辛纳对话会则俨然成为了印度向中国喊话的平台。莫迪总理在1月17日的开幕致辞中,在谈及印度与南亚国家及美、俄、日等国之间的紧密伙伴关系时,特别提到巴基斯坦的“恐怖行为”以及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分歧,表示“我们(中印)两大邻国间存在分歧很正常,但为了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我们应该展示出对对方核心利益的敏感与尊重”。他认为“只有尊重有关国家的领土完整,地区互联互通走廊才能实现承诺,避免分歧和不和”。

印度外秘苏杰生在1月18日的演讲中又对这一问题着重强调。苏杰生表示:“中国力量的增长及其对外态度是亚洲最主要的变量;日本是另一主要变量,但日本似乎在准备承担更多责任”。他指出,“印度与中国总体上不断扩大的联系,尤其是在经济以及民众往来方面不断扩大的联系,已因某些政治问题上的分歧而蒙上阴影”,“但重要的是两国不应该忽视接触的战略意义,也不应动摇两国在崛起中可以相互支持的信念”。他认为,印度与美、俄、日、欧等国不断增强的关系使得“印度相信它与这些国家的良好关系将使它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处于有利地位”。苏杰生还表示,“中国是一个对领土主权问题非常敏感的国家,所以我们希望中国也应该尊重印度的领土主权”,“中巴经济走廊途经我们视为印度所属的领土,这就是被巴基斯坦非法占领的克什米尔地区”。印度政府领导人在2017年瑞辛纳对话会上透露出的对中国的态度很明确:认为中国的对外政策引起了亚洲地区地缘政治失衡;中国不遵守国际法和国际规则,不负责任;此外,印方还坚决反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印度在瑞辛纳对话会上对中国态度的变化还反映在如何对待台湾地区参会代表方面。在2016年的瑞辛纳对话会上,李肇星在出席开幕式时,发现印方分发的大会手册上把台湾地区代表标示为“中华民国驻印度大使”,因此离席表示抗议。印度方面将观察者研究基金会推到前面作为“替罪羊”。而2017年的瑞辛纳对话会上,印度方面虽然在最初议程上并没有邀请台湾地区代表,但最终还是邀请了来自台湾地区的前绿营高官赖怡忠参会发言。中国要求印度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而印度则提出所谓“一个印度”,要求中国承认克什米尔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印度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就是希望增加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

印度方面有意彰显地缘政治分歧与矛盾的做法显然博得了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的好感,这是美日欧等热捧瑞辛纳对话的根本原因。在会议最后一节关于“冷战2.0”的讨论中,一些与会者在认为没有中方学者在场的情况下,更是直接将矛头对准中国。其某些会议议程邀请特定参会者,而排除另外一些人的做法更是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狐假虎威、党同伐异、密室阴谋等词语,在21世纪的今天有一种强烈的违和感!瑞辛纳对话声势浩大,但这种“浩大”彰显了地缘政治分歧,不利于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

(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及亚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印度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山哈·印度摄影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
印度大停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