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学艳
儿子跟我谈起“情色大事”
文◎卢学艳
晚餐时间是正在上初一的儿子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此时,他的倾诉欲特别强。今天,儿子在唠叨一阵学校的奇闻异事后,突然放慢了语调,压低了声音说:“我一会跟你说件大事,吃完饭咱俩悄悄说。”说完,他还很在意地看了一眼奶奶,一副“小心隔墙有耳”的样子。
我早已对他口中各种“惊天大事”习以为常。所以,在他“鬼鬼祟祟”
完毕后,我勉为其难地配合做了个“OK”的动作。
事实证明我错了。当儿子张口说出那件“大事”时,我的眼睛顿时瞪得老大,连表面的掩饰都表演不下去了。儿子是这样说的:“今天上美术课,赵阳晖趁老师没来,用美术室里的光屁股小陶人摆很色情的动作……”
在心里狂呼“要淡定”的我,半天后才勉强镇定地接上了话:“你同学知道的东西还挺多啊!但不管怎么说,在公众场合做这种事肯定不合适,特别是当着女生的面儿。”
等儿子去做作业后,我赶紧给他爸打了个电话。没想到,当我震惊地向他爸讲述完事情后,他爸却异常淡定,说:“现在资讯这么发达,他早晚都会获取到类似的知识,正确对待就好。”
可我还是没法完全淡定。性教育在我家一向都是摆在明面上的,但要我面对孩子们如此飞速的“成长”,内心还是接受不了。
自从“小陶人事件”后,我开始有意打听儿子在学校的日常活动,玩什么、聊什么、有什么新鲜事儿……
然后,惊喜来了。一次晚饭后,儿子很随意地说:“今天课间,何卓昊故意做很猥琐的动作。旁边的几个女生居然看明白了,然后大呼小叫……”
我再次被震惊,这才初一啊,怎么可以这样!“大庭广众之下,还当着女生的面儿,完全就是耍流氓。老师知道吗?”我忙不迭地问。
“老师肯定不知道!知道了还不得上办公室挨批,都是课间背着老师闹着玩儿的。”儿子不以为然。
看来还不是个案。我继续套话,儿子继续滔滔不绝:“有几个男生总喜欢这样闹。下课的时间,他们会抓住一个男生,故意让他做这些动作。”
这样的信息再度震裂了我的脑袋。我表情严肃地跟儿子“约法三章”:“不评论,不报告,不参与。如果有你,家法伺候!”
当天晚上,我忍不住再次向正在出差的丈夫求助。儿子毕竟慢慢大了,性教育上需要爸爸着重参与。听完我的讲述,丈夫依然很平静:“你可能想多了,这个年龄正是半懂不懂的时候,他们做那些动作玩笑取乐,更多的应该是好奇、新鲜。当然,公众场合下这样做肯定是不合适的。等我回家了,好好跟小哥们儿聊聊。”
然而没等他爸回来“好好聊聊”,儿子已经“捅了篓子”——他在班主任面前告了赵阳晖一状,说赵阳晖“做猥琐动作”。然后,赵阳晖的家长被约谈。
我很奇怪,儿子从来不是一个爱打小报告的孩子,怎么这次就这么“激动”了呢?回家后,我刚要张嘴询问,儿子就气愤地说:“我也不想啊,但这次我不告他,他就要抓我做了!”
以恰当的方式保护自己是绝对没错,只是,究竟应该如何让儿子面对突然间汹涌袭来的“情色状况”呢?
正当我苦于无计可施时,机会来了。
那天下午,学校要求家长配合完成市教育局下发的《给男生/女生的一封信》,并提出要和孩子共同学习、认真探讨。
这是一封关于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的信,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艾滋病防治的方方面面,并涉及青春期性教育的知识。这不正是我所需要的“切入点”吗?趁儿子吃饭的间隙,我在脑中快速地盘算好了对策。
儿子吃完饭后,我貌似不经意地拿出那封信,和儿子认真讨论起来。我们从艾滋病的起因谈到防治,从防治谈到青春期的自我保护,以及之前的“小报告事件”……最后,我认真地对儿子说:“虽然向老师打小报告有失男子汉风度,但你的初衷是出于保护自己,所以值得点赞。”谈话时,儿子完全没有“不好意思”的感觉,认真地听,坦然地交流。
第二天,班主任老师也借机举行了“青春期性知识教育”专题班会,讨论前段时间的“情色事件”。儿子回家汇报情况时,淡定地说:“我们好奇才会关注,关注是正常的,只是要注意获取渠道以及表现方式。”
我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而之后父子俩的再度交流则更令我心甚安——儿子以一句话总结了他们的谈情说性:“孔子说过,‘食色,性也’。”
PS:面对“情色”困惑父母该怎么回答?
对于孩子的性教育要分年龄阶段,同时还要掌握与孩子交流的基本技巧。
1.对孩子的提问绝不应回避
科学研究发现,每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即可在父母的指导下掌握区分性别,尽管他并不明白何以要区别彼此,但对异性产生的某种程度的回避和距离感已成潜意识,所以当孩子向你发生任何与性相关的问题时,往往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一口回绝,认为这个不该是小孩子问的问题,或者顾左右而言他,这样只会加重孩子的困惑,并且很可能使好奇心演变为心理的阴影,为今后的成长设置障碍。
2.尽可能多掌握一些科学知识
尽管性科学所包容的学科范围极其广泛(生理病理学、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每个人都不可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但尽可能多涉猎一些这方面的知识非常必要。不要因为你不懂就想逃避,要知道教育引导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举足轻重,所以你多付出一些,孩子也就多获得一些。
3.不要过分担心尺度问题
多数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的问题超过了他的年龄,讲得多了会不会产生副作用?其实,孩子的智力发展是有层层步骤的,每一个年龄段所提出的问题都有差异,一旦了解,孩子绝不会像科学家那样追根溯源。
4.预先做些示警工作
过早接触性行为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均会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对孩子“示警”很有必要。比如,对年幼的孩子灌输异性触摸自己私处是不友善的行为;对已经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过早与异性进行性接触很可能对人产生危害,感染众多疾病,并可能为未来的健康成长埋下隐患,待生理、心理两方面均成熟之后才可以接受健康文明的性生活;学会洁身自好比学会使用避孕套更安全等等。
5.引导孩子识别“真假”
现在各种媒体良莠不齐,其中一些描述往往背离了科学的宗旨,代之以单纯的感官刺激,当孩子难以避免地接触到这些东西时,不要简单地呵斥,而应该把这些描述中反映出的夸张、虚假等非科学的内容予以剖析,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和健康。
编辑/张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