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设计黏住用户

2017-03-17 08:14黄语晴
第一财经 2017年9期
关键词:灯泡设计师用户

黄语晴

美拍上线一年之后,吴炽亮发现她所负责的视频特效设计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你会有那种感觉,就是一直在重复做一件事情。团队按照以前的套路去更新特效,但是用户对它们的反应已经没那么强烈了。”这几乎是所有美颜类App都会经历的创意危机:用户对产品的新鲜感正在降低,设计师必须不断开发新的特效来黏住用户。

这是吴炽亮压力最大的一段时期。2013年10月,吴炽亮刚毕业,加入美图参与了美拍的立项,并设计了美拍的第一版视频特效。她没想到,产品上线后,居然连续24天蝉联App Store免费应用总榜冠军—她设计的特效火了。正是这个曾经的好成绩,让吴炽亮在面对新难题时压力更大。

她开始寻找美拍特效设计停滞不前的原因。“用户的喜好一直在改变。”吴炽亮记得自己最初以设计师身份初入美图时,一边设计特效,一边跟着产品经理参加各类产品会议、做用户调研。这些经验让她意识到如今的设计团队之所以会陷入“闭门造车”的状况,是因为没有去审视不断改变的用户市场。

为了突破瓶颈,吴炽亮提出了产品特效运营一体化的概念。她意识到,如果要做出一个贴合用户、传播效果不错的特效,设计部必须和产品部、运营部紧密沟通。

于是,吴炽亮领着设计团队,与产品部、运营部的人坐在一起协商,以改变局面。“如果只是靠设计师自己产出特效,很容易做出一个并不适合用户的产品。”在吴炽亮的组织协调下,新的模式是由产品部提出概念、运营部负责后期的话题发酵,三方站在用户的不同角度,来共同策划一个特效,“只有这样才能把一个特效最终的呈现效果做到满分。”

那段时间里,吴炽亮也看了很多设计类书籍,希望找到新的设计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她了解到“创意联结”的理论,受到很大启发。所谓“创意联结”,就是把不同元素之间的潜在关系联结在一起,从而催生化学反 应。

吴炽亮用这个概念去分析不同产品的特效设计,很快整理出一条线索来。她把两个不同元素的产品比喻成灯泡A和灯泡B,灯泡A通常是一些基础的元素,比如技术、滤镜,而灯泡B通常是一些新奇的概念、事物和手法。“当把这个想法放在美拍的特效设计上时,灯泡A就是美图的人脸技术。”为了寻找灯泡B,吴炽亮组织团队来了场头脑风暴,有人提起《哈利·波特》中的魔法报纸,她意识到那也许就是个合适的灯泡B—借用魔法报纸、多格漫画的思路,融合人脸技术,吴炽亮带领团队做出了新的特效“10秒海报”—这一特效在公测第一天就获得了10万条话题参与量,现在已经产生的短视频量超过300万,浏览量超过3亿。

目前吴炽亮管理着一支多元化的团队,成员的审美偏好各不相同,能从不同方面启发设计灵感。不过创意的难题和瓶颈总会伴随着设计师的成长,设计师需要不断去越过这些坎,“坎过不去,说明这段时间的‘修行不夠。”吴炽亮说。

C=CBNweekly W=Wu Zhiliang

C: 平常做特效设计时的灵感来源?

W: 电影、流行音乐的MV,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头脑风暴。我们会在一起讨论,比如生活中大家很喜欢用的东西,我们都会去猜想,这个东西跟我们做的特效是不是可以产生一些联结,会有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C: 给那些在互联网公司为产品做设计的新人一些建议?

W: 在做设计时,一定要抓住用户对产品第一眼的感觉;其次是,在互联网公司里,设计师应该把自己当成设计效果的产品经理。比如作为视频特效师,你要基于用户去创作特效,要想你做出的这个特效可以帮用户解决什么问题,能带给用户什么。带着这样的想法做好每一个特效,那每一个特效其实就是你自己的产品。最后就是要拥抱趋势。

猜你喜欢
灯泡设计师用户
小小设计师
灯泡创意秀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点亮小灯泡
点亮小灯泡
推荐一个设计师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