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思考

2017-03-17 14:28胡建梅
价值工程 2017年7期
关键词: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家庭养老

胡建梅

摘要: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面对人口老龄化形势和压力,养老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渐衰弱,家庭养老资源日渐不足,而机构养老无法满足老人的根本需求,无论是传统的家庭养老,还是社会机构养老,都有其长处和不足。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一种结合二者优点,顺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要求的一种养老方式新选择。

Abstract: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the face of the situation and pressure of aging population, the pension problem has become a problem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in China. Due to the weakening of the traditional family pension function, the family pension resources are lack. The institutional pension can not meet the fundamental needs of the elderly. Both the traditional family pension and social institutions pension have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Community home care model is a combination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 two. It is a new choice of pension in line with the trend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aging population.

关键词: 城市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

Key words: urban pension model;family pension;institution pension;community service for home care of elderly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7-0018-03

0 引言

我国自1999年步入人口老龄化时代,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很快,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该问题的思考和研究调查也迫在眉睫。由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功和社会机构养老,都有其长处和不足。笔者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能结合二者优点,老年人更愿意选择这种养老方式。

1 传统家庭养老方式不能满足需要

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宪法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 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是对东方反哺模式的法律解说。“传统的家庭养老实际上也就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亲情养老。”[1]传统家庭养老的基本特点是“子女养老”和“在家养老”的结合[2]。但在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下,滋生出了很多问题,比如高龄老年人问题、空巢老年人问题、留守老年人问题、独居老年人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在被社会淘汰,已经无法满足養老需求。

1.1 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有资料显示,未来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将越来越大,且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社会呈明显的高龄化趋势。与此同时,尽管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人均GDP还很低,未来“未富先老”现象将越来越常见。

1.2 子女数量减少,家庭养老负担加重

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年龄的增加,这代人的父母开始步入老年,再加上近年来生育率下降和人均寿命延长的影响,子女养老的负担变得越来越大。未来至少几十年我国的主流家庭模式都是“421”家庭模式,它是一个风险型的家庭架构,在这种家庭架构下,子女的养老负担极大,使得家庭养老模式十分脆弱。

1.3 传统养老观念受到各种不良价值观念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公民的个体价值多元化,从道义上肯定了追求个人幸福的合理性,这动摇了传统家庭伦理的基础。个体在追求 现代生活方式过程中,产生了对小家庭的偏好和对大家庭的淡漠,人们的家庭责任观念、家庭义务观念等都在不断更新、蜕变。

1.4 农村家庭养老压力大

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的75%,是中国老年人的主体。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养老压力更大。当前农村的现状是年轻人大多都外出打工,留下几千万留守空巢老年人,造成了一种养儿难以防老的状况。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生育率的下降,该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2 社会机构养老也不能让更多老人接受

社会机构养老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化养老方式,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拥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和配套的养老设施,专业化水平高,能够保障老人得到最好的服务。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家庭养老所缺失的功能,减轻了子女照顾老人的负担,老人面对的是同龄人,可进行交流谈心以使心灵得到慰藉,还有,机构养老还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特殊体质的老人提供特别的照料服务及医疗康复护理服务,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但很多老人还是不能接受社会机构养老这一模式。

2.1 养老机构难以对老人提供有效地精神慰藉

一方面,我国现阶段的机构养老主要以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为主,一般都是一些物质上的帮助,很少涉及文化娱乐等精神的帮助;另一方面,老年人不愿意在年老时离开自己的家庭去陌生的环境与不熟悉的人相处,所以对机构养老产生排斥感和失落感。而老年人最缺的就是亲情,是心灵的慰藉,而这是任何社会机构都无法给予的。

2.2 社会养老机构供给量不足

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对于养老机构床位的需求也迅速增加,远远高于我国养老机构目前所能提供床位数的能力。修建养老院等养老机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样使养老机构的发展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

2.3 社区机构地区分布不均

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当前养老机构发展状况较好的地区大都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的区域,这些地区的养老机构在基础设施以及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素养方面都明显高于欠发达城市,经济发达的地区养老机构有些出现空置现象,而落后地区养老机构和资源明显不足,使真正需要照看的老年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护理。

2.4 部分养老机构服务价格昂贵

目前大多数养老机构作为一种赢利性的而非福利性的机构而存在的,所以收费标准是由各机构自行制定的,对于条件优越的自然就价格昂贵,这使许多工薪家庭望而却步,只能让少数富裕家庭的老人享受高质量的养老服务。由此也造成了大量养老资源的空置,使养老功能未得到完全发挥。

3 老年人更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当今老年人各种各样的需求不断增多,单一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都不是最理想的养老方式,它们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养老保障问题。结合二者优点的养老方式是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3.1 社区居家养老概述

