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哈的中国蓝调

2017-03-18 05:34国胜连
海燕 2017年2期
关键词:消寒二仙寒山寺

□国胜连

嘻哈的中国蓝调

□国胜连

2016年的圣诞节有点怪诞,先晴后阴,晚上天气预报说好的雨雪半点儿没下,像极了这个被说成“冷冬”,却总也不太冷、又不降雪,干巴巴的冬天。这些年“圣诞节”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百姓争论的焦点,说法不一,莫衷一是。平安夜那天,才女一帆逛商场,听到一对母女的对话:

“妈妈,你看圣诞树真好看。”

“假的!有什么用!”

“妈妈,你说圣诞老人今天晚上会给我送礼物吗?”

“什么圣诞老人,假的,没有!”

当时一帆听到了小女孩心碎一地的声音。于是边走边画的她在微信公号和我们一起思索:我们为什么会喜欢圣诞节?一帆的答案充满着阳光智慧:因为圣诞节带来了我们一向忽视和不擅长表达的爱、温暖、快乐和希望。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不正是人生最美好和宝贵的吗?

追求美好是人类的天性。圣诞节前逢冬至,风起霾散,冬至“数九”,丙申版的“九九消寒图”让人眼前一亮。自古国人有冬至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徐珂《清稗类钞•时令类》载道光冬俗:“宣宗御制词,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一句,各句九言,言各九画,其后双钩之,装潢成幅,曰九九消寒图……自冬至始,日填一划,凡八十一日而毕事。”消寒图还有一种“雅图”,是画一枝素梅。明代《帝京景物略》云:“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还有更早的消寒图咏物诗传世,元代诗人杨允孚以布衣幞被,岁走万里,有点题诗言:“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可见九九消寒图流布年代十分久远。不过我辈上手玩赏还是近几年的事。去岁京城敦堂沿用清宫御制版本,精印“乙未年消寒图”,承蒙翼庐海鹏兄赐赠,算是温习了古人冬令的清雅。清静的日子数着过,充满了喜感。

东边日出西边雨,比起西方的圣诞老人,我更喜欢东方的仙佛人物。平素每收藏到儒释道仙佛器物,则心生欢喜,珍爱无比。2014年孟春,江南莺飞草长时,宁波舟山一位杂项卖家在网上贴出“凯旋帖”,展示刚从乡下收来的大叶黄杨节子、老黄杨小算盘、金刚菩提手钏、老楠木佛珠、魏桥发制锡包壶、民国刻花卉铜镇纸、云白铜手炉等二十多件老货。我一眼就相中了一对清代嵌黄杨人物木雕板,卖家是位老江湖,短信承诺:大开门,清代,无修。不过他担心我放他“鸽子”,如此精巧的物件绝不能放过,于是我毫不迟疑,当机将其收入囊中。这是一件清代浙江东阳“和合二仙”精工花板。杉木,整体面积仅为11×12厘米,厚度却足有1.3厘米。小得可人,雕得精美。在方寸之间,和合二仙童颜宽袍,一位高擎荷叶,另一位合手作揖,一派安宁祥和气象。

我国木雕种类繁多,浙江东阳木雕、广东潮汕金漆木雕、温州乐清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常被称为“四大名雕”,其中东阳木雕巧妙利用不同木质色泽、纹理、结构的微妙变化,量形取材,设计造型,施以斧凿等技法,充分显现了匠作的艺术美学趣味。据史载,东阳木雕工艺始于唐代,发展于宋代,盛于明清两代。东阳木雕表现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飞禽、走兽、花卉、鱼虫等,特别擅长表现麻姑献寿、刘海戏蟾、天仙送子、魁星点斗等掌故。“和合二仙”也是东阳木雕常用题材。在艺术手法上,东阳木雕以层次高远、平面分散来处理透视关系,并以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或鸟瞰式透视进行构图,突破了传统绘画“丈山、尺树、寸鸟、分人”比例概念,人物在画面上格外高大突出。东阳木雕还有一套程式化的绘画语言:石头长树代表山,长草代表石,有鸟、有云即为天空,有景为陆地,有船为江河。东阳木雕以浮雕为主,主要有“深镂空雕”“透空雕”“半圆雕”“圆柱雕”“三面雕”“拼斗雕”“阴雕”“镂空贴花雕”等十多种技法。这件和合二仙花板采用“彩木镶嵌雕”技法,工艺制作精巧,镶嵌边框细线足显匠作的实力功夫。而且花板底色深髹棕漆,精雕细琢的牙白色黄杨雕件仅涂罩透明清漆,画面明暗对比强烈,人物主题鲜明。《考工记》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四者然后可为良。”这件和合二仙雕板诚如所言,确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有年份的东阳木雕精品。

