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与流行病

2017-03-17 23:49
党建文汇·上 2016年12期
关键词:高富帅洪荒流行病

如今的网络流行语,有时候常常“流行”得让人莫名其妙。比如说最近在网上风行一时的“蓝瘦、香菇”,仅仅因为一位南方口音的小伙子把“难受、想哭”发音成了“蓝瘦、香菇”,就在网络上得到了病毒式传播,让不少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在近期网上热传的“2016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的帖子中,与“蓝瘦、香菇”一同入选的还有“洪荒之力”“老司机”“狗带”等等。如果说“洪荒之力”还是源于现实社会中的新闻事件的话,那么其他的绝大部分都是源于网络“原生态”,而且常常具有这样的特性:突然爆发、病毒式传播、寿命大多很短——就如同一场流行病。

网络流行语,到底是不是一种语言上的“病症”?这个话题似乎已争论多年。如果说它们都是语言的“毒瘤”,显然有一棍子打死之嫌,因为毕竟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已在口耳相傳中“扶正”,得以登上大雅之堂,成为语言丰富性的有益补充,如“给力”“蛮拼的”等。但无论如何,过度使用网络流行语对于我们的一大影响是,终究患上了“语言贫乏症”。

有人曾对古人的表达和我们的网络流行语做了一番对比:古人形容人漂亮可以用“貌比潘安”“玉树临风”“顾盼神飞”,我们只会说“高富帅”“白富美”;古人形容人难看可以用“东施效颦”“獐头鼠目”,我们只会说“矮穷矬”“颜值低”;古人表达悲伤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们只会用“蓝瘦、香菇”……也许这种对比有些极端,但如果有一天你张口闭口只会习惯性地说“高富帅”“矮穷矬”,会不会也被自己表达的匮乏惊呆了?

网络世界无穷尽,现代传媒的传播作用和影响不可小觑。对于个人来说,选择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文化内涵乃至思想深度,而聪明的人,总会在泥沙俱下的“潮流”中挑选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放任自己陷入“流行”的旋涡中。(据人民网 长余/文)

猜你喜欢
高富帅洪荒流行病
Why I Give
Pros and Cons of the Internet(1)
Dinosaur Extinction
“高富帅”返乡当“农夫”带领乡亲奔富路
感受“轴对称”的洪荒之力
洪荒之力
华裔女孩陈明霞:嫁世界最酷的“高富帅”
“高富帅”和“白富美”的另一种定义
Primordial Power
小数点流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