社区居家养老是介于家庭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之间的一种运用社区资源开展的养老方式,主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力量为依靠,国家政策法律制度为保证的专业化社区服务为主、家庭照顾为辅的社会化养老模式,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的养老方式。它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

3.2 社区居家养老的优点

3.2.1 能够满足老人的感情需求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泊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这种养老方式既保留着我国传统家庭养老的思想,满足老年人继续留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养老的愿望,满足了其心理诉求,弥补了家庭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的缺憾。

3.2.2 节约社会成本,充分利用资源

这种养老方式可以使老人居住在自己的家庭或社区中,在生活照料方面,不仅可让子女亲属直接照料,也可以交给社区专业服务人员照料;在经费问题上,老年人可以利用自己的退休金、养老金,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服务项目,而且大多数老年人都可以承受这样的养老方式。这样既体现了原始的家庭养老的功能,又不用缴纳昂贵的费用,还能充分利用社区的闲置资源,节约了社会成本。

3.2.3 服务具有全方位性和针对性

全方位性指的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以满足老年人各方面的为需求,比如:物质支持、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精神慰藉、自我价值实现等。针对性是指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会最大限度的了解每个老年人的真实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其提供服务。

3.2.4 符合我国的国情

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的显著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养老资源及专业服务人员匮乏、家庭养老功能退化,此时社区居家养老方式是可行性最高的养老方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全方位等优势,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

3.3 提高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几点建议

3.3.1 了解居家养老人的要求

养老问题的重中之重是照料老人的日常生活,主要包括照料家务、保健服务以及高龄、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入户护理服务和心理安抚。在家务帮助方面,许多老人一日三餐是难题,老人希望有人帮助做饭;老人希望有人帮助打扫居室卫生,希望有人帮助洗衣。一些高龄老人对清洁钟点工、送餐、做饭也有很大的需求。老年人去医院看病的次数很多,老人希望就近得到医疗服务,希望得到入户护理服务,希望有关方面能提供家庭病床、急诊联络、上门诊疗等服务;有相当数量的老人感到日常生活寂寞,特别是空巢老人,希望有人来串门聊天,得到结对照顾,希望有人上门看望。

3.3.2 提高服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社区居家养老能否成功推行和发展。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扩大养老服务人才的培養,有计划地在高职院校或大学增设与社区服务与管理相关的专业和课程,把社区服务人才的培养纳入代教育系统之中,采纳养老机构岗位实训、顶岗实习等学习方法,努力做到教育与实际工作的零对接,从源头培养拥有专业知识技能的老年服务高级人才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建立健全完善职业资格认证与评价管理制度,社区服务人员在学习和培训的过程中,按照《家政服务员国家职业标准》和《养老护员国家职业标准》进行培训后上岗。[3]按等级的不同设立薪酬水平,激发服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其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质的提高,更好的服务社区。把社区服务的“专业技术和理念”渗透到实际的社区服务工作当中[4]。

3.3.3 提高服务供给内容的针对性和丰富性

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对于那些经济状况较好、身体较健康的老年人家庭应当实行市场化运作,提供有偿服务,并在社区文娱活动,丰富老人的生活,让他们快乐充实的度过闲暇时光;鼓励他们在量力而行的前提下,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或志愿者组织,或寻谋第二职业实现自我价值。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特殊或困难老人可以实行低偿或免费的服务,社区工作者的工作任务除了照顾好每个老人的日常生活外,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医疗知识,能够针对一些老年人经常出现的身体健康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同时社区工作者也应该时刻关注老人的思想波动,尽量给老人一些心理慰藉,鼓励老人要健康乐观的面对生活,安享晚年。

3.3.4 拓展资金的来源渠道

资金是保证该模式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必要条件,锘特别是社区养老作为一项社会福利事业更加不能离开资金的支持。首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对养老金进行精确预算,做好整体规划,对需要帮助的老人或社区的基础公共设施予以财政支持,而不是盲目的投入资金,使资金的运用更具计划性,把资金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其次,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保证政府在投入资金的同时一定要保证资金的落实情况,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贪污,使资金真正用到养老事业中来;再次、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对于积极投身慈善事业的个人、企业等减免税收,鼓励更多的社会群体力量参与到筹集资金中来,并把这一政策作为一种长期的制度执行。

4 结束语

传统的家庭养老,社会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都有其自身的长处和不足,这三种养老方式共存,为老人提供了基本的养老方式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真正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养老目标,使老年人安享晚年。

参考文献:

[1]毛满长,李胜平.社区居家养老:中国城镇养老模式探索[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2]穆光宗.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和展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5).

[3]赵丽宏.城市居家养老生活照料体系研究[J].学术交流,2007(10).

[4]卫小将,何芸.社区照顾:中国养老模式的新取向[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猜你喜欢
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家庭养老
机构养老的发展现状及困境分析
基于家庭养老视域的我国城镇女性劳动力供给研究
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责任探析
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现状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