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代》2017.03.13
Snapchat与社交生活
2011年,斯坦福大学的埃文·斯皮格尔和鲍比·墨菲发现,人们拍的照片正被大范围地重新估价,然而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1859年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在《大西洋月刊》中把相机叫作“记忆的镜子”。斯皮格尔和墨菲意识到,这样的记忆太多会构成负担,于是他们开发了Snapchat,这款图片分享应用有阅后即焚的功能。Snapchat借此表明的观点是:照片既然免费了,又能随拍随发,它应当是用于沟通的手段,而不是为了被记忆。
Snapchat注意到,人们大部分的聊天内容都透着傻气,他们不愿把这些傻傻的内容公之于众。斯皮格尔认为,十几岁的孩子更愿意用一种安全的方式来表达自我。圣地亚哥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说:“孩子们对安全非常感兴趣,包括他们所谓的‘情感安全。”
网络时代的技术革新是为了使信息免费而通畅地传递。但Snapchat反其道行之,它是由那些利用技术,让自己更好地避开社交场合的人创造的。
从另类的角度看,Snapchat才是唯一的社交媒体应用,它关注的是你当下的状态,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是看看朋友新的照片。1953年《时代》曾有关于业余摄影发展的封面故事,其中写道:“摄影师属于地铁、汽车和高楼大厦的时代,所拍的照片见证现代生活匆忙的节奏。”换句话说,生活匆忙的节奏,就在按下的快门声里。
2.《经济学人》2017.03.04
法国总统选举或有损欧盟一体化
法国已经太多年没有过革命了。今年的总统大选可能是转折点。自1958年起轮流执政的社会党与共和党可能在4月23日的大选第一轮就被淘汰,选民们可能要在勒庞和马克隆这两位颠覆传统的候选人之间作出抉择。法国选情清晰反映了全球形势的新特点。过去的左右之争趋于式微,越来越重要的是积极开放与注重国内的对立。大选重新划分政治阵营,影响不仅限于法国境内。它可能推动欧盟重振,也可能破坏欧盟。
3.《彭博商业周刊》2017.03.06
特朗普抢了蒂勒森的工作?
特朗普频频插手外交事务,发布禁穆令,宣布在巴以问题上不排斥一国方案,跟加拿大、以色列等国领导人会晤也不带蒂勒森,似乎把这位新任国务卿晾在了一边。蒂勒森似乎也无意提高自己的曝光率。与前任相比,他面临着新的挑战:为获得来自盟友和国务院内部的信任,他必须表明自己不仅愿为特朗普发声,且勇于抗命。他需要在气候变化、朝鲜核试验、俄罗斯对欧示强等问题上向盟友表明美国仍将履行承诺。
4.《明镜》2017.02.25
Facebook改变大选
在近期全球各国的大选中,Facebook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尤以美国为甚。柏林的政策顾问约翰内斯·希耶认为,Facebook是制造和传播意见的理想工具,它给德国大选带来变革,但也隐藏着巨大的危险:它是最会煽动大选情绪,渲染和分化政治辩论的媒介之一。此外,它还是民粹分子理想的竞选营销媒介。可以说,Facebook比政党更了解选民。它对用户免费提供的各类信息过滤分析,从而产生改变选举的可能。
5.《哈佛商业评论》2017.03
团队建设的新科学
很多组织表示自家团队的表现不如人意。但研究发现,这通常是因为团队领导者不能有效地激發多样的工作风格。为帮助挖掘团队价值,德勤创立了一套叫作“职场化学反应”的体系,提出4种主要的工作风格。它们分别是:看重机遇、能激发能量团队能量的“打拼先锋”,看重稳定的“传统守卫者”,看重挑战并能创造动力的“团队发动机”和重视联系、凝聚团队的“人际黏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