我喜欢和合二仙,崇尚嘻哈的乐观人生。唐朝有两位著名僧人,一位叫寒山,另一位叫拾得。寒山是个诗僧,怪僧,曾隐居在天台山寒岩,因名寒山。寒山的诗写得很美,而脾性却很怪癖。拾得命苦,是天台山高僧丰干和尚化缘路上捡回的弃婴,故名“拾得”,受戒后在天台山国清寺厨房干杂活。最初寒山还没到国清寺,拾德常将一些余羹剩菜送给未入寺的寒山吃,丰干和尚便让寒山进寺和拾得一起当厨僧。寒山拾得朝夕相处,亲密无间,他们在佛学、文学上造诣高深,常一起吟诗答对,后人将他们的诗汇编成《寒山子集》三卷。这两位唐代高僧于唐代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转至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主持,此院遂改名为寒山寺。自宋代起,寒山拾得就被祭祀为和合神。在佛教中,寒山传说为文殊菩萨的化身,与禅师丰干(弥陀)、拾德(普贤)并称为“天台三圣”。至清代雍正十一年,清帝正式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和合二仙遂名扬天下。姑苏城外的寒山寺是和合二仙“终成正果”之处,寺院的寒拾殿中供奉着寒山拾德的金身木雕像,大雄宝殿后壁嵌装扬州八怪画家罗聘所绘寒山拾得写意画像石刻,侧壁嵌刻有寒山诗36首。除夕之夜,会有大批中外香客聚集到寒山寺,聆听新年钟声,拜和合二仙,祈福平安。

其实,寒山最初是以禅意诗僧形象传世,其诗清奇雅致,明白如话,在《全唐诗》中,寒山诗被列为释家诗之首,共收入303首。胡适先生推崇寒山为唐代早期的三位白话诗人之一。寒山诗曰:“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千云万水间,中有一闲士。白日游青山,夜归岩下睡。”寒山诗另辟诗界法门,被尊奉为“诗中的禅,禅中的诗”,虽“不入禅宗正系,可是机锋敷畅,上承阿难、迦叶的拈花微笑,下启沩仰、曹洞的月光宝镜。”寒山诗文多类偈颂,时有明理,譬如著名的《寒山问拾得》: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这段精彩问答参透人生玄机,蕴含丰富的经世哲理。数年前,天津街上一古玩城生意红火,我在一家售卖书画杂项的僻静小店里发现了一幅于涛先生的四尺斗方人物水墨画,大写意寒山问拾得图,隶书小字题跋,内容便是这段精彩问答。记得这幅画作只做过简单托裱,极可能是参展作品。作为著名书画家,于涛曾与于植元、于培智共同博得大连书画界“三于”美誉,身前一画难求,洛阳纸贵,如今遗墨却流落市肆,令人唏嘘。

在寒山拾德身后百多年的大唐天宝年间,在一个“月落乌啼霜满天”的秋夜,京师归来的学子张继靠泊枫桥,恰逢“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个江枫对渔火的难眠之夜成就了千古诗人张继,枫桥成为“中国文人的一座心灵驿站”,寒山寺因诗而显,遂成江南名刹。寒山拾得也由“状如贫子、形貌枯悴”及“寒山展卷、拾得持帚”的一对寒僧,逐渐变成“笑指天边明月光,方寸要当如此耳”神似阿福的喜庆二仙。

时光又过了一千多年,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夜晚,南粤才子陈小奇灯下重读《枫桥夜泊》突发灵感,写下了“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的优美诗句。虽然陈小奇的《涛声依旧》与寒山寺渐行渐远,但“留连的钟声”依然让我们不忘千年风霜,云烟过后,还会想起寒山寺里曾经的那两位嘻哈和尚。

圣诞翌日,是东方伟人毛泽东的诞辰,一大早漫天雪飘,天地间银装素裹,北国风光分外妖娆。这时,我看到一位同事的女儿从南半球发来的微信,这位自信的女孩独自一人漂洋过海求学,圣诞节的夜晚,在一个小餐厅里含泪打工的情景让我不禁潸然泪下。这个世界不轻信眼泪,我们还有爱心、温暖、快乐和希望。对每个人来说,读一读《寒山问拾得》,用嘻哈的蓝调精神来过二胡一样的低调生活,就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我要说:好孩子,祝福你!

责任编辑 王都

猜你喜欢
消寒二仙寒山寺
九九消寒图:艺术创作与文化流变
寒山寺:一个诗里的地方
九九消寒图
十一月节令行乐之消寒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和合二仙
九九消寒,踏雪寻梅
丁酉春日重过寒山寺三首
二仙汤及其拆方对肾阳虚证小鼠附睾P34H、Prdx6的影响
游苏州寒山寺
二仙四逆散治疗妇女更年期慢性胃炎5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