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对深静脉导管患者感染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7-03-16 10:43:15郭艳齐魏侍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置管品管圈感染率

郭艳齐 魏侍萍

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对深静脉导管患者感染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郭艳齐 魏侍萍

目的:探讨品管圈质量改进方法对于降低深静脉导管患者感染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6月住院的深静脉导管患者250例作为观察组,实行品管圈管理模式;选择我院2015年6~12月的住院患者250例作为对照组,未实行品管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和患者住院期间的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个因子评分及生存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的正确实施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感染率,并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工作的质量。

品管圈;深静脉导管;生存质量;感染

品管圈即品质管理圈,指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由单位内部员工自发组成一个小的团体,团体内各个成员分工合作,使用品管工具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达到改善实际工作业绩的效果[1-2]。深静脉置管能够给患者提供无痛、安全并且可以长期使用的静脉通道,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3]。深静脉置管患者由于导管维护不恰当或者穿刺技术不成熟所引起的感染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4]。本研究探讨实施品管圈质量改进方法对降低深静脉导管患者感染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6~12月行深静脉置管的患者2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31例,女119例;平均年龄(62.30±10.20)岁。选择2016年1~6月行深静脉置管的患者25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39例,女111例;平均年龄(63.50±10.50)岁。两组均为危重、手术、疑难病和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且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未实施品管圈活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方法如下:(1)组建品管圈小组。小组设立圈长1名(兼任辅导员),圈员8名。其中护士长为圈长兼辅导员,其他护理人员为圈员。圈名为“安全保护圈”,意喻采用品管圈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措施,避免患者受到不良症状的侵入。(2)拟定活动主题和计划。小组成员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并根据护理工作中的不良事件找出问题,运用评价法评估不良事件的严重性,同时遵循品管圈的迫切性、效益性和圈能力,拟定“降低深静脉导管患者的感染率”的主题品管圈活动,时间为2016年1~6月。活动实施时间共6个月,第1个月为选定主题和拟行计划,第2个月为现状把握和规划目标,第3个月为找出原因和针对解决,第4个月为实施解决方案,第5个月为确定效果,第6月为查漏补缺,分析原因和进一步改善,加强效果。图1为此次品管圈管理的深静脉导管护理不到位的问题分析鱼骨图。(3)穿刺部位的选择原则。尽可能选择较粗、较直并且没有静脉瓣的血管进行穿刺,在品管圈小组成立以后,品管圈小组要对患者的血管条件和病情进行较为严格的评估,然后再选择穿刺部位、导管型号和穿刺方式。(4)深静脉导管的日常维护。在成立品管圈小组之前,对负责深静脉置管的护士进行有关于置管、维护和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培训,护士在对患者置管和日常维护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品管圈制定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流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品管圈实施前后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和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评分。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判定标准:分为导管病原菌定植、隧道感染、出口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管病原菌定植:在接头处、皮下部分和导管的尖端进行定量或者半定量培养,确认有微生物生长。隧道感染:在导管的出口位置沿着导管隧道出现红斑,超过2 cm的硬结。出口部位感染:导管出口位置的渗出物进行培养,培养出微生物。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排除导管以外的其他感染源,患者外周静脉抽血培养结果为阳性,患者出现菌血症。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对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定,主要包括心理因子、环境因子、生理因子和社会关系因子4个方面,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例(%)

注:观察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10例,其中导管病原菌定植1例,隧道感染2例,出口部位感染3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4例;对照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3例,其中导管病原菌定植6例,隧道感染5例,出口部位感染4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8例

2.2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生存质量评分比较(表2)

组别例数生理因子心理因子环境因子社会因子生存质量总分观察组25023.50±3.5020.30±3.8026.30±4.609.50±2.6078.90±10.40对照组25020.80±3.2017.60±3.5022.40±3.407.50±2.9070.50±10.20t值9.0028.26310.7808.1199.118P值<0.001<0.001<0.001<0.001<0.001

3 讨 论

深静脉置管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项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深静脉置管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日趋成熟[5]。深静脉置管技术在临床上尤其是在肿瘤多疗程患者、场外营养患者以及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中应用得较多,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6]。但是目前,较高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依然是长期深静脉置管的主要并发症[7]。影响深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有多种,主要分为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8]。较为常见的外源性因素主要包括是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否具有较为熟练的置管技术、穿刺部位是否妥当等。较为常见的内源性因素包括患者的病情、年龄、免疫力水平以及血管条件等[9]。

