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海霞
摘要: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实现小学社团活动的高质高效开展,是践行新课改精神、确保小学生实现全面成长的具体表现,也是促使小学逐渐实现品牌化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从当前小学社团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看,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小学社团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其次为如何实现对小学社团的有效管理提出了具体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 社团管理 问题 对策 研究
在小学教育阶段中,借助小学社团活动的开展,能够为实现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有效培养搭建平台,进而为了落实新课改之要求、实现小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奠定基础。但是,在实际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存在阻碍了社团活动的开展步伐,因此,为了确保小学社团实现稳健发展,进而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与作用,就需要结合小学社团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给予有效解决。
一、小学社团管理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管理力度不足且社团活动质量低
一方面,从小学社团活动开展的现状看,大部分学校在社团活动的开展上过于形式化,对于社团管理工作尚未给予充分重视,对于社会活动的开发,不论是在社团活动的内容上,还是在社团活动的形式上,都尚未落实有效的审查与规范的管理,社团活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进而致使小学社团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偏低。另一方面,从社团活动开展的质量看,由于很多学校片面强调对教育部门相关要求的落实,在短期内促使社团活动呈现出了蓬勃发展之局面,社团的数量与规模迅速扩大。但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很多社团形同虚设、无人问津,进而使得社团活动开展的质量大大降低。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且教师角色定位不合理
第一,从现有社团管理制度方面看,社团在短期内不论是在发展规模上、还是发展数量上实现了快速扩展,但是也正是基于这一发展基础下,使得社团管理制度难以随之实现同步完善,现有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致使监管力度不足、相应社团管理质量偏低,阻碍了社团活动的健康发展步伐。第二,在教师角色的定位上,很多社团指导教师在实际开展相应工作的过程中,习惯性的大包大揽,而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模式下,使得学生在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难以实现主观积极性的发展,无法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有效培养。
(三)资金、资源以及时间不足且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
在资金与资源方面,小学社团活动要想实现持续且高效开展,就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与设备资源等作为保障,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很多学校在资金与资源等方面十分匮乏,重视程度与投入力度有待提升。而在时间方面,基于应试教育体制的长期束缚下,小学教育同样强调的是教学成绩,因此,大部分时间都被主要学习科目占据,在社团活动上缺乏充足的时间。在评价与激励机制上,当前学校尚未结合社团活动的实际开展落实科学评价与激励机制,进而致使学生缺乏参与的动力与积极性,同时也难以明确该项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二、有效解决小学社团管理问题的途径
(一)加大社团开发管理力度并设立专门机构
在实际践行中,要求要加大对社团开发工作的管理力度,在开展社团活动之前,需要结合实际对社团活动的可行性进行深入且全面分析,进而借助精品社团活动项目的打造,在提升社团活动质量的同时,切实发挥出社团活动的作用与价值。与此同时,要针对社团活动的开展,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并明确落实相应的管理职责,为确保社团活动实现高效开展奠定基础。具体而言,需要针对社团数量、规模等进行有效管理,同时,還需要加大对社团活动的内容以及形式等进行严格把关,并加大对相应指导教师团队的管理力度,针对社团活动的申请等实现严格审批,明确相应的标准,为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二)健全管理制度并明确定位教师角
在管理制度方面,则需要借助学校当前社团活动开展的实际,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为确保社团活动实现有序开展奠定基础。在实际践行中,则需要针对社团组建、管理等建立完善的管理细则,并要严格把关指导教师的选拔,明确落实相关人员的职责。同时要求要在组建社团、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要做到有计划实施,同时做好活动记录与反思总结工作。在教师角色定位上,要求在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如何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有效培养,充分发挥出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确保借助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来实现对学生各项能力素质的有效锻炼。
(三)优化资金、资源时间配置并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一方面,要加大资金以及资源的投入力度,结合社团活动的实际开展需求,确保在各项设备等方面具备充足资金,合理设置活动经费以保障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时间的分配上,则需要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教育部对开展社团活动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实现对社团活动时间的合理划分,确保相应社团活动的开展具备充足的时间。另一方面,要健全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根据学校社团活动的具体开展,要针对相应的指导教师的成绩作出有效评价,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必要的奖励。而对于在社团活动中表现良好的学生,同样需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充分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为确保社团活动能够得到高效且完善落实奠定基础;而针对在社团活动中表现较差的指导教师与学生,同样需要给予一定的批评指导。针对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教师要从多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并注重激励性评价语言的运用,以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为更好的明确社团活动以及管理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奠定基础。
三、结语
综上,在小学社团管理中,针对当面管理工作中所呈现出的一系列问题,要求要在加大对社团开发管理力度、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的基础上,健全管理制度并明确教师角色,确保以学生主观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来提高社团活动的有效性,同时优化资金、资源以及时间的配置,并健全相应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为确保实现社团活动的稳健有序开展并充分发挥出社团活动的作用与价值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俊才.小学社团活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周刊,2016,(06).
[2]林金山.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3]蒋薇.小学社团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下),2012,(11).
(作者单位:吉林省东辽县安石镇第一中心小学校)