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多鹏+++胡浩+++谢鑫+++吴成国
摘要:便携式口香糖残渣清除器主要利用分子极性相似相溶原理,降低液体表面张力原理,植物精油提取分离技术等配制研发试剂。利用机械电磁阀智能技术、单片机智能控制技术、废液回收水泵裝置等设计等研发产品。本产品简洁便携、容易操作、高效清除、高效环保,目前属于国内首创。
关键词:便携式 口香糖残渣 清除器
目前国内黏性垃圾污染已成为公共环境中较为严重的环保问题,以口香糖残渣为例,具有很强的粘性,对地面粘附力很强,易形成黑斑难以清除,对地面造成严重的污染。而清除公共环境中的黏性垃圾难度大、耗时长、成本高,并且国内尚无成熟的智能便携的粘性垃圾清除器。便携式口香糖残渣清除器立足于国内现有技术,并大胆创新,致力于有效清除粘性垃圾,实现了口香糖残渣清除器产品的智能化、轻便化。
一、粘性物质污染调查(以口香糖残渣为例)
在前期调研过程中,我们以口香糖残渣为例,针对人们对口香糖残渣的认识情况,设计了一套调查方案,并展开了实地调查。调查地点选择了大学校园内、比较大的公园和有名的景区等公共场所。调查对象涉及学生、游客以及保洁人员等。
其中问卷共有8道题,有167人参与答题,问卷有效率100%。定性调查我们选择在街头拦截访问,一共采访了6人。调查结束后,通过对调查问卷和访谈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我们主要得出以下的结论。
第一,在参与调查的167受访者中,有84%表示自己有被口香糖残渣粘住衣服、鞋子等物品的经历,如图1所示。这充分说明口香糖残渣污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扰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第二,当受访者被问起是否知道有效清除口香糖残渣的方法时,只有16%的人表示知道,并且他们所知道的那些方法基本上是在网络上查到的,有时并不管用,一个快速和有效的方法仍然是他们最需要的。然而剩下的84%的人表示并不知道有效清除口香糖残渣的方法,如图2所示。
第三,如图3所示,针对口香糖残渣对公共环境所造成的污染是否有必要解决时,有高达96%人表示有必要清除公共环境中残留的口香糖残渣,而剩下的人表示口香糖残渣清除过程比较费时费力,短时间难以处理,因此可以不清除,但这些都是极少数。综上公众所需求的是一个能有效和快速清理口香糖残渣等粘性物质的方法或者工具。
二、便携式口香糖残渣清除器的整体结构
目前国内对口香糖残渣的清除普遍采用的是铁铲铲除、汽油或醋浸泡、钢丝刷刮刷等手工方法进行清除,相关的清除机械装置设计尚处于起步阶段,设计产品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体积庞大、不便于环卫工人携带和操作,还没有得到业内人士的充分肯定和市场的广泛认可,故无法得到推广应用。本产品通过机械与清洁试剂的结合使用,进行两次污渍清除,从而达到对地面,墙壁等高效清除,零污染,零损坏。
产品主要利用:分子极性相似相溶原理,降低高分子内聚力;降低液体表面张力原理;植物精油提取分离技术,研发配制清除试剂。配制的试剂以植物精油为主,且植物精油还能进化空气和杀菌,它特殊的气味还能起到平衡身心的作用。机械电磁阀智能技术,控制试剂流通与关闭;单片机智能控制技术,解决两次处理装置的协调工作问题;废液回收水泵装置,保护地面,节约试剂;产品机械部分多级处理,将粘性物质分步“吞噬”。整体采用弯曲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整体持握部分贴合手掌,变换握持姿势时轻松便捷,同时适当的阻尼感也不会使产品跌落;在产品外观上采用了部分透明设计,简约大方。
三、便携式口香糖残渣清除器的工作原理
便携式口香糖残渣清除器的功能就是对粘性物质进行智能清除,其核心部件,粘性物质清除装置主要采用了搅拌器和抽水的原理,通过机械旋转与口香糖残渣清洁剂的结合使用,可以进行多次处理,达到有效清除粘性物质的目的。
在清除时,便携式口香糖残渣清除器会将处理工作口对准所要清除的粘性物质,然后启动电源,对试剂进行加热,只要试剂流经加热器后就能达到我们需要的温度,单次清除时的试剂是定量的。试剂经过入口内部的管道最后喷到刀片上和粘性物质上。此时启动清除开关,同时试剂加热开关失效,刀片开始快速旋转并与粘性物质充分接触,考虑到刀片可能会伤害的地面的问题,我们将刀片设定在不与地面有直接接触的高度。最后在启动吸收开关,同时清除开关失效,电动机产生很大吸力将脱离地面的粘性物质吸进收藏箱里面,清除结束,关闭电源。
所有的被清除的黏性物质都会集中到便携式口香糖残渣清除器底部的收藏箱里,当到达一定数量时,它会向中央处理器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及时将收藏箱内的垃圾倒掉。当电池电量不足15%时,它也会向中央处理器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及时充电。
四、结语
该产品对不同环境的适用性很强,能广泛应用在街道,公园,景区,居民小区,学校等众多场所。并且清除的成本不高,可以有效的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并且工作过程中不会对清除地面造成损伤,也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环境的物质,在环保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的极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纪进宏.一款充电式吸尘器的产品设计[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0,(02).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指导老师:吴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