开展品管圈质量管理后,护理人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己的工作做出了较大的改进,降低了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1)品管圈管理加强了手卫生的管理力度。在置管路径和使用导管的型号确定以后,大多数情况下,患者的导管相关性感染是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以及患者皮肤表面的细菌所导致的[10]。实施品管圈管理后医务人员严格按照洗手指征和洗手方法在置管和导管维护前对双手消毒,防止致病菌的感染。(2)品管圈管理使医护人员的置管技术得到了提高。在实施品管圈管理后,置管的穿刺均由具有资格认证的静脉治疗小组成员进行,他们对于置管穿刺具有十分熟练的技巧。同时在穿刺的过程中,注意与患者沟通,减少他们的紧张程度,从而减轻对患者的血管内膜所造成的损伤[11]。(3)对深静脉导管的日常维护进行规范化培训。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护理人员需要对导管进行全面和细致的维护,特别是对患者局部皮肤表面消毒,对于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品管圈质量管理强调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置管前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让他们了解深静脉置管的意义和目的,让他们能够积极地配合;同时需要指导患者合理的饮食和规律的休息,从而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在置管后,指导患者进行导管的自我观察以及日常的维护,尽可能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2]。

本结果显示,实施品管圈质量管理后的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品管圈管理前(P<0.05),这是因为实施品管圈管理后,从护理人员、患者自身等多个方面,尽可能地控制了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实施品管圈质量管理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各个因子评分及生存质量总分明显高于品管圈质量管理前(P<0.05),说明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降低,都能够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的正确实施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工作质量。

[1] Zhang H,Wang L,Cai Y,et al.Application of a quality control circle to reduce the wait times between continuous surgeries[J].Eye Sci,2015,30(2):60-62.

[2] 张 新.品管圈活动降低小儿动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6):257-258.

[3] Fallouh N,Mcguirk HM,Flanders SA,et al.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associated deep vein thrombosis:a narrative review[J].Am J Med,2015,128(7):722-738.

[4] Bloom AI,Farkas A,Kalish Y,et al.Pharmacomechanical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for pregnancy-related iliofemoral deep vein thrombosis[J].J Vasc Interv Radiol,2015,26(7):992-1000.

[5] 邵志赤.品管圈管理在提高ICU护士控制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执行力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8):155-157.

[6] 吕春晓,黄春燕,于少杰.应用品管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感染率[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3):78-79.

[7] 韩建敏,王桂荣,刘秀英,等.品管圈对降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感染的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218-220.

[8] 熊菲峰,李 崎.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PICC置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11):77-80.

[9] 元 丽,陆 毅,凌 娟,等.护理品管圈在下尿路尿动力学检查的应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8(1):107-108.

[10]敖丽华,鲁林艳,程 林,等.品管圈在预防PICC患者静脉炎的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7):139-140.

[11]李蔚维.品管圈管理在预防PICC置管相关性感染中的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6):151-152.

[12]戴贞贞,耿蓄芳,裴 翀.品管圈在降低CVC胸腔置管导管滑脱发生率中的应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6):584.

(本文编辑 陈景景)

Influence of quality improvemen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on the infection rate and life quality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atients

GUO Yan-qi

(Guangzhou Red Cross Hospital,Guangzhou 510220)

WEI Shi-ping

(Chancheng District People’s Hopsital,Foshan 528000)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quality improvement method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on reducing the infection rate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atients and improving their life quality.Methods:Selected 250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6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management model; and selected 250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to December 2015 as the control group, without quality control circle management model. Comparison was made on the infection of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 and survival quality score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score of each factor of survival quality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The correct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tool of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ould reduce the patients’ infection rate effectively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life quality and nursing work quality.

Quality control circle;Central venous catheter;Quality of life;Infection

510220 广州市 广东省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郭艳齐),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魏侍萍)

郭艳齐:女,本科,主管护师

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2014AB001331)

2016-09-18)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1.053

猜你喜欢
置管品管圈感染率
血液滤过患儿置管后短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环球时报(2022-04-07)2022-04-07 19:30:02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西南军医(2016年6期)2016-01-23 02:21:28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的魅力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6
品管圈“转”起来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6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